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和国际前沿发展需求,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践行“互联网+”“一带一路”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成果研发中心和高层次团队培育平台。

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2017年11月,部属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学院设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在学校深耕人工智能领域三十年的基础上,学院联合建立了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111”计划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引智基地、“信息感知技术”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国家级平台;建有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陕西省大数据智能感知与计算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形成智能成像、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视觉计算与协同认知等6个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拥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学院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与各大知名企业紧密协作,成立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惠普高性能计算联合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MD联合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斗军民融合联合研究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蒜泥人工智能研究院等

10个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于一体的联合研究中心/创新实验室。近5年来,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3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面对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成功研制我国首套类脑SAR系统、基于面阵CCD的光谱视频成像系统、我国首个人脸画像识别系统、首个FPGA深度学习系统等重大平台和系统。

经过十余年科教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学院构建了“国际化+西电特色”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科学研究+创新实践协同育人和“高水平平台+高层次人才”服务人才培养的具有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育人体系,已有百余名校友成长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领军人物。

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2018年5月,主办国际人工智能院长论坛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近70名,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0名,90%以上教师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是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学院入选IEEE Fellow、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长江学者”、“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得基金委优青资助、“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被引学者、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陕西省“百人”计划、陕西省“千人计划”、“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等50余人次,形成了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兼具工程实践能力,学风严谨,创新意识强的高水平科研创新队伍。

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焦李成教授等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石光明教授等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人才培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面向产学研和实际应用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面向国际拓展视野,参与国际竞争;创建了一套有西电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部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活动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一同向社会发布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成功经验。

西电特色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于2004年获批,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2008年,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战略人才需求,参考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西电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确立了“国际化+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以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阶梯式培养学生 “会做、敢想、能创新”。

本硕博一体化贯通的培养模式给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纵向上,学生的学分以本硕博一体化拉通的形式进行计算,学习能力强的本科生可以修习高层次的课程,为本科生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支持,也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横向上,建立起了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的三级选课和学分互认机制。人工智能学院持续完善这一培养体系的同时,针对智能学科的特点进行了课程设计,课程设置包括数学基础、电子信息基础、计算机基础等基础必修课,智能、大数据等专业方向课程以及竞赛、实习创新创业课程,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

“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产学研用”协同化育人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广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在西电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依托高水平国际平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是重点工作。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平台,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九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智能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六个省部级创新团队,与惠普、AMD、蒜泥等企业合作建立的九大创新实验室均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科研的沃土。平台从应用项目开发、应用性学术竞赛、创新项目研究三个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学生可以参与到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项目开发中去---实现“练中学”,可以通过学术竞赛快速提升科研能力、加强学术交流---实现“赛中学”,可以自己主持创新项目研究、充分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研中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支持计划”创新团队首席专家、IEEE Fellow焦李成教授带领,是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实力雄厚的团队,近30位博导、硕导中有多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国家各层级人才发展计划等的获得者与入选者,近五年更荣获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将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殊荣收入囊中,还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类脑SAR系统、首套基于面阵CCD的光谱视频成像系统、首个人脸画像识别系统等重大应用平台。类脑SAR系统可实现大规模SAR影像中桥梁、机场、车辆、飞机、舰船等目标的检测、分类与识别,具有大场景SAR影像地物分类、变化检测等功能,填补了国内SAR智能感知与解译系统及原理样机的空白,打破了欧美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与禁运。基于面阵CCD的光谱视频成像系统可用二维低分辨光电探测器同时获取空间、谱间、时间高分辨图像,解决了高分辨成像严重依赖高性能探测器的瓶颈问题,缓解了海量高分辨光谱数据与传输存储之间的矛盾,光谱视频获取等关键技术经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首个人脸画像识别系统可实现人脸照片与手绘素描画像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实现不同模态人脸图像的检索比对与识别,已成功辅助警方破获了多起重大案件。

学院目前已在复杂影像感知与人工智能、类脑智能与深度学习、视频感知与光电智能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关键技术、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系统、高性能智能计算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

AI的疆场是全球的疆场,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西电一直强调拓展师生国际视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从建立之初就倡导师生“立足西电看世界”,鼓励教师和学生出国交流、深造,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近五年中,有百余名智能学科的本硕博生出国交流学习,智能学科教学团队80%以上的教师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出访的学校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伯明翰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西班牙Basque Country大学等著名学府。同时,西电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等诸多高校开展常规化的交流访问为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知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人工智能学院建立之后,在全球范围内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积极联系并进行了公开招聘,引进国际化师资,通过国际协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拥有国内第一个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第一个教育部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人工智能学院将在积累的优势之上发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探索引领作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

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实现教学2.0,并向教学3.0迈进”的部署,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战略布局的指引下,西电人工智能学院将在以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学科优势确立“智能感知用”的专业特色,面向科技前沿,坚持理论与实践全方位融合,坚持将解决问题贯通教学全过程,以创新为根本,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2017年10月,部分校友返校

专业介绍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是为了适应信息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把人工智能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工科”,具有计算机、通信与电子信息等多学科领域交叉特点。专业所在学院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已建立教学科研基地有电工电子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育部回国人员实验室和教育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重点实验室,以及 “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智能信息处理”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创新团队和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国内首批、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同时西安市政府正在与学校共建西电人工智能小镇。

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AI的疆场,全球的疆场|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报考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计算机与互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各类智能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适于各类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系统、仪器设备等智能化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要求的高层次、创造性科技人才。

本科毕业后,学生既可在包括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深造,也可在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从事智能科学相关方向的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

联系我们

办公电话:

029-81891373;029-88202605;029-88201592

学院网址:sai.xidian.edu.cn

学院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