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墩街道:劇團下鄉培文明厚土,孕育“無需提醒的自覺”

芝麻墩街道:剧团下乡培文明厚土,孕育“无需提醒的自觉”

“文化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濃郁的文明氛圍,才能孕育出‘無需提醒的自覺’。”經開區芝麻墩街道深諳此道,在培育文明土壤方面不遺餘力,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終於綻放出文明之花,結出累累素質之果。

芝麻墩街道濱河社區71歲的苗常松老人,自幼愛好音樂。退休前,曾是一名老師。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濱河社區戲曲演出團伴奏。每當有排練演出,總能看到他的身影。老苗拉起二胡有板有眼,比起專業水準絲毫不差。

芝麻墩街道:剧团下乡培文明厚土,孕育“无需提醒的自觉”

苗常松在翻看樂譜

劇團的演出節目緊跟形勢、不斷創新,讓老苗不斷補充新能量。“唱紅歌、經典名曲,特別是根據新政策創作的三句半、小品等,打動了我們自己,也影響了觀眾,很受歡迎。”從事教育事業幾十年的老苗說,演出讓老百接受教育,還傳遞了正能量。

“近幾年,黨委政府大力宣傳移風易俗、簡辦。我們表演的節目,倡導取消流水席、厚養薄葬,臺下老百姓經常鼓掌。”劉永席對苗常松的說法很認可,此外“一些節目直指婆媳關係不和睦,戳中了老百姓內心,讓觀眾反思所做所為,有助於修繕家人關係”。

芝麻墩街道:剧团下乡培文明厚土,孕育“无需提醒的自觉”

劉永席展示劇團參加活動的照片

成立於2013年的濱河社區劇團,經過幾年發展,由最初的10人左右,擴大到40餘人。“每星期不少於一次集體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劉永席說,很多人主動要求加入,“文藝活動多了,聚在一起打牌的場面少了。”

持續的劇團演出深得民心,社區風氣為之一變。“每當看到小區裡有垃圾,常有人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箱。”看著眼前的景象,苗常松覺得很有意義。

而在相距濱河社區很近的芝麻墩社區,今年74歲的杜春田老人,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恢復老宣傳隊的榮光。有著50多年曆史的業餘文藝宣傳隊,歷經電影、電視等衝擊,逐漸走下坡路。愛好文藝的杜春田,不捨得就此扔下老藝術。2017年下半年,宣傳隊重新成立。經過,今年春節期間,演出隊先後奉獻兩場演出,宣傳優良家風、強調家庭和睦等,現場反響強烈。“通過宣傳隊把好政策宣傳下去,是我們的重要使命。”73歲的宣傳隊成員顏景和說。

芝麻墩街道:剧团下乡培文明厚土,孕育“无需提醒的自觉”

劇團都很珍惜演出機會,濱河社區劇團牆上張貼的宣傳海報,儘管略顯老舊,劇團依然不捨得揭下

“大家通過劇團聚在一起排練、學習,凝聚力增強,也給老百姓送去了精神食糧。”芝麻墩街道鳳儀文化劇團團長趙昱茜感觸很深,劇團表演的接地氣,臺下觀眾就有感覺。教育效果直接且立竿見影,鄰里之間更加和睦。“表演紅白事不可大操大辦的節目時,臺下大聲鼓掌!”

芝麻墩街道:剧团下乡培文明厚土,孕育“无需提醒的自觉”

行李包中,各種演出服

劇團下鄉,是芝麻墩街道深培文明土壤的一個縮影。在芝麻墩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看來,“文化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實現基層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持續加強文化建設,努力實現‘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氣質和文明素養。”芝麻墩街道將當作新型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社區建設文化先行”。近年來,先後投資近千萬元用於社區文化建設,全街道7個工作區有5個都建起了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大型文化健身廣場,36個村居村村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健身小廣場,居住人口比較密集的村居合理規劃佈局建有2—3個之多。日益完善的社區文化建設,為廣大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搭建了廣闊的活動載體,促使社區居民們的生活習慣發生著悄無聲息的可喜變化。

如今,閒暇之餘湊酒場的人少了,娛樂健身的人多了;跳舞唱歌的人多了,搬弄事非、鄰里不睦的少了,文化廣場成了村民的“精神樂園”。每天早晚,社區居民拋開電腦網絡、離開酒局牌桌,走出家門,盡情徜徉在自己家門口的文化健身廣場,鄰里越來越熟悉和睦,家人愈來愈健康和美;休閒娛樂區,漫步的鄰里姐妹,追逐嬉鬧的快樂孩童,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體育運動區,單雙槓上熱汗淋漓的帥氣小夥,漫步機上慈眉善目的幸福老人,激情昂揚的健走隊伍和翩翩起舞的廣場舞蹈;文化長廊裡,靜靜讀書,偶偶低語,笑語盈盈暗香去,處處安寧醉心田。

(臨沂文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