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曲藝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歷史沿革及分佈情況

邳州唱花相,也稱“說花相”, “數來寶”,明末清初,蘇北、魯南廣大地區連年遭遇自然災害,邳州是魯南和蘇北銜接處最低窪的洪水走廊,幾乎年年水災,許多災民為了謀生而背井離鄉去乞討。乞討時,災民們多學習唱花相,說些吉利話以多求得施捨,後來人民則把唱花相藝術作為休閒娛樂之詞,用以說唱取樂。

徐州曲藝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清代乾隆二十五年重修的《沂州府志》有“邑本水鄉,十歲九災,村民遊食四方,浸以成俗。初猶迫於飢寒,久而習為故事,攜孥擔橐,邀侶偕出,月日逃荒,恬不為怪。故蘭郯之民,幾與風陽遊民同視,所以勸禁以挽頹風”的記載。這段文字說明當時的蘭郯災民也利用上門說唱(“唱花相”)的手段乞食四方,但因唱的是有傷風化的低俗之音,被視為“頹風”而加以“勸禁”。

徐州曲藝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1953年前,邳州的北部地區就隸屬於蘭郯地區,其民風民俗至今相同。因此可以證明邳州“唱花相”等民間曲藝演唱在明清時期己廣泛地流行於該地區。

清末至民國時期,邳州水患、戰爭連年不斷,民不聊生,民間說唱藝人也和饑民一樣不斷出逃他鄉,以說唱手段換取食物,由於此說唱手段在乞討時較易得到施捨,又能自得其樂,固學藝者大增。邳州唱花相藝人分佈在邳州全境。流佈於以徐州為中心的江蘇省豐縣、沛縣、銅山縣、睢寧縣、東海縣、贛榆縣、泗洪縣、宿遷市、新沂市等;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臨沂市、濟寧市、臺兒莊、蒼山縣、郯城縣等;安徽省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睢溪縣、碭山縣、蕭縣、泗縣、渦陽縣、蒙城縣等;河南省的永城市、商丘市等數十個縣市。

目前,邳州唱花相的藝人主要分佈在邳州市岔河鎮。

基本內容及藝術特徵

邳州唱花相道具簡單,藝人手操竹板、節子,憑藉一張嘴奔走於街頭巷尾、場院舞臺。說唱者即時即興,張口就來,出口成章,見人說人,見景說景,見物說物。世間千事萬物,人文軼事,時事風雲都是藝人說唱的題材,說唱者用褒揚、逗趣的言詞,取悅於聽眾,活躍生活,寓教於樂。

邳州唱花相藝術語言生動,自由活潑,風趣俏皮,韻色多變,唱詞格式有三言句、五言句、七言句、十言句等,既有同韻同聲的花式句,也有難度較大的“一條鞭’’式的韻轍段子,唱詞朗朗上口,妙趣橫生。邳州唱花相受邳州地區地理及人文、自然環境的薰陶,其演唱風格既具有北方曲藝的粗獷、激昂,又具有南方曲藝的委婉、秀麗,演唱者運用邳州方言土語,貼近生活,喜聞樂見的曲目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徐州曲藝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邳州唱花相表演形式簡便,不受演出場地和觀眾層次的限制。說唱藝術技巧獨特,藝人的風格各具特色,功力深厚,內涵豐富,凝結了藝人說、唱、表演等諸多才藝,唱花相藝人個個臺能編善唱,口齒伶俐,吐字清晰,說唱時輕重恰當,快慢得體,每到精彩處催響雙板,滔滔不絕,聲如炸雷,扣人心絃,並不時的抖動包袱,設置釦子,引入入勝,令聽者捧腹大笑,住板就收是唱花相藝人的獨門絕技,能令聽者回味無窮。

邳州唱花相的說唱內容廣 泛,其新老書目段子共有五百多個,傳統書目有《歷史綱鑑》《綱鑑》《四大京》等。門頭歌有《打門頭》《進店門》《到攤前》《趕 集》等。喜事歌有《誇大總》《誇坐櫃先生》《誇新郎新娘》等。

現代段子有《贊邳州》《邳州人民創三先》《致富路鋪到家門口》《劉集船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建設新農村》等。

主要價值

邳州唱花相語言豐富,風趣俏皮,韻色多變,說唱藝術技巧獨特, 自由活潑,藝人的風格各具特色,功力深厚,內涵豐富,凝結著藝人的說、唱、表演等諸多才藝,具有濃郁的地方鄉土氣息及極高的藝術價值。邳州唱花相在數千年的流傳演變中,通過歷代藝人口傳心授的傳承說唱,整理、改編、創作了一大批歷史名篇段子,它記載和傳承了邳州歷史文化與民間說唱藝術,是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精髓,影響和推進了中國民間曲藝藝術創作的發展。

徐州曲藝形式:邳州唱花相(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其藝術內容豐富,說古論今,傳播、歌頌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倫理公德,諷刺鞭撻社會醜惡現象,懲惡揚善,抒發了人民喜、怒、哀、樂的情緒,寄託著他們對美好未來生活的希望和理想,潛移默化,寓教於樂。雅俗共賞的段子,簡單便捷的演出形式,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深深地紮根於民間,對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文/圖 徐州非遺保護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