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山艺海|雅俗共赏的老济南“曲剧”

曲山艺海|雅俗共赏的老济南“曲剧”

作者 | 李福增

一说到“曲山艺海”,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济南,想到晨光茶社,想到相声。其实,“曲山艺海”是由多个曲艺种类汇集而成的。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我国曲艺最辉煌的时期,仅济南的曲艺演出场所就有几十处。仅举一例,位于大观园晨光茶社北邻的民艺剧场,是济南唯一国营团体——— 济南市曲艺团演出所在地。该团除拥有三老(傅太臣、谢大玉、邓九如)一少(郭文秋)以外,还有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杨立德、孙少林、王凤久以及张立武、邓立仁、张莲霞、付桂茹、黄翠兰、姚忠贤等一大批具有实力的中青年组成的豪华演员阵容,该团在全国享有“齐鲁第一团”的美誉。除此之外,在当时济南的曲艺舞台上,还活跃着一支具有相当实力和影响力的曲种就是“曲剧”。

曲山艺海|雅俗共赏的老济南“曲剧”

晨光茶社

听老人讲,“曲剧”是曲艺艺人在多年的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新的演出形式。经常上演一些古装小戏和现代小戏,其剧情简单易懂,语言生动活泼,雅俗共赏,大都反映世间百态,并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教育,因此很快在济南的演艺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上座率极高。

曲山艺海|雅俗共赏的老济南“曲剧”

在我的记忆中,济南的曲剧最早的演出地点在人民商场后面小土山上的一个小剧场,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王小赶脚》、《井台会》、《喝面叶》、《墙头记》、《借年》等。而现代戏《真正爱情》在当年也曾风靡一时,场场爆满,倾倒了一大批观众,扮演男主角的演员李福全也由此成名,成为该团的台柱之一。这支演出队伍在1959年归属济南市曲艺团,更名为“济南曲剧队”。他们在大胆借鉴其他曲种、剧目的基础上,还在舞美、唱腔设计上进行了改革,面貌焕然一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济南曲剧最辉煌的时期,演出剧场迁至大观园内的新新舞台(即现在的茗曲阁),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剧目,培养了一批好的演员,深受济南广大曲艺观众的喜爱。经常上演的剧目有《生死牌》、《逼婚记》、《杨乃武与小白菜》、《夺印》等,屡演不衰,成为当时济南文化生活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该团的主要演员有李福全、李文娟、秦玉英、马金良、崔宝林、王凤云、戴雅贞、陈文德、周光明等。1963年前后,该团迁址西市场内振诚舞台。“文革”一场浩劫葬送了济南曲剧,该团解体,现在这些演员中的一些人已经作古,年龄最小的也该有七十多岁了吧,想起他们,常常有一种怀旧的情愫,也算是一种对老济南“曲山艺海”的眷恋吧。

曲山艺海|雅俗共赏的老济南“曲剧”

《王小赶脚》剧照

曲山艺海|雅俗共赏的老济南“曲剧”

《逼婚记》剧照

曲山艺海|雅俗共赏的老济南“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