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贫困人口:自由的生活让我受尽委屈

花上千元吃法餐、买高级化妆品,出门不挤地铁偏要打车,吃喝玩乐样样不缺,高兴时就买买买,伤心时买买买,工作累了犒赏自己也要买买买。不得不说,年轻的我生活看似很自由。但我没有存款,三餐100多元却成为了当下时髦的“隐性贫困人口”。

追求品质生活却受尽委屈 ,从消费升级到品质生活,我们已经不仅仅靠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换句话说,价值等同于品质的体现,物品价值越高说明品质越好,也就是价格越高。 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我曾以为只是用金钱堆砌就好。花钱买快乐,不肯向贫穷低头,发了工资就用于买心头好,让我变得物质虚荣,钱包掏空的同时,心里的压力逐渐增大。 有朋友劝诫说:高品质生活,不是钱可以打造的,而是每一天、每一秒都很美好舒心。 没有存款的我,恋爱时吵架,想冲对方喊滚出去,想了想眼前住的是对方家,只能忍了;职场不如意,想立马走人,想了想自己银行卡余额,只能默默坐回去。 当下中产阶级正消费不断升级,人们愿意相信“花钱才是赚钱的动力”。但花钱已然成为了我的负担。 我也想抵制冲动消费,存下更多的闲散资金。最近我开始强制自己储蓄工资,也定制了旅行计划和梦想基金。我需要在经济上更加独立有节制,才能把握自己生活的自主权。 被信用卡富裕所绑架 人的自信很多时候建立在物质层面,但我欺骗了自己。 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手机上都绑着数张银行卡,甚至更确切的是10多张信用卡。而网络的作用下,扫码付款更是极大减弱了消费付款时大脑的反应机制。简单的说,扫码的时候,我们往往是不经思考的。 对于像我一样的隐形贫困人口来说,曾为自己是“理财高手”自豪。因为我精通于各种信用卡平台,知道各种消费手段,我会算出如何分期最划算,如何用积分换礼品,甚至不放过每一个有奖活动。 但“以卡养卡”的方式,让我彻底沦为卡奴。 当然也一些有能力的朋友,会合理转化负债,利用财务杠杆的效用,使自己的财富实现增值。 现在想想,合理使用信用卡,一方面为我们积累信用度这种无形资产;另一方面,可以延迟支付缓解现金流压力,而不只是成为隐形贫困人口用于消遣的工具。 80%的精力被消耗 作为隐形贫困人口,我曾经最热衷的事,就是花上大量时间用于“货比三家”。 我知道这样既耗时间,又耗精力,但却对此无怨无悔。

最近身边有朋友拿到了销售冠军。同样是正常上下班,为什么他的绩效会脱颖而出呢?他说: 我只是把80%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别看大家工作时间比我长,但大部分时间都在聊天刷手机,不如专心几个小时把事情做好才是王道。 他总结出赚钱无非就三个字:抓重点。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因为他们懂得把自己时间安排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一个人的时间和经历有限,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是很难实现的。不如减轻一些消耗时间的琐事,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的工作上,才能提高自己的工资,不为“贫穷”所困。 永远做最重要的事情,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结果才不会辜负你。 最后希望大家能掌握更多的理财小技巧,毕竟有钱更有实力。至少每月月底看账户余额时,都能挺直腰板,做那20%有安全感的幸福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