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在中国的两次死亡

“每个人都会死两次,第一次是肉体的死亡;第二次是记忆的死亡,亦就是这个人,从别人的记忆中逐渐消失、淡忘,这个人的精神、作为已经被人淡忘。”

在曾经风靡一时的昌河铃木发布公告正式宣布解散23年零两周的联姻后,长安铃木也走到了尽头。

铃木在中国的两次死亡

6月15日,北汽昌河发布公告称,昌河铃木经过股东双方友好协商,日方股东将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铃木股权转让给北汽昌河,并已获得政府部门批准,股权以及公司名称的登记变更手续也已完成。

铃木在中国的两次死亡

这也代表铃木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这是铃木在中国发出的绝响,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加速淘汰的第一声冲锋号。

铃木的“死亡”是一场纸醉金迷的自杀

铃木在中国的境遇完全是咎由自取。

铃木在中国的两次死亡

就在2014年,铃木在中国还是举足轻重的日系品牌,销量在日系品牌中排第四,在市场上也有足够的声量和影响力。但远不复2011年长安铃木销量达到22万辆的历史顶峰,自2011年起,长安铃木的销量就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7年长安铃木全年销量为8.6万辆,同比大减26%,在所有汽车厂商中排位第53,当年就亏损了接近一个亿。

铃木在中国的两次死亡

长安铃木在2018年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今年1-5月长安铃木累计销量为2.1万辆,同比下滑47%。

对于铃木总部来说,逐渐成熟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快速的进入优胜劣汰的行列,与其继续亏损,不如干脆一些直接退出,反正铃木在印度还占据着统治地位,即使是老款和过气的车型,也能在印度有个不错的销量——甚至比精心打造的产品还要更符合当地环境,对于铃木来说,“割韭菜”总要比“寸土必争”来的更为轻松和舒爽。

这和2013年2月28日,铃木美国汽车公司在美国申请破产,随后3月31日铃木美国完成重组和破产结束了其历经28年的美国市场的汽车业务如出一辙。

铃木在中国的两次死亡

在如今全球汽车生产商都在努力细分拓展产品序列,深入研发时,铃木却沉迷在“割韭菜”带来的喜悦中。以中国市场为例,从2009年发布新奥拓之后,2013年铃木才发布了一款毫无竞争力的锋驭来应付市场批评。

此后几年,铃木推出的产品要么不符合市场口味,要么就用老旧的轿车架构来魔改成SUV试图应付市场。这样的行为不仅极大的边缘和折损了品牌,也让合资方长安无论如何努力推广渠道,奈何没有产品,经销商都渐渐失去了信心。

更何况,铃木在新能源方面也是毫无作为。

比离开更悲惨的是被人遗忘

“每个人都会死两次,第一次是肉体的死亡;第二次是记忆的死亡,亦就是这个人,从别人的记忆中逐渐消失、淡忘,这个人的精神、作为已经被人淡忘。”

这句话用来形容铃木的离开极为合适。

铃木在中国的两次死亡

“挑食”的铃木选择印度,是基于其在印度获得的高额利润和巨大销量做出的决定,抛弃已经成熟的美国市场,和即将成熟的中国市场,铃木的离开也没有引起巨大的风浪,甚至连“巨人转身”这样的形容都没有,铃木在市场上早已是被人遗忘的品牌。

在此前@轮传 对于铃木多家4S店的走访中,过气的车型,陈旧的布置,无精打采的销售员,也许早就注定了铃木离开中国的命运。

也许,铃木在中国,早已被人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