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張垣」赤城縣第一次解放(二)

「烽火张垣」赤城县第一次解放(二)

烽 火 張 垣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張垣方誌按公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以饗讀者。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推送解放赤城縣,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烽火张垣」赤城县第一次解放(二)

解放赤城

“八一五”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當天夜裡,駐赤城的日軍騎馬倉惶逃離縣城,前往張家口受降。平北軍分區根據八路軍總部的命令,向赤城偽軍發出最後通牒,限令他們放下武器立即投降。城內偽軍人心惶惶,不知所向,偽文職人員多數願意繳械投降,但一些怙惡不悛的軍官堅決反對。正在兩派爭執不下的時候,白耀珍跳了出來,收拾殘局。白耀珍,原籍獨石口,多年在赤城經商,1929年即加入國民黨,1932年和國民黨察哈爾省黨部取得聯繫。1935年加入南京特務組織,接受特種軍訓一個月,出校時被十一戰區總司令蔣鼎文任命為冀察戰區挺進軍第十三縱隊司令。日軍侵佔赤城後,白耀珍先任維持會股長,後任商會會長,秘密發展國民黨地下組織。日本人逃走後,潛伏多年的白耀珍認為時機己到,遂與流亡北平的國民黨察哈爾省黨部取得聯繫,被任命為察東五縣(赤城、龍關、懷來、沽源、延慶)先遣軍司令、黨務督導員、行政專員。正在赤城偽軍群龍無首之際,白耀珍拿出委任狀,將偽軍改編為成國民黨挺進軍第十三縱隊,大約有1500人。司令白耀珍(少將),參謀長聶升(上校),參謀劉廷選(少校),副官張吉(中校)、馬益山(少校),軍需處劉佔衡(上尉)、荊繼增(少尉),軍械處楊毓青(上尉)、張萬全(上士),軍醫處牛品山。一團團長張漢山(上校),副團長雷仲有(中校)、崔輔民(少校),營長崔輔民、張懷亮、張玉山。二團團長陳耀宗(上校),副團長李福昌(中校)、李成奎(少校),營長趙貴寶、謝玉辰、趙長勝。白耀珍還指定由張星五組成赤城維持會,改組了原偽政府的組織和人員。改頭換面後的十三縱隊,自以為有了靠山,拒不投降,等國民黨前來接收。他們將司令部設在原警察署(今址城建局),城防指揮部設在城中心鼓樓之上,並在城上構築工事,增加崗哨,架設吊橋,在城牆周圍吊滿了蘸煤油的棉花球,夜裡點燃,以防八路軍偷襲。

「烽火张垣」赤城县第一次解放(二)

解放赤城

安宏達等人仍在為和平解放作努力。8月19日,安宏達和八區區委書記郭萬寶到城外南大橋頭向敵人喊話,宣傳蘇聯已對日宣戰,100萬日本關東軍投降,警告他們不要繼續頑抗,否則就是死路一條。翌日,安宏達又派人給城內送去勸降信,敵人表示同意談判。安宏達來到南大橋頭與偽縣長張星五對話,初步達成受降的口頭協議。8月24日,安宏達帶3名同志再次來到城下,與敵人繼續談判。下午1點多鐘,他們來到橋北的羅家店內,安宏達與敵參謀長聶升開始對話。剛談了沒兩句,敵人就扯下了假談判的面具,從城上開槍射擊。安宏達躲進正房,其他同志躲進大門道。敵人火力集中在安宏達身上,其他同志脫離了危險。

危急關頭,安宏達沉著應戰,跳出窗口,向南大橋撤退。儘管已經負傷,但他堅持跑到橋下,並向敵人還擊。敵人見安宏達受了傷,就用繩子將20多個偽軍系下城來,分兩路向安宏達包抄過來,安宏達寡不敵眾,壯烈犧牲。脫險的3名同志,有1人負傷,幾天後也犧牲了。

「烽火张垣」赤城县第一次解放(二)

解放赤城

10月初,詹大南率部再次圍困赤城,為減少部隊傷亡,保護城內百姓,派解放龍關時抓俘的偽總務科長吳介卿(曾任偽赤城縣民生科長)進城勸降。白耀珍置若罔聞,還將吳介卿軟禁起來。戰士們向城上喊話,宣傳大反攻形勢和我軍的政策,敵人卻口出狂言:“不怕你老婆穿白鞋,就來攻城吧。”為懲戒並震懾這些亡命之徒,詹大南命令部隊號稱“神炮手”的擲彈筒手,向城上開炮,只一發炮彈,就聽不到敵人叫罵了。打下赤城後才知道,這發炮彈不偏不倚正好掉進城上一個碉堡,一個班敵人全部銷了號。(未完)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張家口市志》《張家口地方史》《赤城縣誌》《赤城英烈》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