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赤城县第一次解放(二)

「烽火张垣」赤城县第一次解放(二)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解放赤城县,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赤城县第一次解放(二)

解放赤城

“八一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天夜里,驻赤城的日军骑马仓惶逃离县城,前往张家口受降。平北军分区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向赤城伪军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他们放下武器立即投降。城内伪军人心惶惶,不知所向,伪文职人员多数愿意缴械投降,但一些怙恶不悛的军官坚决反对。正在两派争执不下的时候,白耀珍跳了出来,收拾残局。白耀珍,原籍独石口,多年在赤城经商,1929年即加入国民党,1932年和国民党察哈尔省党部取得联系。1935年加入南京特务组织,接受特种军训一个月,出校时被十一战区总司令蒋鼎文任命为冀察战区挺进军第十三纵队司令。日军侵占赤城后,白耀珍先任维持会股长,后任商会会长,秘密发展国民党地下组织。日本人逃走后,潜伏多年的白耀珍认为时机己到,遂与流亡北平的国民党察哈尔省党部取得联系,被任命为察东五县(赤城、龙关、怀来、沽源、延庆)先遣军司令、党务督导员、行政专员。正在赤城伪军群龙无首之际,白耀珍拿出委任状,将伪军改编为成国民党挺进军第十三纵队,大约有1500人。司令白耀珍(少将),参谋长聂升(上校),参谋刘廷选(少校),副官张吉(中校)、马益山(少校),军需处刘占衡(上尉)、荆继增(少尉),军械处杨毓青(上尉)、张万全(上士),军医处牛品山。一团团长张汉山(上校),副团长雷仲有(中校)、崔辅民(少校),营长崔辅民、张怀亮、张玉山。二团团长陈耀宗(上校),副团长李福昌(中校)、李成奎(少校),营长赵贵宝、谢玉辰、赵长胜。白耀珍还指定由张星五组成赤城维持会,改组了原伪政府的组织和人员。改头换面后的十三纵队,自以为有了靠山,拒不投降,等国民党前来接收。他们将司令部设在原警察署(今址城建局),城防指挥部设在城中心鼓楼之上,并在城上构筑工事,增加岗哨,架设吊桥,在城墙周围吊满了蘸煤油的棉花球,夜里点燃,以防八路军偷袭。

「烽火张垣」赤城县第一次解放(二)

解放赤城

安宏达等人仍在为和平解放作努力。8月19日,安宏达和八区区委书记郭万宝到城外南大桥头向敌人喊话,宣传苏联已对日宣战,100万日本关东军投降,警告他们不要继续顽抗,否则就是死路一条。翌日,安宏达又派人给城内送去劝降信,敌人表示同意谈判。安宏达来到南大桥头与伪县长张星五对话,初步达成受降的口头协议。8月24日,安宏达带3名同志再次来到城下,与敌人继续谈判。下午1点多钟,他们来到桥北的罗家店内,安宏达与敌参谋长聂升开始对话。刚谈了没两句,敌人就扯下了假谈判的面具,从城上开枪射击。安宏达躲进正房,其他同志躲进大门道。敌人火力集中在安宏达身上,其他同志脱离了危险。

危急关头,安宏达沉着应战,跳出窗口,向南大桥撤退。尽管已经负伤,但他坚持跑到桥下,并向敌人还击。敌人见安宏达受了伤,就用绳子将20多个伪军系下城来,分两路向安宏达包抄过来,安宏达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脱险的3名同志,有1人负伤,几天后也牺牲了。

「烽火张垣」赤城县第一次解放(二)

解放赤城

10月初,詹大南率部再次围困赤城,为减少部队伤亡,保护城内百姓,派解放龙关时抓俘的伪总务科长吴介卿(曾任伪赤城县民生科长)进城劝降。白耀珍置若罔闻,还将吴介卿软禁起来。战士们向城上喊话,宣传大反攻形势和我军的政策,敌人却口出狂言:“不怕你老婆穿白鞋,就来攻城吧。”为惩戒并震慑这些亡命之徒,詹大南命令部队号称“神炮手”的掷弹筒手,向城上开炮,只一发炮弹,就听不到敌人叫骂了。打下赤城后才知道,这发炮弹不偏不倚正好掉进城上一个碉堡,一个班敌人全部销了号。(未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赤城县志》《赤城英烈》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