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力排眾議提拔魏延獲得成功,諸葛亮也效仿提拔一人,慘遭打臉

公元219年,劉備歷經周折終於拿下重鎮漢中,漢中稱王后,要選派大將一員鎮守。當時許多人都認為張飛是當仁不讓的人選,張飛自己也這樣認為。結果,劉備卻另選一人,讓群臣大為震驚,此人就是魏延。魏延當時的官職是牙門將軍,只是軍中的低級武官,軍中像魏延這樣的人多如牛毛,所以群臣震驚不無道理。

劉備力排眾議提拔魏延獲得成功,諸葛亮也效仿提拔一人,慘遭打臉

但實踐證明,這個從基層幹起的低級武官魏延,很好的勝任了劉備交給他的重要職位。魏延作為漢中太守,鎮守漢中將近十年,策略得當,防禦得體,確保北方重鎮萬無一失。後主繼位後,魏延多次參與征戰,立下汗馬功勞。劉備為蜀漢發現了一位難得的帥才、一位軍事核心骨幹。

劉備雖然白手起家,早期在軍事上屢戰屢敗,但最終能夠建立蜀漢,成就霸業,和他善於識人,善於用人是分不開的。

劉備力排眾議提拔魏延獲得成功,諸葛亮也效仿提拔一人,慘遭打臉

比如田豫早先跟隨劉備,後因母親年邁請辭回鄉,劉備痛哭流涕和他道別,說“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後來田豫成為曹魏鎮守北方的大將,屢次擊敗鮮卑,確保北方安寧。又比如被劉備舉薦為茂才的陳群,後來提出九品中正製成為曹魏託孤重臣。而諸葛亮更是劉備一生最大的發現,為此不惜三顧茅廬,傳為佳話。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精銳喪盡。諸葛亮為報先主知遇之恩,臨危受命。建興三年,諸葛亮準備南征,行軍之前,帳下一名參軍前來送行,諸葛亮問他,我和你謀劃此事多年,希望你再提出好的謀略。這名參軍向諸葛亮建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諸葛亮採用了他的建議,順利征服了南中地區。

劉備力排眾議提拔魏延獲得成功,諸葛亮也效仿提拔一人,慘遭打臉

這名參軍就是馬謖。馬謖年少知名,飽讀書卷,經常和人談論軍事謀略,諸葛亮非常欣賞他的才華。馬謖為諸葛亮獻策收到奇效,使得諸葛亮更加對其讚賞,於是暗暗決定將其作為重點培養對象。

3年之後,諸葛亮首出祁山。按照慣例,需要選派大將作為先鋒,雖然夷陵之戰蜀漢喪失了大批良將,但諸葛亮身邊依然有魏延、吳懿、王平、高翔這些久經沙場的戰將可供選擇,但諸葛亮卻讓參軍馬謖作為先鋒出徵。諸葛亮此舉,讓身邊眾人不禁失色:平日行事一向謹慎的諸葛亮為何會讓毫無統兵作戰經驗的參軍馬謖擔此重任?馬謖可以勝任麼?

有異議正常,但沒有改變諸葛亮的決定。諸葛亮這樣做,也是想效仿劉備力排眾議破格提拔魏延的舉動,想讓這個滿腹謀略的重點培養對象在眾人面前好好施展自己的才華,在軍中樹立威信,為其日後前途鋪好道路。馬謖得知後估計也是又驚又喜,於是和王平一道進軍街亭。

劉備力排眾議提拔魏延獲得成功,諸葛亮也效仿提拔一人,慘遭打臉

馬謖塑像

可惜,馬謖不是魏延。這個被諸葛亮寄予厚望、滿腹謀略的馬謖,在街亭一戰中自恃才能,違背諸葛亮的安排,不聽副將王平的勸阻,被曹魏老將張郃打的體無完膚,大敗而歸。街亭丟失,使得諸葛亮不得不放棄已經佔據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只得火速撤軍,第一次北伐北伐大好形勢就此葬送。

撤回漢中後,戰敗需要追責,馬謖成為矛盾焦點。殺還是不殺,諸葛亮難以抉擇。看著這個自己寄予厚望的人才,竟違背自己的安排,一意孤行,不聽別人勸阻,丟失街亭,致使滿盤皆輸,諸葛亮異常失望。諸葛亮又想起劉備在臨終前曾特意在他面前點名批評馬謖,說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異常悔恨,早聽劉備此言,就不會有今天的慘痛失敗,於是最終下令“揮淚斬馬謖”,給死去的將士和活著的士兵一個交代。

劉備力排眾議提拔魏延獲得成功,諸葛亮也效仿提拔一人,慘遭打臉

街亭古城遺址

馬謖的才能只適合做參軍,統兵作戰並不是他的長處,諸葛亮執意效仿劉備提拔魏延的故事,結果在馬謖身上慘遭打臉。而使用馬謖不當,造成重大失敗,也成了諸葛亮一生少有的失誤。諸葛亮深感自己用人失察,要求自貶三級以示懲罰,後主劉禪勸解無用,只得同意,貶諸葛亮為右將軍,仍行使丞相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