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在中國的兩次死亡

“每個人都會死兩次,第一次是肉體的死亡;第二次是記憶的死亡,亦就是這個人,從別人的記憶中逐漸消失、淡忘,這個人的精神、作為已經被人淡忘。”

在曾經風靡一時的昌河鈴木發佈公告正式宣佈解散23年零兩週的聯姻後,長安鈴木也走到了盡頭。

鈴木在中國的兩次死亡

6月15日,北汽昌河發佈公告稱,昌河鈴木經過股東雙方友好協商,日方股東將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鈴木股權轉讓給北汽昌河,並已獲得政府部門批准,股權以及公司名稱的登記變更手續也已完成。

鈴木在中國的兩次死亡

這也代表鈴木徹底退出中國市場。這是鈴木在中國發出的絕響,也是中國汽車市場加速淘汰的第一聲衝鋒號。

鈴木的“死亡”是一場紙醉金迷的自殺

鈴木在中國的境遇完全是咎由自取。

鈴木在中國的兩次死亡

就在2014年,鈴木在中國還是舉足輕重的日系品牌,銷量在日系品牌中排第四,在市場上也有足夠的聲量和影響力。但遠不復2011年長安鈴木銷量達到22萬輛的歷史頂峰,自2011年起,長安鈴木的銷量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年長安鈴木全年銷量為8.6萬輛,同比大減26%,在所有汽車廠商中排位第53,當年就虧損了接近一個億。

鈴木在中國的兩次死亡

長安鈴木在2018年更是出現斷崖式下滑,今年1-5月長安鈴木累計銷量為2.1萬輛,同比下滑47%。

對於鈴木總部來說,逐漸成熟的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快速的進入優勝劣汰的行列,與其繼續虧損,不如干脆一些直接退出,反正鈴木在印度還佔據著統治地位,即使是老款和過氣的車型,也能在印度有個不錯的銷量——甚至比精心打造的產品還要更符合當地環境,對於鈴木來說,“割韭菜”總要比“寸土必爭”來的更為輕鬆和舒爽。

這和2013年2月28日,鈴木美國汽車公司在美國申請破產,隨後3月31日鈴木美國完成重組和破產結束了其歷經28年的美國市場的汽車業務如出一轍。

鈴木在中國的兩次死亡

在如今全球汽車生產商都在努力細分拓展產品序列,深入研發時,鈴木卻沉迷在“割韭菜”帶來的喜悅中。以中國市場為例,從2009年發佈新奧拓之後,2013年鈴木才發佈了一款毫無競爭力的鋒馭來應付市場批評。

此後幾年,鈴木推出的產品要麼不符合市場口味,要麼就用老舊的轎車架構來魔改成SUV試圖應付市場。這樣的行為不僅極大的邊緣和折損了品牌,也讓合資方長安無論如何努力推廣渠道,奈何沒有產品,經銷商都漸漸失去了信心。

更何況,鈴木在新能源方面也是毫無作為。

比離開更悲慘的是被人遺忘

“每個人都會死兩次,第一次是肉體的死亡;第二次是記憶的死亡,亦就是這個人,從別人的記憶中逐漸消失、淡忘,這個人的精神、作為已經被人淡忘。”

這句話用來形容鈴木的離開極為合適。

鈴木在中國的兩次死亡

“挑食”的鈴木選擇印度,是基於其在印度獲得的高額利潤和巨大銷量做出的決定,拋棄已經成熟的美國市場,和即將成熟的中國市場,鈴木的離開也沒有引起巨大的風浪,甚至連“巨人轉身”這樣的形容都沒有,鈴木在市場上早已是被人遺忘的品牌。

在此前@輪傳 對於鈴木多家4S店的走訪中,過氣的車型,陳舊的佈置,無精打采的銷售員,也許早就註定了鈴木離開中國的命運。

也許,鈴木在中國,早已被人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