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富自由?

什么是财富自由?就是有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财富自由”这个话题。

首先,对于“财富自由”这个概念,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诠释。可能是把原来的大众换成奔驰;是把县城的小房子换成靠近市区的别墅;是家里请保姆照顾饮食起居;是不用每天上下班,可以睡到自然醒;是每个月都安排一次旅行,在全世界好玩的地方都留下足迹……每个人都想实现财富自由,可你了解财富自由的真义吗,财富自由就是有钱吗?

1 、你可能陷入了“财务怪圈”如果可以有选择,似乎没有谁会拒绝财富自由,但实现财富自由的过程显然不轻松。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些人得到一大笔飞来横财,或是出乎意料的中奖,或是意想不到的遗产,但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十多年以后,甚至根本不用十年,就又回到了最初的生活。人们前赴后继,然而99%的人却无意识地坠入了种种“怪圈”。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思维与认知的较量。电影《甜心先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Show me the money!汤姆·克鲁斯扮演了一位体育明星经纪人杰瑞·马圭尔,35岁那年,他开始厌倦公司唯利是图的风气。被合伙人踢出公司那天,他动员同事们跟他一起创业。四周鸦雀无声,只一个女同事站出来说:“我愿意……可是3个月后我就要加薪了……”后来,杰瑞经过一番摸爬滚打,终于迎来事业的第二春。原来的公司则遭遇客户的信任危机,生意越做越差。 电影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残酷现实:大多数人从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老缺钱,以为升职加薪就能解决问题,于是陷入“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的怪圈。工资多了,就会租更贵的公寓,贷款买房买车,食物越来越精致,在爱好和娱乐上投入的金钱越来越多……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这就是中年人的财务怪圈。

2 、财富自由的5个误区,你中了几个

3 、跳出怪圈,进阶1%的财富定律

关于财富自由的目标,有人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99%的人,都想过1%的人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不代表你不能成为那1%,关键是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借用前段时间的热词“睡后收入”来解释,实现财富自由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我们的“睡后收入”可以完全覆盖日常生活的支出费用。所以要实现财富自由,思路非常简单,那就是在适当管理日常支出的同时,持续不断地提高“睡后收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财富自由度定式:财富自由度=投资净收益/总支出建议值:≥15%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这个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适用的增值方法,就是通过财富管理来获取“睡后收入”。财富管理并非毫无章法可循,分享3个财富定律供大家学习:1. 个性定律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智商并不等于理性,聪明人也可能会干傻事。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IQ测试在衡量人的理性思维方面几乎毫无用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聪明人,资产和负债表一塌糊涂。普通人财富管理的短板,是交易频率过高,投资策略不当,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偏好不匹配。而成功的投资者,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式。就像我们对待各种各样的工作也有擅长和不擅长一样,财富管理也要跟据自己的个性和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2. 风险定律投资的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风险,一种是非系统性风险。如果你的投资组合是几个行业的组合,从概率上说,你的风险就下降了一半,只剩下系统风险。梦想一夜暴富的人,容易孤注一掷,提高杠杆的倍率。但高回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一旦本金丧失,就意味着一切归零。对于起早贪黑赚钱养家的中产来说,实现资本增值,首先想的不是“想赢”,而是“不输”。追求财富要稳中有升,通过多元化配置方案分散风险,实现人生财富的持续积累。3. 收益定律一个人的财富观,往往在他起步的阶段就开始形成。从财富管理的角度讲,你每赚到一块钱,就得到了一次接近财富自由的机会。跟时间做朋友,具有耐心的长期思维是投资成功的最重要一环。越注重长期回报的人,往往越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巴菲特就是典型代表。擅长“滚雪球”的巴菲特,在可口可乐上滚出了100多亿美元,在中国石油上滚出了30多亿美元。

4 、结 语

回到开头的话题,我们都想财富自由,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财富自由呢?某种程度上,财富自由的逻辑有它“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财富带给人的是安全感;另一方面,实现自由要求我们敢于放弃安全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如果你有1亿元,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其中一个回答是:如果我有1亿元,和现在过得生活并不会有什么差别,因为我正活在自己想要过的人生里。不如跳出金钱的限制看待自己的人生,得出的答案,也许就是你的财富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