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or功利?復旦碩士生:月薪底線上萬,找不到就去讀博士!

昨天,微博上看到兩個復旦碩士找工作,要求最低月薪1萬起,要是沒有公司能滿足她們的要求,就繼續回去讀博士。


我並不覺得她們提出這種要求過分,因為如果有能力的話,月薪上萬又是在上海是完全合理的。

可是,每一份高薪的背後都是一幫玩兒命的人。

十年前憑著你碩士的身份,要求1萬元的月薪還有可能。可是十年後,只認本事和態度。

本一份高薪的背後都藏著你做事的能力和對待機會的態度。

自信or功利?復旦碩士生:月薪底線上萬,找不到就去讀博士!

壹 錢多≠好機會?

問:什麼樣的機會才是適合你的機會呢?

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錢給夠”。就像那兩位碩士生一樣,要給到合適我心裡價位的工作,就是好機會。

錢多就是好機會嗎?未必!

之前萬達想要涉足O2O行業,高薪挖了阿里一個副總過來。最後,那個副總還是放棄了這份高薪的工作。

這位副總提到他辭職的原因,萬達和阿里,傳統和互聯網,做事風格真的是天差地別。

在萬達為了讓股東們搞清楚,什麼是O2O,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所有事情必須用PPT的形式彙報,這導致他工作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拿去做了PPT。

最終,習慣了互聯網快速、靈活工作節奏的這位副總,放棄了他這個高薪的機會。

所以,真的不是錢多就代表著機會好。

自信or功利?復旦碩士生:月薪底線上萬,找不到就去讀博士!

這才是你對待機會該有的態度

上上週同學聚會,提到一個高中同學,畢業快5年,就職過N家公司,始終找不到適合自己的。

做淘寶客服時,每天都跟顧客吵架,覺得每個來諮詢問題的客人都是傻X。

總之,既不願意將就,又不願意改變自己,就這樣在職場蹉跎了好幾年也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

適合自己的工作到底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一個人可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一定要知道不想要什麼,把不想要的一點點排除了,剩下的就是你想要的。

在電視臺工作時,我看不慣那些為一張小小的海報就互相推諉責任的人,那時我知道自己不想要跟一群整天扯雞毛蒜皮的人,一起共事。

就這樣經歷了兩次不太愉快的工作經歷,我終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我想要一個好的平臺,一個值得跟隨的領導,在這種環境下快速成長。

等我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時,倒過頭去看,才發現。合適的工作從來不會從天而降,你總是需要幾塊墊腳石才能看到它。

因此,不要輕易放棄那些你能抓住的機會,雖然看上去low,工作體驗也不好,可他們卻是你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

自信or功利?復旦碩士生:月薪底線上萬,找不到就去讀博士!

高薪從不青睞功利的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薪和高湯是一樣的,都得靠熬。每一份高薪的工作,都是用苦逼熬出來的。

一份高薪的崗位,絕不會招一個功利的人。

要知道找工作是雙方的,你在挑公司的同時,也在被公司挑剔著。哪家公司會招一個端著架子的員工呢?

那兩位求職的碩士生,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她們只一味強調自己是碩士生,認為憑這一點公司就應該滿足他們的需求。

自信or功利?復旦碩士生:月薪底線上萬,找不到就去讀博士!

為什麼說一味功利的人,最終都會得不償失呢?因為,他們凡事都從自己角度出發,看待一件事情不全面更不客觀。

看不見自己劣勢,一切都以自身利益出發,20多歲或許還可以,等到35歲,結果不言自明。

出了學校一切就要從零開始,不管,你是本科生、碩士生,還是博士生,都要知道初入職場一切就是從零開始,哪怕被大型企業錄用的管培生,也要從幫領導矯正PPT裡的錯別字開始做起。

這就是真實現狀。無論你如何功利,該經歷的都必須經歷,總想著一步登天的人,最終都扯著了蛋。

在這個時代“功利”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箇中性詞,凡事涉及到自己的利益都可以功利。

為了自己而功利,這本身沒有錯。可是一味功利,你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自信or功利?復旦碩士生:月薪底線上萬,找不到就去讀博士!

所以,不要拿錢去衡量機會,也不要妄想用學歷當職場跳板,十年前或許可以,但現在真的不行。

抓住眼前的機會,你想要的未來都從這裡現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