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访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双山道情代表性传承人赵志刚

文|武湟传媒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赵志刚近照】

说起双山道情,如今知晓的人那是寥寥无几了,这种拥有着道家文化所唱经韵的精髓戏曲,似乎已然被人们所遗忘。其实,追溯起双山道情的历史,到如今已有一百多年,推算起来应该在清朝末年就有了双山道情的历史踪迹。

然而,随着时光的变迁,到如今,双山道情虽然已经传了七代,但随着老一辈优秀的演员的大多故去,所剩无几,再加上无人传授,新一辈的人才凋零,让双山道情这种传承了百余年的地方戏曲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作为双山道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赵志刚,原本是一个并不会唱戏的传人。那么,这些年来他又是如何去传承这一濒临失传的戏曲的呢?近日,集宁采访间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双山道情代表性传承人赵志刚。

双山道情:一种被遗忘的百年地方戏曲,曾经也是人才辈出,辉煌一时!

双山道情又被称为“内蒙道情”,发源于内蒙古凉城县的双山村,故称“双山道情”。

在60年代,双山道情也曾风靡一时,在凉城周边更是家喻户晓。当时双山道情的演员曾代表乌兰察布盟(现在的乌兰察布市)到自治区乌兰恰特大剧院汇演,参加双山道情演出的演员还受到乌兰夫主席的亲切接见,乌兰夫对双山道情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1968年乌兰夫在乌兰恰特大剧院汇演后接见演员】

双山道情最鼎盛的时期,演员多达90多人,尤其是当年作为双山道情的第一代传人——李举(也称肉举),拥有着很多传奇故事,他为双山道情的兴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举不仅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徒弟,这其中包括第二代演员:丁英娃、任宝和、高忠根、丁万和、丁富堂、高交脐、张存孩、赵三、吴老虎、何钱还、张老旦、曲春师、高伦等人,还由他编剧导演了《马头山》、《河灯会》、《兰花下凡》、《薛刚反唐》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1973年第三代、第四代演员合影】

之后双山道情还培养出了第三代女演员,这其中有丁润枝、丁二女、张香兰、贾连仙等人;第四代演员:曲存后、曲福后、曲所住、高二爱、王凡枝、安福和、吴美珍等;第五代演员:曲三万、李根和、李喜兰、曹改花、丁润娃、丁关全、李福娃等;第六代演员:丁旺旺、赵凡爱、王容梅、王青莲、何爱枝、李三三等;第七代,也就是到如今的最后一代演员:赵利利、丁瑞芬、曲转鹅、张芸芸、丁海芸等等。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双山道情演员剧照】

双山道情演出的曲目非常多,总称为“八本十六会”,八本包括:《打经堂》、《刘全进瓜》、《田氏劈棺》、《五龙台》、《八卦》、《经堂会》、《张良撇家》、《吴燕能打道》等,大都是以神鬼为主题。

十六会包括:《杀狗》、《李大开店》、《芦花》、《卖油郎独战花愧》、《摸牌》、《李逵搬母》、《拉老汉儿》、《老少换妻》、《薛刚反唐》、《大破曹家庄》、和《二小打瓦罐》;新编的现代戏有《马头山》、《河灯会》等。

双山道情的大部分剧目内容都以惩恶扬善、教育世人为主。戏内角色主要以“人、鬼、神”组成,充满神奇色彩,让人回味无穷。

新中国成立后,《双山道情》在凉城县里、市里、省里都汇演过,当时在当地百姓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后来差一点就去了北京演出,没想到当时选准的演员由于身体的原因就放弃了,这也是双山道情的最大遗憾!”赵志刚表示。

从小耳濡目染,让赵志刚爱上了“没落”的双山道情,他立志要把这门戏曲艺术传承下去!

1999年年底的时候,赵志刚带着家人先是去了宁夏找亲戚,然后又去乌海打零工,做点小生意,并和弟弟一起学会了做馒头,做生意攒了点钱之后就做起了卖馒头的生意,这一做就是十年。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赵志刚收集的道情剧本】

在这十年的过程中,赵志刚始终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忘不了从小耳濡目染的双山道情,每年过年的时候他都要带着家人回到双山村过年,在他的记忆中,也只有一年因故错过了回村过年的机会。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2009年正月村人演出时的合影】

“2000年的时候,我离开双山村,那是村里最后一次有规模的唱道情戏,之后每年也都是谁会演什么戏就演什么戏。2010年,时隔十年,因为双山道情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又召集村里外出的人回来演出,村人让我很感动,不管他们在那里,都在第一时间赶回来了,整整唱了五天,能唱的曲目都唱了。”赵志刚回忆道。“时隔十年,大家都不知道带着怎样的情感去唱,也许是伤感吧?因为大家都知道,下一次再演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在赵志刚的积极奔走下,2013年,双山道情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赵志刚成为双山道情的传承人。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赵志刚双山道情传承人证书】

双山道情濒临失传之危,传承的现状令人堪忧,赵志刚为了传承一事欠下了七万多的债,在他绝望的时候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

2010年,赵志刚为了方便回村里收集材料,便从乌海搬回了集宁居住,从乌海带回来的几十万,他除了安顿家里的生活,还拿出四万多块钱用来买行头和乐器。几年下来,他自己都不知道花出去十几万,还欠下了六七万的债务。

“你不知道,以前那些行头放着十年没动,如今都被老鼠啃坏了,再拿出来已经不成样子了,对于演员来说,没有行头是不下行的,所以我就自己花钱置办了一些,但凭我自己的这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赵志刚显得很无奈。

由于双山道情这种地方戏曲一者是没有了演出市场,再就是演出人员的大量流失,再加上被整整搁浅了十年,已然被世人所遗忘,导致双山道情逐渐地走向”没落“的境地。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由于这些年来,老一辈的演员只剩下丁英娃、丁润枝、吴美珍、贾连仙、高二爱、曲存后、安福和这几位,他们有的年迈登不了台,有的根本就不在村里了。”赵志刚表示。

在这举步维艰的困难时刻,很多的时候赵志刚也想过要放弃,可他又觉得这是村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文化,放弃了真可惜,就又咬着牙关坚持。

当问及当年他为何搬走,赵志刚无奈地笑了笑:“当时我不是在村里当‘赤脚医生’么,那时村里人看病都是赊账,后来我连进药的钱都没了,赊账把我拖垮了。”

如今,赵志刚为了还清欠下的债务身兼数职,一边在村里面当医生,一边又在厂子里当司机。

双山道情:一种濒临失传的百年地方戏曲,还有谁能来传承?

【《杀狗》剧照】

“之前,我也放弃过,幸好我们乡里的领导找到我,一直鼓励我,去年乡里还给拨下来一万元的补助,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就又组织了演员参加了汇演。”赵志刚像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乡里还说给想办法安排20个演员的指标,希望能把这钟戏曲坚持着传下去。”

对于赵志刚来说,剧本倒不是太大的问题,他相信通过一定的时间去收集是不成问题的,他最担心的是导演的问题,村里现在只有曲存后老人是唯一可以做总导演的人了。“所以,我们得抓紧时间,曲老已经八十多了,现在只有他能撑起整个场面。”赵志刚表示。

至于双山道情是否能再像当年那样走向辉煌,赵志刚不仅很无奈也很迷茫,因为这是一条看不到方向的路,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