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的日常:吐最累的槽,做最高尚的修行

大学老师的日常:吐最累的槽,做最高尚的修行

本文轉自麥可思研究

大学老师的日常:吐最累的槽,做最高尚的修行

對於不是大學老師的人來說,大學老師代表著高社會地位,優厚的福利待遇,還有讓人羨慕的寒暑假可用於休整和掙得隱性收入;但大學老師們則表露出該職業的一些苦衷,認為沒有公眾想象的那麼“高大上”。

你以為大學老師工作很輕鬆?

大學老師在外人看來是光鮮亮麗的,可以說是很多人羨慕的職業,但很多隱情我們很少了解。

中山大學青年人類學者夏循祥曾寫過一篇文章,近距離揭秘高校青年教師的日常——

和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比較起來,大學教師每年220~290學時的工作量,真是少得可憐。然而,內行人都知道,大學教師的工作幾乎是全天候的,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學和科研背後都需要大量的隱性時間。

大学老师的日常:吐最累的槽,做最高尚的修行

對於一個有5年教學經驗的大學老師來說,備一門新課,每一個教學時間至少需要6~10倍的課程準備。而一門課只有開到3~5次以上,才會成為一門成熟的課程,在教案方面不用大動干戈也能夠講得自圓其說。而認真的教師,依然需要3~6倍的備課時間。也就是說,上述看起來少得可憐的教學時間其實需要3~10倍的“影子工作”。何況,大部分青年教師的年工作量都超過規定工作量一倍以上。

此外,科研需要的時間更多。大部分自然科學的學者們需要大量的實驗室工作。而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師雖然不用被實驗室固定,但要想成為一名好的學者,必須通過持久的大量閱讀、調查以及無時不刻的思考和寫作。

大学老师的日常:吐最累的槽,做最高尚的修行

除了教學與科研,大學教師們還有一些學校與社會事務,比如作為學生活動的指導教師、評委、評審,以及隨時接受學生(及家長)諮詢。擔任班主任、碩博士導師的教師們雖然有工作量可以計算,但除了少數人,實際工作量基本上都會超標。還有部分教師要擔任行政職務,填表、寫報告、組織會議、排課等決策也需要很多時間。有的教師還會自己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同學們開讀書會。

不少人都很羨慕教師有寒暑假,殊不知教師的寒暑假並不輕鬆。對大部分教師而言,寒暑假不排除陪伴家人、搞搞娛樂、外出旅行等內容,但最當緊的恐怕就是進修和學習。如果教師們沒有這麼做,假期裡只是簡單的吃喝玩樂,那寒暑假的意義也就會大打折扣。

另外一項很耗時間的事務就是報銷。報銷並不一定意味著“有錢花”,而是大量的實際工作。

對於不是教師的人來說,教師代表著高社會地位,優厚的福利待遇,還有讓人羨慕的寒暑假可用於休整和掙得隱性收入;但教師們則表露出該職業的一些苦衷,認為他們沒有公眾想象的那麼“高大上”。

大學教師其實是沒有“下班”這個概念的,只有在家還是在辦公室(實驗室)的區分。大學老師需要幾乎所有的時間來使自己成為一個好教師、好學者。

大学老师的日常:吐最累的槽,做最高尚的修行

“我的假期都是假的”——連女教師休產假落下的工作量同樣要補回來!這也是很多大學教師都很宅的原因。

當然,混到大牛級別,就不用這麼辛苦了。但是普通市民看到牛人們到處演講、開會、作報告的輕鬆自在,絕不是大學教師們的常態。

即使抱怨,他們依然繼續前行

網上流傳著一個話題,大學老師為什麼不開心?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上課難:面對學生的奇葩請假理由、上課睡覺不聽講、期末要分等問題,大學老師需要處處跟大學生“鬥智鬥勇”。

評職稱難:職稱與工資待遇可是緊密相連,每位大學老師都很上心,然而評審要求每年都在不斷升級,實在是讓人頭暈腦脹。每年努力發論文、報課題、指導競賽、申請專利......拼命攢成果也跑不過評審標準......

課題難:這幾年國家科研經費投入劇增,學術大佬和領導們爭課題搶經費,壟斷資源,而普通院校裡的青椒們,拿到科研課題的機會少得可憐。有一些人連續七八年都沒評到,也就只能當一輩子講師了。

報賬難課題拿到了,參加學術會議回來跑報銷,整票據、填單據、課題負責人簽字、證明人簽字、學院簽字、經費審核、財務簽字、額度大點還得找主管校領導簽字,七八道簽字總要個十幾天......

論文難:學術界有句殘酷的話,“要麼發表,要麼被炒”,由於科研成果未達標被調崗或辭退的老師不在少數。發論文攸關生死,但發論文真的很難,知名學術期刊數量有限,且要求很高,大改小改大半年都不見得能發一篇。

大学老师的日常:吐最累的槽,做最高尚的修行

雖然大學老師對自己的職業有或多或少的吐槽和抱怨,但是很多人讀書到碩博士,最終入行高等教育,多數人是懷有滿腔情懷和熱情的。

面對重重壓力,不管是調侃還是真心的,他們中的很多人依然會說:

其實

科研課題是很有趣的

培養學生是很開心的

撰寫論文是極有成就感的

這些是我們都熱愛的

只要堅持下去

終是可以獲得成績的

知乎網友@敏大分享了他跟自己老師的一段對話,讓小微感觸頗深:

我還記得上的第一堂法學緒論課,那是給大一新生開的入門課。老師問我們,孟子說人有三樂,是哪三樂?

我站起來回答,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還有一個當時不知道是緊張還是怎麼樣,突然想不起來了。

老師讓我坐下,然後笑眯眯的說: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過了這麼些年了,老師當時的笑容我現在還記得。

其實,一個學生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從高校“青椒”到成長成期望中的“大牛”,很多大學老師都希望葆有初心。

大学老师的日常:吐最累的槽,做最高尚的修行

小微想說,無論教育理念多麼先進,無論制度安排多麼合理,無論課程設置多麼科學......離開了高素質的教師,一切都是水中撈月、紙上談兵。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關鍵是教育發展,而教育發展的關鍵在教師。

大學老師是一門職業,老師也需要生活。對他們最起碼的尊重就是不要進行不切實際地美化。

當大學老師,且行且珍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