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二十載 演繹陽光花城的生態蝶變

天保工程二十載 演繹陽光花城的生態蝶變

陽光花城攀枝花

攀枝花市地處川滇結合部,金沙江與雅礱江在此交匯,是長江上游的重點國有林區和水源涵養區,是四川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的第一屏障。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隨著我國三線工業基地建設大幕的拉開,西南林區開發也隨之進行。普威森工局、拉姑森工局、鹽邊森工局在雅礱江、金沙江畔對天然林進行了指令性採伐。經過40多年的採伐,全市累計生產商品木材645.7萬立方米,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8年,攀枝花等三州二市一地在全國率先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進入了“森林資源利用”向“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歷史性轉折期。二十年的天然林保護,昔日的百里鋼城,已成為如今的生態林城;昔日的不毛之地,已成為如今的康養勝地;昔日的荒 山茅坡,已成為如今的陽光花城。2017年,攀枝花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天保工程二十載 演繹陽光花城的生態蝶變

人工速豐林與天然林合理配置

“把森老虎請下山,讓砍樹人變為種樹人” ——天保工程在攀枝花開啟

1996年10月2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在攀枝花市視察。在看到金沙江、 雅礱江江面上隨江水漂流下來的滾滾漂木和兩岸滿目荒山後,感慨地對身邊陪同考察的省、市領導說:“要下定決心少砍樹多栽樹,把‘森老虎’請下山”,“要採取有力措施,下決心停止砍伐森林, 把砍樹人變為種樹人,為子孫後代造福。”這是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對停止天然林採伐作出重要指示。

1996年10月31日,在成都金牛賓館, 四川省委、省政府向朱鎔基彙報了四川森工停止採伐轉產問題。朱鎔基指示:“對四川提出的意見我支持,由國家計委、林業 部牽頭,進行調查研究,原則是少砍樹,多栽樹,把‘森老虎’請下山。該花的錢要花,要注意保護環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國家計委、林業部調查後拿出方案來,給國務院彙報,要把解決四川森工問題作為全國的試點。”

1996年11月28日, 林業部部長徐有芳到攀枝花就落實朱鎔基副總理指示進行實地調研。1997年1月,林業部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解決四川、雲南國有林區森工減產轉產及人員分流有關問題的請示》,請求國家啟動以保護生態效益突出的原始天然林資源為目標、以大力發展人工林為重點的“大江大河源 頭天然林保護工程”,由林業部統一規劃編制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實施。

天保工程二十載 演繹陽光花城的生態蝶變

天保工程人工造林成果(速生豐產林基地)

1998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為落實朱總理的指示,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實施四川森工轉營林保護天然林方案的請示》。1998年7月, 攀枝花市成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領導小組。編制完成《攀枝花市天然林資源保護 工程實施方案》,為全面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打下堅實基礎。

1998年8月23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金牛賓館召開“四川省天然林資 源保護工程工作會議”,並下發《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決定》,攀枝花市同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樂山市人民政府、雅安地區行政公署一道在全國率先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

1998年8月28日,攀枝花市人民政頒佈了《關於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決定》,併發布《關於停止天然林採伐保護森林資源佈告》,明確宣佈:從1998年9月1日起,各縣(區)、森工企業全部停止天然林採伐。全市各地落實停採措施,收回採伐許可證,封存採伐、集材工具,關閉木材加工廠,關閉林區公路,炸燬運材道,在封山育林區域豎立界碑和公告牌。1998年9月1日至5日時任四川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張中偉率省政府督察組到攀枝花市實地檢查天保工程實施情況,稱讚“攀枝花是全省的排頭兵”,並將“禁伐”工作中總結出的“封山、封江、封廠、封市”八字措施向全省推廣。攀枝花市於1998年在全國率先停止天然林採伐,開展天然林資源保護,成為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發源地。

天保工程二十載 演繹陽光花城的生態蝶變

封山育林卓見成效

齊心協力 攻堅克難 以鐵的決心和毅力推進天保工程

作為天保工程的發源地,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天保工程的建設,自工程開展以來,歷任市領導任期內都要深入林區專題調研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瞭解工程建設進度、指導工程建設項目實施,主持召開天保工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工程建設出現的問題,積極向國家和省彙報我市工程建設情況。

強化項目管理,提升管護質量。按照國家和省天保二期工程相關政策規定,完善工程建設規章制度,加強工程 質量管理。將全市天然林和國有林全部納入森林管護範圍, 聘請巡山管護人員1086人,管護嚴格按照“六定兩落實”(定四至、定面積、定人員、定責任、定報酬、定期考核,將管護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人頭)的要求,切實將各項資金、任務、管護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和具體人員,將133.79 萬畝集體公益林的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973萬元足額兌現到林權所有者。公益林建設和森林撫育項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在批准的工程實施方案基礎上,作好作業設計, 實行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度。工程建設單位嚴格按照有關規程、規範、標準和批准的設計文件組織施工;工程實施實行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施工負責人責任制。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實行監理制度,作好檢查驗收。加強工程管理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天保工程政策法規、管理辦法、技術標準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加強林業科技支撐,強化森林資源監測評價,提高監測的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嚴格資金管理,確保使用效率。按照《財政部 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的通知》和《財政部 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的通知》等有關規定,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資金實行“集中管理、分賬核算、專款專用、封閉運行”,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制度。嚴 格資金的審批和使用制度,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截留、擠佔、挪用、強行劃轉或抵扣各種貸款本息、稅金、各類債券等。建設資金的使用情況接受財政、監察、審計部門的檢查監督,確保資金使用規範有序。

完善規章制度,提供堅實保障。一是部門協作制。 在市、縣(區)政府統一領導下,林業、財政、發改委、人 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分工協作,緊密配合,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二是工程監理制。加大工程日常工作監管,對森林管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公益林建設、中幼林撫育等工程項目的關鍵內容、關鍵環節進行監督,配合省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監理公司監理。三是檢查驗收制。每年開展縣級自查制度,市(州)抽查和省級複查制度,對檢查驗收結果進行通報,督促整改。四是執法監察制。繼續由林業、 監察、財政、公安、審計等部門聯合開展“兩大工程”執法 監察,及時處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嚴肅查處違規違紀案件,保證天保工程順利實施。五是工程考核制。開展天保工程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縣、區(局)”考核,及時向縣、區人民政府通報考核結果。

夯實基礎設施,提升管護實效。將林區道路、供水、供電、通信、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森林資源監測和管護站點、種苗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市、縣兩級人民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相關行業規劃,並結合精準 扶貧、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等項目推進實施。新建和維修林區公路和防火通道725公里,供水管道422公里,供電線路162公里,相關供水、供電、通信設施58座(臺),管護站點47處,進一步奠定工程管護基礎。

推進產業發展,助推群眾增收。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以助農增收、興林富民為導向,全力推進林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林業穩增長、惠民生作用不斷凸顯。嚴格按照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建設標準, 高標準建設林業產業基地,到2017年底,全市累計建成林業產業基地147.5萬畝。大力發展以森林藥材和森林蔬菜為主的林下種植業,以塊菌為主的特色林下菌類資源開發,以家禽家畜林下養殖和以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為主的特種養殖等林下經濟,至2017年底,林下種植面積達3.5萬畝。充分利用我市獨特的光熱優勢,推廣恆溫大棚、輕基質育苗等新技術, 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依託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景觀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逐步形成以國家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為龍頭,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為骨架,以鄉村旅遊、林家樂為載體的生態旅遊體系。2017年,生態旅遊人數達592萬人次,實現生態旅遊產值17億元。

天保工程二十載 演繹陽光花城的生態蝶變

森林花海

生態恢復 民生改善 天保工程建設成績斐然

天保工程二十年,攀枝花市已累計投入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92466.46萬元,共實施人工造林42333公頃,封山育林183133公頃,飛播造林43067公頃,森林撫育45333公頃,45 萬公頃天然林和國有林得到有效管護,工程建設成效顯著。全市森林植被不斷增加,森林質量逐年提高,森林生態功能逐漸得到恢復,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一是森林資源大幅增加。全市林地面積保有量達到831萬畝,有林地面積636萬畝,林木總蓄積量增加1157萬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1.79%,位居全省第二,較天保工程實施前提高13.41個百分點;森林總蓄積達到4066萬立方米,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實現了“雙增長”。人均森林面積 5畝,為全國人均森林面積的2.2倍,人均活立木蓄積3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活立木蓄積2.5倍。

二是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天保工程圍繞“停、減、管、 造”,全面採取各項措施,天然林得以休養生息,生態功能顯著增強,森林植被逐步恢復,森林減少徑流總量3.29億立方米,滯留泥沙總量0.28億噸,水土流失面積佔幅員面積比重從 57.1%下降到29.6%,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平均土壤侵蝕量減少48.1%。隨著環境的逐步優化,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也得到了改善,動植物物種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得到保護。 截止目前,全市現有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灘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白坡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由天保工程實施前的2.037萬畝增加到149.907萬畝,保護區佔全市國土面積比例從0.18%上升到13.5%。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四川攀枝花蘇鐵由上個世紀的23.4萬株增加到38.5萬株,增長164.5%, 其他各動植物種群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在一些地方已消失多年的黑熊、獼猴、錦雞等飛禽走獸重新出現。

三是林業產業加快發展。2017年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 41.4億元,林農人均從林業上獲得的純收入2260元。林區 產業成功實現轉型,改變了林業“木頭產業”的局面。全市國有林業職工社會保險體系全面建成,職工社會福利保障不斷提高,在崗林業職工年平均工資2016年達到45657元, 是1997年天保工程實施前的8倍。

天保工程二十載 演繹陽光花城的生態蝶變

碧水青山

如今,攀枝花因天保工程實現生態蝶變,由“鋼鐵城 市”轉向為利用光熱資源的中國“陽光花城”,穩步走向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特色康養城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攀枝花市將持續把 天然林保護作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態環境、普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作為進一步改善宜居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全力建好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為長期有效築牢長江流域生態安全做出實際行動。

作者系攀枝花市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 謝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