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山藝海|雅俗共賞的老濟南“曲劇”

曲山藝海|雅俗共賞的老濟南“曲劇”

作者 | 李福增

一說到“曲山藝海”,人們自然就會想到濟南,想到晨光茶社,想到相聲。其實,“曲山藝海”是由多個曲藝種類彙集而成的。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是我國曲藝最輝煌的時期,僅濟南的曲藝演出場所就有幾十處。僅舉一例,位於大觀園晨光茶社北鄰的民藝劇場,是濟南唯一國營團體——— 濟南市曲藝團演出所在地。該團除擁有三老(傅太臣、謝大玉、鄧九如)一少(郭文秋)以外,還有在全國享有盛名的曲藝表演藝術家楊立德、孫少林、王鳳久以及張立武、鄧立仁、張蓮霞、付桂茹、黃翠蘭、姚忠賢等一大批具有實力的中青年組成的豪華演員陣容,該團在全國享有“齊魯第一團”的美譽。除此之外,在當時濟南的曲藝舞臺上,還活躍著一支具有相當實力和影響力的曲種就是“曲劇”。

曲山藝海|雅俗共賞的老濟南“曲劇”

晨光茶社

聽老人講,“曲劇”是曲藝藝人在多年的生活實踐中創作出來的一種新的演出形式。經常上演一些古裝小戲和現代小戲,其劇情簡單易懂,語言生動活潑,雅俗共賞,大都反映世間百態,並能給觀眾帶來歡樂和教育,因此很快在濟南的演藝界中佔據了一席之地,上座率極高。

曲山藝海|雅俗共賞的老濟南“曲劇”

在我的記憶中,濟南的曲劇最早的演出地點在人民商場後面小土山上的一個小劇場,經常演出的傳統劇目有《王小趕腳》、《井臺會》、《喝面葉》、《牆頭記》、《借年》等。而現代戲《真正愛情》在當年也曾風靡一時,場場爆滿,傾倒了一大批觀眾,扮演男主角的演員李福全也由此成名,成為該團的臺柱之一。這支演出隊伍在1959年歸屬濟南市曲藝團,更名為“濟南曲劇隊”。他們在大膽借鑑其他曲種、劇目的基礎上,還在舞美、唱腔設計上進行了改革,面貌煥然一新。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濟南曲劇最輝煌的時期,演出劇場遷至大觀園內的新新舞臺(即現在的茗曲閣),湧現出了一批好的劇目,培養了一批好的演員,深受濟南廣大麴藝觀眾的喜愛。經常上演的劇目有《生死牌》、《逼婚記》、《楊乃武與小白菜》、《奪印》等,屢演不衰,成為當時濟南文化生活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該團的主要演員有李福全、李文娟、秦玉英、馬金良、崔寶林、王鳳雲、戴雅貞、陳文德、周光明等。1963年前後,該團遷址西市場內振誠舞臺。“文革”一場浩劫葬送了濟南曲劇,該團解體,現在這些演員中的一些人已經作古,年齡最小的也該有七十多歲了吧,想起他們,常常有一種懷舊的情愫,也算是一種對老濟南“曲山藝海”的眷戀吧。

曲山藝海|雅俗共賞的老濟南“曲劇”

《王小趕腳》劇照

曲山藝海|雅俗共賞的老濟南“曲劇”

《逼婚記》劇照

曲山藝海|雅俗共賞的老濟南“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