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精品 千手觀音背心經佛供幣

罕見精品 千手觀音背心經佛供幣

清代晚期,隨著國門的打開,西方工業文明進入並影響中國,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方孔形制貨幣終於走到了盡頭。公元1881年(光緒七年),吳大澂((同治六年進士,後授太僕寺卿,三品卿銜,曾為吉林將軍幫辦)在吉林設立機器局,用小型機器試鑄少量一兩制銀元,從而開闢了中國近代機制銀幣之先河。

在這些機制銀幣中,就大多數而言,鑄制皆不精,尤其是文字書意較為拙劣,人像物體較為甚至很醜陋,比例失調,等等。通常,這種品相的幣可一眼識別,然而,綜觀這個時期的銀幣,卻也有鑄制較精,甚至極為精美的品種。 這就是說,在機制銀幣中,事實上也不乏“精品”。由於機制幣先要刻制鋼模,因此,所花功夫不淺,成本亦不低,而那些精美的銀幣,在刻制鋼模的時候則工藝技術要求更高,成本亦更高。這種情況,導致一些“精品”銀幣,在百年之後,反倒成為一種有一定觀賞性及至收藏價值的古舊工藝品。

罕見精品 千手觀音背心經佛供幣

而從本品的包漿上看,可見較為老道而溫潤,顯示其經歷了一定的時間洗禮,故愚見以為,其為清末民國早中期所鑄制。

通過對本品的賞析,可定其乃一枚銀幣,也可以說是仿銀幣而機制的一枚佛供幣。然而,由於其鑄制十分精到,謂之一枚銀幣“精品”,實至名歸。目前,這種幣愚也見過二三枚,然仍稀罕見。但是,以其圖案和文字內涵來說,尤其是“心經”全文在其上,換個角度可以說是一件極為精美而富有文化藝術價值的古舊工藝品,如此,反過來其不僅具有相當的觀賞價值,也具有一定收藏價值。

罕見精品 千手觀音背心經佛供幣

總而言之,其反映那個時代的某些社會、經濟和人文痕跡,載有一些值得領會的信息。因此,某些臆造幣,尤其是鑄制精美且富有藝術內涵的品種,從特定的角度而言,是值得賞玩和收藏的藝術品。無非,不能把它們當成真正的官鑄錢幣來看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