徐州曲艺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邳州唱花相,也称“说花相”, “数来宝”,明末清初,苏北、鲁南广大地区连年遭遇自然灾害,邳州是鲁南和苏北衔接处最低洼的洪水走廊,几乎年年水灾,许多灾民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去乞讨。乞讨时,灾民们多学习唱花相,说些吉利话以多求得施舍,后来人民则把唱花相艺术作为休闲娱乐之词,用以说唱取乐。

徐州曲艺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清代乾隆二十五年重修的《沂州府志》有“邑本水乡,十岁九灾,村民游食四方,浸以成俗。初犹迫于饥寒,久而习为故事,携孥担橐,邀侣偕出,月日逃荒,恬不为怪。故兰郯之民,几与风阳游民同视,所以劝禁以挽颓风”的记载。这段文字说明当时的兰郯灾民也利用上门说唱(“唱花相”)的手段乞食四方,但因唱的是有伤风化的低俗之音,被视为“颓风”而加以“劝禁”。

徐州曲艺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1953年前,邳州的北部地区就隶属于兰郯地区,其民风民俗至今相同。因此可以证明邳州“唱花相”等民间曲艺演唱在明清时期己广泛地流行于该地区。

清末至民国时期,邳州水患、战争连年不断,民不聊生,民间说唱艺人也和饥民一样不断出逃他乡,以说唱手段换取食物,由于此说唱手段在乞讨时较易得到施舍,又能自得其乐,固学艺者大增。邳州唱花相艺人分布在邳州全境。流布于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省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东海县、赣榆县、泗洪县、宿迁市、新沂市等;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临沂市、济宁市、台儿庄、苍山县、郯城县等;安徽省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睢溪县、砀山县、萧县、泗县、涡阳县、蒙城县等;河南省的永城市、商丘市等数十个县市。

目前,邳州唱花相的艺人主要分布在邳州市岔河镇。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邳州唱花相道具简单,艺人手操竹板、节子,凭借一张嘴奔走于街头巷尾、场院舞台。说唱者即时即兴,张口就来,出口成章,见人说人,见景说景,见物说物。世间千事万物,人文轶事,时事风云都是艺人说唱的题材,说唱者用褒扬、逗趣的言词,取悦于听众,活跃生活,寓教于乐。

邳州唱花相艺术语言生动,自由活泼,风趣俏皮,韵色多变,唱词格式有三言句、五言句、七言句、十言句等,既有同韵同声的花式句,也有难度较大的“一条鞭’’式的韵辙段子,唱词朗朗上口,妙趣横生。邳州唱花相受邳州地区地理及人文、自然环境的熏陶,其演唱风格既具有北方曲艺的粗犷、激昂,又具有南方曲艺的委婉、秀丽,演唱者运用邳州方言土语,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曲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徐州曲艺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邳州唱花相表演形式简便,不受演出场地和观众层次的限制。说唱艺术技巧独特,艺人的风格各具特色,功力深厚,内涵丰富,凝结了艺人说、唱、表演等诸多才艺,唱花相艺人个个台能编善唱,口齿伶俐,吐字清晰,说唱时轻重恰当,快慢得体,每到精彩处催响双板,滔滔不绝,声如炸雷,扣人心弦,并不时的抖动包袱,设置扣子,引入入胜,令听者捧腹大笑,住板就收是唱花相艺人的独门绝技,能令听者回味无穷。

邳州唱花相的说唱内容广 泛,其新老书目段子共有五百多个,传统书目有《历史纲鉴》《纲鉴》《四大京》等。门头歌有《打门头》《进店门》《到摊前》《赶 集》等。喜事歌有《夸大总》《夸坐柜先生》《夸新郎新娘》等。

现代段子有《赞邳州》《邳州人民创三先》《致富路铺到家门口》《刘集船闸》《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新农村》等。

主要价值

邳州唱花相语言丰富,风趣俏皮,韵色多变,说唱艺术技巧独特, 自由活泼,艺人的风格各具特色,功力深厚,内涵丰富,凝结着艺人的说、唱、表演等诸多才艺,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及极高的艺术价值。邳州唱花相在数千年的流传演变中,通过历代艺人口传心授的传承说唱,整理、改编、创作了一大批历史名篇段子,它记载和传承了邳州历史文化与民间说唱艺术,是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髓,影响和推进了中国民间曲艺艺术创作的发展。

徐州曲艺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其艺术内容丰富,说古论今,传播、歌颂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伦理公德,讽刺鞭挞社会丑恶现象,惩恶扬善,抒发了人民喜、怒、哀、乐的情绪,寄托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希望和理想,潜移默化,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段子,简单便捷的演出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图 徐州非遗保护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