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享链:用“共享出行+区块链”彻底颠覆滴滴出行独角兽神话

出行领域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蕴藏着无限的商业机会,已经不是万亿级别那么简单可以描述的了。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变革的深入,围绕消费者日常小件标准消费品,如服装、餐饮、零售业的变革也在不断深化,而对互联网出行领域这个又重又大的市场所进行的商业价值争夺也日趋白热化。

出行行业的全面变革大潮

从互联网打车,到共享单车,到汽车分时租赁,再到互联网汽车金融、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运动,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正在迎来一次颠覆性的全面变革浪潮。

从新能源新技术使用带来的汽车产品本身的创新升级,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从物理控制到网络自动控制;

在销售模式方面,从汽车商品的占用使用到服务享受的金融租赁以租代售模式从线下 4S店垄断渠道到线上电商交易和百花齐放的销售渠道格局;

在后市场使用领域,从 4S体系垄断到各种后市场服务平台诞生,存量车从闲置资产到被盘活的共享出行服务资源的变化。

这样大变革的背后,基本遵循几大核心逻辑:

其一,载体产品全面升级。汽车作为一种标准工业产品,进入跨时代变革,从动能、技术、使用方式方面的改变发生,正日益向新能源、无人驾驶、生活场景方向演变,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车厂的协同行动让这种升级不断提速。

其二,消费观念理念创新。汽车作为资产属性到服务属性的转变,成为一种金融化服务,共享出行达到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汽车拥有者和使用者角色分离等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有限的空间资源,存量车饱和与限牌等现状也让这种理念固化速度加快。

其三,行业开放边界打破。互联网创业者进入后市场服务,打破 4S店等服务体系垄断,进入造车大军,整个行业 SaaS服务业务普及,以及行业业务流程数据化,销售业务电商化,售后服务 SaaS化,让整个行业生态链体系固有的藩篱被打破,数据、资源、业务、服务、资金等等在整个生态网络的流通更加便利和高效。

其四,以人为本互动参与。

互联网租车,共享单车等业务的普及,让用车出行门槛降低,人人皆可参与到出行大业之中,作为消费者和大型社区共建者的局面已经形成,出行的主体更加回归到人本身的主角位置。

明星企业滴滴出行的背后是即将迎来大变革的出行行业,商业竞争的火药味十足,当中的刀光剑影距离我们大众也不远,从最近发生在滴滴、美团打车、嘀嗒拼车、摩拜、ofo等出行平台和企业眼花缭乱的投资、并购、跨界竞争、PR口水战等行为身上,我们也已经能感受到几分这个行业一触即发的全面商战。

本来已经在出行领域建立起领军地位的滴滴出行,本应该继续保持出行大市场绝对的市场份额,不断持续优化服务,保持存量用户的活跃度和深度开发后市场业务,但是急于实现财务层面当下回报的滴滴,在一些产品和服务品质,以及价格上的提升举措,让竞争对手看到了可以赶超的机会。

加之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更多看似没有竞争关系的对手,比如美团打车;更多看似没有太强竞争力的对手,比如嘀嗒拼车;更多看似已经是过去式的老对手,比如陈伟星的打车链,都纷纷加入到这个大市场的终局争夺之中。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未来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面对这一次真正革命性的变革浪潮,哪个平台能够凭借在存量用车和出行市场消费入口的垄断优势,就能在未来变身成为智能无人驾驶出行时代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出行服务提供商。

争夺未来出行市场消费者服务入口,已经成为攻破这个行业巨大市场的核心聚焦点,也是最大的竞争壁垒。

正当各路英豪都在一线战场与滴滴进行各种厮杀,争夺显性市场优势地位的时候,从另外一个层面,一个出行领域更大的市场机会,一个可以将滴滴出行所代表的互联网出行平台企业,作为其降维打击对象的项目机会正在形成。

相较于存量的出租车市场,虽然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但是面对全社会的出行需求,以及满足更大出行需求,更多的社会存量汽车资源,如果能够更加广泛的被共享和利用起来,其市场爆发的空间将无限巨大。

未来的出行市场,如果能够在一个更大的供给和需求匹配平台上进行出行服务满足,加之出行市场未来无人驾驶智能服务市场的可见空间、无差异的出行服务提供已经成为行业的基本共识,所谓的传统出租车市场和共享出行市场的界限也将被打破。

滴滴出行背后,打破出租载体界限的更为广阔的出行服务市场正在酝酿。

共享出行 2.0的升级变革机会

如果说滴滴出行为代表的是共享出行 1.0模式,匹配出行工具载体汽车和驾驶人员,而当下的另外一个大市场,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则是标准意义上的共享出行2.0模式,共享的是出行工具载体汽车本身,而驾驶人员由消费者自行提供。

这种模式从总体上说是更加节约的共享模式。剩下的驾驶人员的服务,与未来出行领域无人驾驶的阶段特征是完全吻合的,未来共享出行 3.0模式的核心特征也一定是,人的需求被共享平台匹配到相应的具有可无人驾驶能力的汽车上,并由“汽车载体+人工智能”完成服务提供。

然而,长期以来,共享出行 2.0的分时租赁模式,由于一些天然条件的限制,必须重资产运行,同时相关停车和运营服务体系的缺失,导致了发展速度并没有像滴滴出行一样迅猛,并且,要解决共享出行 2.0模式的市场培育和运营经验积累的问题,就必然需要采取 B2C模式。

目前的新能源车分时租赁模式,虽然提供了更加符合未来出行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但是总体上说是增量的新车,对于城市空间来说,客观上是增量的空间占用载体。

因为城市总体停车空间有限,增量车未来的发展空间一定是有瓶颈的,而如何将存量汽车利用起来,减少闲置时间,才是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源的首选方式。

共享出行 2.0模式,更多是聚焦增量新能源车的租赁服务提供,国内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更多的是承担着运营组织者的角色,要实现更大范围的增量汽车和存量汽车进入到这个系统之中,增加可共享资源的总量,就必须寻求一种机制体制上的突破,才能够真正撬动这个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实现真正的共享出行 2.0的规模升级。

分时租赁从 B2C模式,到 C2C模式才是突破分时租赁规模扩张的核心突破点,而区块链技术的诞生,为存量车辆 C2C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一方面是对于存量资产的价值确权,使用和运营数据的透明监督,对于未来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通过区块链架构上的智能合约完成;

另一方面,一个 C2C用户互动的社群平台建立,借助车辆共享使用商业场景的应用,社区内通过发行Token的模式,可以实现 C2C租车大生态体系更多服务和价值的自有流转,诸如车辆使用后市场服务,车辆租赁费用,车辆购买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车辆出行的基础数据,诸如时间、里程数等标准化,可量化的数据,为整个生态体系提供了一个类挖矿回报机制的模型,大大增加了生态体系参与者主体的参与性,也降低了门槛。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共享出行行业从 2.0模式向3.0模式升级,打破传统共享出行分时租赁领域 B2C模式向C2C放量规模提升的瓶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车享链”项目便在这一重要的历史交汇口横空出世。

车享链的风云际会

车享链(CSC:Car Sharing Chain)是一个 C2C共享出行平台级别的生态体系,社会上任何有可以供共享出行使用的车辆提供,以及有出行需求的用车人都可以参与其中,选择加入车享链的门槛仅仅是将自己的汽车装上一个“车享魔方”。

这个“车享魔方”可以实时记录车辆行驶的基本数据,包括行驶时间、里程等等,这些数据将会作为一种“算力”形成虚拟挖矿的“行为”,并通过一定的核算机制,转化成为相应的标准算力,以区块链类 POW工作量机制模式,获得一定量的车享链生态体系激励(Token),即“车享豆子”。

在这种模式下,车辆被共享行驶的里程数和时间越多,其拥有的算力就越多,获得的“激励”也就越多,形成的收益也会相应地增加。

“车享豆子”拥有者,包括挖矿获得的“激励”,可以在生态平台上兑换成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定期保养和售后服务的免费赠送机油、服务优惠券以及共享租车券等价值资产,形成挖矿贡献对应的商业回报。

车享链:用“共享出行+区块链”彻底颠覆滴滴出行独角兽神话

“车享链”业务逻辑图(点击放大查看)

与此同时,车享链的生态伙伴和重要参与者,会将其投入的大量营销费用通过购买“车享豆子”的模式,注入整个生态体系,助力“车享豆子”的价值增值。

相对的,车享链平台上的普通用车者,通过自己的手机客户端,实现租车还车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手机和“车享魔方”产生关联连接,在每次用车的时候,共享挖矿算力,从而可以兑换相应比例的“车享豆子”,共享生态成果。

与此同时,这些“车享豆子”则可以用作购买新能源车、兑换租车优惠券,或者直接支付租车费用。

普通的用车者,除了可以通过算力共享兑换“车享豆子”之外,还可以通过 App执行一些奖励任务,诸如将车停到指定位置,帮助进行车辆的调度管理,帮助拓展更多的租车用户等方式,享受到相关商家和平台回馈的“激励”,从而实现相应的收益。

而这些任务的发起方,也就是平台上的生态伙伴会提供相应的“激励”作为奖励。

车享链的基本商业逻辑

在车享链这样一个生态平台中,以“车享魔方”的基础里程和时间数据作为支撑,形成算力的量化指标,匹配相应的“激励”,形成初始的“车享豆子”挖矿,各种平台上的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商家等等,通过营销费用、运营费用、渠道费用赋值的方式,实现“车享豆子”的原始价值赋值,从而让 C2C共享租车平台成为真正的价值平台。

而在平台内部生态伙伴基础赋值“车享豆子”的同时,随着“车享魔方”的数据积累,“车享链”平台会为每部车和车主,以及平台用户建立个人的“数据银行”,并将这些数据存放到区块链公链平台上,建立起智能合约机制,规范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模式。

随着平台规模的拓展,更多的车主,租车者,服务商,生态伙伴的加入,整个平台活跃度的进一步提升,车享链平台将会逐渐成为共享出行的第一入口,更多外部投资者可以在公开市场投资公开发行的“车享豆子”。

这些外围投资的加入,会进一步赋值“车享豆子”的价值,让平台生态内的更多参与者收益,带动平台良性发展。

据悉,目前,“车享链”平台已经有近万台的“车享魔方”被使用,主链开发也进展顺利,相应的一些功能型 APP产品,诸如车主端 APP,租车者端 APP版本已经完成迭代开发,“车享豆子”算法模型已经进入内测阶段。

技术团队方面,来自硅谷的技术研究院,从谷歌、Facebook等公司引入的诸多技术大牛,正在为底层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升级紧锣密鼓的进行研究和开发。

颠覆滴滴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

出行服务的巨大市场空间,以及时代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机会空间,正在吸引着诸多创业者的进入。

在市场和行业基础共识,包括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使用,有限空间资源下汽车总量限制共享出行,更加智能化和平民化升级式的共享出行 3.0基本形态下,未来出行市场的独角兽企业的估值和市场规模或许已经不是一个滴滴能够相比的,更大的数量级的出行入口平台类企业,真正行业的超级独角兽会随着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进步而被创造出来。

车享链基于 C2C无差异的(不分出租车、存量车,增量车)车辆共享租赁生态平台架构,借助区块链技术,搭建一个多方价值共享网络,实现业务、数据、资产、价值、服务等的生态化运作,以“车享豆子”为纽带,实现生态体系内部价值流转和互通,并引入更多外部资源加入,共同赋值和赋能生态平台的模式,实现了共享出行模式的再次升级。

随着模式威力的进一步展开,更大量的车辆和用户加入到这个平台体系中,确立共享出行第一入口平台的地位,成就颠覆滴滴的更为先进共享出行模式的大业或许已经不远了。

未来,随着共享出行 3.0,也就是无人驾驶技术成熟,相关车辆更新完成之时,车享链平台价值的指数级增长机会也将到来,让出行从车中心引向以人需求为中心,从分散需求偶和匹配到人工智能精准匹配,从共享车辆资产和驾驶服务到车辆共享,再到从出行需求发出到平台智能匹配需求的全自动满足的共享出行 3.0,出行领域的未来图景已经在一步步落地实现,并且距离我们越来越近,并且在加速进化之中。(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