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术写生,讴歌人民生活


中国画坛精英荟萃,各领风骚。有名有姓能排入名人之列的数以千计。能在中国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闻名中外者,实乃不易。


姚治华,当代中国著名画家,中国画界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名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为艺术写生,讴歌人民生活


像所有名人一样,姚治华的社会名誉头街有很多;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副校长、国画部主任、中国黄山写生画院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华书画艺术促进会副会长等等。


三十年代初,姚治华出生于中国湖北省孝感市,他自幼喜画,曾就学于省城武汉,专攻美术。


一九五六年,二十岁的姚治华只身赴京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李苦禅等名师的指点。


为艺术写生,讴歌人民生活

姚治华(左三)和赵华胜等四位艺术家合影


五年的大学本科毕业后,姚治华因成绩优异,留在这所高等学府,担任了中国画界元老中国画系系主任叶浅予先生的助手,开始主攻人物画。

 

当时正值中国“火红的革命年代”,做画自然不能游离于这个时代之外。


况且他一直奉行“笔墨当随时代”,因此,他创作的人物画有:六十年代初期的《刘胡兰组画》,七十年代初为“白求恩纪念馆”所作的革命历史故事画,八十年代初的《战洪峰》等。



缘物寄情,情景交融


《战洪峰》作于1981年,是为歌颂黄河上游人民战胜洪水而作。画面生动地再现了二十一位军民与洪水搏斗的场景,感人至深。


为艺术写生,讴歌人民生活


这画的篇幅较大(192公分×177公分),竟能在二天之内完成,这除了作画的技巧熟练,还在于姚治华1954年参加过闻名武汉的防洪斗争(抢险中立过功),对此有深入的体会有关。


众多与洪水搏斗的军民,无论在岸上打桩垒沙包,还是在水中搏斗,他们各种奋不顾身与洪水搏斗的精神,都是在简约的点线描绘下形成的。


画作构思、构图,极其生动的人物动态、表情,都带有作者亲身经历的深刻烙印;


同时表现了他曾经师承蒋兆和、叶浅予诸教授的技法特色,如笔法的健劲,用墨的挥洒自由,都准确而活泼地体现了对象的质感和明暗的特征,使人物有血有肉,全画很有气势,又富于节奏感。


为艺术写生,讴歌人民生活


八十年代初,姚治华赵四川凉山写生时,创作的《欢乐的火把节》,可以说是他人物画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高峰期、代表作。


四川凉山的山川、人物,彝族男女的服装,山区人民在生活改善后的愉悦心情,给了他很多新鲜的感受。


正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最热烈的“火把节”,群众的歌声此伏彼起,无数的火把光焰照耀山林,人群充满了欢笑和希望。


特别是彝族姑娘的舞姿和色彩丰富的长裙,随着火光的漂动流传,绚丽多姿,他着手搜集素材,酝酿构思。


为艺术写生,讴歌人民生活


《欢乐的火把节》,画面有两个中心,最高潮的部分是一群盛装的少女围绕集中燃烧的火把携手而舞,在飘荡的白烟中火焰腾飞而上,无论烟雾、火光和人的面貌、服装均用线勾(又非全用墨线),而色彩缤纷。


这种富有装饰风的手法不仅适合于这种气氛热烈、内容丰富的题材,更加强了浪漫的情调,能激发欣赏者的想象。


其第二高潮是正在举行斗牛的比赛。四角相抵、坚持不下的二牛是主角最为突出,两旁树阴和棚伞下密集的观众皆在紧张注视。


这一部分是以静与严肃来衬托动力和力量。而火把舞的部分,用较自由动荡及变化的气氛来表现彝族人民节日欢快的心情。


这两部分从不同的角度烘托主题,是在不同中有同,是动与静的巧妙结合。


所以,这幅画曾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获得盛誉正是意料中事。


自八十年代末起,姚治华的绘画创作已近炉火纯青之地步。他的画作被称作是人民的画作,被国内外有关人士及多方机构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