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标串标真的能被遏制?电子招投标有这么大的作用?

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某公司用同一个MAC地址提交了2个公司的2份不同标书,结果被查出来了。

围标串标真的能被遏制?电子招投标有这么大的作用?

电子招投标平台有多厉害?

① 自动筛查不同投标文件是否由同一台电脑制作。

② 自动计算汇总各项评分,辅助评审专家判断是否围标串标。

③ 各环节全程留痕,所有资料自动归档,全程追溯,能做到动态监控、实时预警、智能辅助、全程记录。

但是

在2017年5月,四川省绵阳市检察机关启动的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行动中共立案查办招投标领域职务犯罪案件37件39人,案件涉及的项目均为国家投资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金额超过30亿元,涉案金额高达9000万余元。

这次涉案金额之庞大,有投标掮客组织投标人参与了围标串标,在他们身后通常还隐藏着利益团体,不乏负责组织招投标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有专家掮客收买评标专家,使特定投标人中标,这些“掮客”们往往相互串联,非法获取利益。

据悉,绵阳市电子评标系统自2009年启用以来,一些专司围标的机构便应运而生。一些系统运营人员为了私利甘当“内鬼”,利用技术和岗位优势,谋取非法利益,违规透露参与投标企业的数量和名单,甚至为确保特定投标人中标,修改投标人的投标数据,删除排名靠前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电子招投标似乎为围标串标打开了新的通道。

电子招投标这是怎么了,难道真成了围标串标的工具?

目前,政府部门对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的建设主导过多,政府交易平台占绝对优势,政府限制竞争现象比较普遍,市场化程度很低。政府部门普遍对第三方建设、运营的交易平台安全性存在疑虑。不论其是否通过检测认证,都担心竞争对手入侵、黑客攻击、运营机构工作人员故意损坏或泄漏应当保密的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等问题。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安全性等方面能否得到保障,并不取决于由谁建设、运营。

《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其技术规范在制度及技术、数据保密、电子存档、归档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电子招投标系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关键是系统建设、运营方是否掌握了相关技术和运营体系,而目前的硬性衡量标准就是是否通过检测认证。从已知通过检测认证的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情况来看,政府交易平台11家(全部48家),占总数的22.9%,而仅易招标一家为企业和第三方建设/运营的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通过检测认证就有13家。

政府交易平台在安全保障技术上并没有优势,而平台缺乏招标专业人员运营,以软件开发人员为主,缺少相应的运营管理制度,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往往又直接参与平台运营,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反而容易发生问题。第三方并不参与招投标交易本身,只专注于交易平台运营。当然,并不是说第三方就一定不会有问题,但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由更专业、更中立的人来建设、运营,至少能减少问题的发生。

围标串标真的能被遏制?电子招投标有这么大的作用?

在电子化招投标方式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识别围标串标行为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发掘,比如可以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比对分析电子投标文件的相似度、投标报价的相似度、投标人投标规律(投标人间抱团分析等)、评标专家打分行为和结果等来寻找投标人之间、投标人与专家之间、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围标串标的蛛丝马迹,使得信息技术的威力得以真正有效发挥,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效遏制围标串标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