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有亲自巡视的惯例,而这一惯例却被乾隆终结,这是为何?

在先秦时期,中国出现了巡视制度,帝王外出巡视,它是中央加强对地方及其官员的控制和监督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帝王获取地方真实情况、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它又成为中央决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都有亲自巡视的惯例,而这一惯例却被乾隆终结,这是为何?

历代有作为的皇帝差不多都亲自到全国各地巡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五次巡视天下。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常常外出巡察,其目的之一便是考察地方吏治。唐太宗李世民即皇位以后,经常巡幸各地。

清朝皇帝中,出巡最多的是康熙和乾隆。康熙认为,皇帝走出深宫,进行实地视察,比单纯看奏章或听臣子们的议论更能了解实际情况。乾隆也是非常喜欢巡视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康熙主要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乾隆则是大张旗鼓以南巡之名游玩。

皇帝都有亲自巡视的惯例,而这一惯例却被乾隆终结,这是为何?

乾隆一生六次下江南,打着考察民情的旗号,实际上是游山玩水,在民间传说里面,乾隆皇帝在外面四处留情。还有人说,乾隆南巡的目地为探望亲生父母陈世倌夫妇。六次南巡,乾隆帝四次住于陈家安澜园和父母相聚。

六下江南,有得有失,有利有害。通过六巡,乾隆帝相当清楚地了解江南的官风民情,又大兴河工,广蠲赋税,礼遇致仕大臣,培植士子,宣扬了圣恩,对争取缙绅士民,安定江浙,保护百姓的身家性命财产,发展生产,丰富文化,创造和延续“大清全盛之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皇帝都有亲自巡视的惯例,而这一惯例却被乾隆终结,这是为何?

过了十几年,乾隆对南巡的劳民伤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临终前曾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乾隆意思是:他在位60年,没有什么太大的过失,就是六次下江南,劳民伤财而已,他告诫吴熊光,将来如果还有皇帝南巡,你要是不劝阻的话,就没脸对面我了。这是乾隆皇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中肯。

皇帝都有亲自巡视的惯例,而这一惯例却被乾隆终结,这是为何?

就这样,两千多年的皇帝亲自巡视惯例被乾隆终结了,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乾隆每次南巡,历时都要四五个月,都要用掉上百万银两,同时也给民间带来了极大的骚扰。每次开支浩繁,这成为乾隆中叶国势渐衰的原因之一。

皇帝都有亲自巡视的惯例,而这一惯例却被乾隆终结,这是为何?

乾隆皇帝知错能改还是值得肯定的,由于他终结皇帝亲自巡视惯例,他的子孙再想以巡视而游山玩水就成为泡影,对他们来说有一点点不公平,乾隆自己享乐玩够了就不让子孙们游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