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漳河岸边一座山媚水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与国保原起寺为邻

浊漳河是山西省长治市的母亲河,在它流经的地方,有很多美丽的小村庄。其中,漳河水在潞城市和平顺县的交界处拐了一个大弯,转向东流的地方,有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它的名字叫做辛安村。让它名声大噪的,不只是浊漳河水两岸的水乡风光,古香古色的清代民居建筑,更有着一座唐代寺庙原起寺。

在前面几期的文章中,胡哥带领大家欣赏领略到了 (点击可查看)。今天就让胡哥带领大家走进水乡古村,感受一下这个山媚水秀的古村落之美。

浊漳河岸边一座山媚水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与国保原起寺为邻

辛安村俯瞰,一片青砖灰瓦的四合院。

站在原起寺内四周眺望,群山环绕,时令进入夏季,显得苍翠一片。俯视漳河,河水奔流不息,倒映着岸边稀疏的树影。再西望村庄,已经有炊烟缕缕,一派田园风光。往北边水岸看去,依稀能看到有一座码头。据了解,那一处地方就是古代的渡口。来往两岸的村民们就是在那里来回摆渡的。这也是辛安村独有的水乡特色。

步出原起寺,胡哥一行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始走街串巷,了解辛安村的古朴风情。辛安村坐落在凤凰山这座楔形坡上,由原起寺向西、西北两条主街向山坡发散,呈三角形。主街巷共有6条,四通八达贯穿全村,各式新旧民居集中布局,明清老院落散布在民居中。

浊漳河岸边一座山媚水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与国保原起寺为邻

雕梁画栋的玉皇庙倒座山门戏台。

刚下原起寺,紧挨着就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庙宇——省保单位玉皇庙。玉皇庙坐北朝南,南北长,东西窄,占地面积将近原起寺的两倍。虽然大,可是只有一进院。进入山门,通透的视线直接看到玉皇殿。玉皇庙创建年代不详,除了正殿是明代遗构外,其余的倒座山门、妆楼、厢房、耳殿等都是清代遗构。

浊漳河岸边一座山媚水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与国保原起寺为邻

街巷旧貌俨然。

沿着向西的主街,我们一路边走边听村干部讲解路过的民居故事。辛安村踞山靠水,又地处出省往豫、冀、鲁的交通要道附近,耕地富庶、经商便利,历代也涌现了不少富庶大户。虽然没有详细的资料留存,但从村子里一院院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窑洞或砖瓦房的形制看来,这个水岸山村还是相当富裕的。

辛安村至今还有十几户保存完好的清代四合院,有窑院,也有砖房,一进两进院都有,因为有后人一直居住,保存基本完好。仔细看那些老院落的大门装饰,门窗雕刻,院落格局,更是能体现户主人的阶级地位和财富多寡。

浊漳河岸边一座山媚水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与国保原起寺为邻

寓意吉祥的羊形雕刻门枕石。

在一户人家的正房门口,我们见到了一个少见的抱鼓石。鼓顶部卧着的不是常见的狮子麒麟,而是跪卧着一只羊,羊角下弯,贴服在头部。羊头常被人抚摸,变得光滑。可惜的是另一只在前些年被人买走了。

浊漳河岸边一座山媚水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与国保原起寺为邻

少见的二进院月亮门。

在一户早已不住人的两进院子里,我们还见到了二进院门是很少见的月亮门。院内长满了荒草,一块块青砖拼接成一个正圆形,边饰简单而不失美观。想着月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含义,这院子当年一定也充满了一份浪漫的氛围,主人家也一定是一个诗意满身的人。

一路走来,仅从这些老院落的门匾上的题字,就能品味出一些当年院主人的追求和希冀。诸如:慎修思永、直内方外、其旋元吉等。关于这些来自国学经典的文字,感兴趣的条友们,可以 直达了解。

浊漳河岸边一座山媚水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与国保原起寺为邻

高门大户的精彩门头雕刻和匾额。

浊漳河岸边一座山媚水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与国保原起寺为邻

源自周易的“其旋元吉”匾额。

穿行在辛安村古朴的村落环境中,能感受到浓浓的时代气息,老街古巷,石阶土墙,间杂着新砖瓦房,看起来不太和谐,却充满着乡村特有的生气。世居在此的村民们,在古寺宝塔的护佑下,赏秀美的山水美景,听悦耳的铃声水声,耕作在肥沃的土地上,编织着一辈辈的美好梦想。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