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百万大军不堪一击,朱元璋苦心设计的军队体制为何荒废

明朝立国前后三百年,从朱元璋横扫元朝,朱棣五征蒙古,直到崇祯殉国自尽。

明朝三百年中对外战争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对蒙古,对倭寇,对后金等等一系列战役。

朱明王朝前期军队战斗力爆棚,不用多说,中期既有土木堡之变,也有戚继光等名将,军队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但是,到了后期,明朝军队开始军备废弛,面对新崛起的满洲八旗显得力不从心。

明朝军队既然常年与外敌作战,理论上战斗力应该不会减弱这么快,那么,明朝末年明军战斗力为何衰退这么快呢?

明朝末年百万大军不堪一击,朱元璋苦心设计的军队体制为何荒废

明朝九边,是指朱元璋设置在北方长城沿线从鸭绿江到嘉峪关的九个军事要塞,这里是防备关外游牧民族的前线,是整个明朝的国防重心。

明成祖朱棣以后,九边重镇常年屯兵数十万,都是明朝的精锐部队,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可以这样说,明朝军队除了中央军——京营,就属九边军队最强,他们是明朝的统治支柱。

那么,数十万的九边军队在明朝末年为什么没能灭掉起义军和满清八旗,反而被敌人所灭呢?

明朝末年百万大军不堪一击,朱元璋苦心设计的军队体制为何荒废

首先,明朝军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所有军队的通病,那就是时间一久便腐败堕落,丧失了战斗力,明朝九边军队也一样。

朱元璋时代建立了“卫所制度”,简单说就是军人世袭,一边屯田一边训练,形成类似于现在建设兵团的一个个军事单位。

这种制度在明朝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这种制度的弊端便显露出来。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度彻底荒废,军事的将领、监军和当地富豪勾结,将卫所的田地占为己有,普通军户成了这些人的生产奴隶。

军户没有产业只能做苦力,军饷又时常不发,因此出现大量的逃兵,军官则对这一现象不闻不问,乐的吃空饷。

卫所制度的废弛,导致明朝边防军战斗力急剧下降。

明朝末年百万大军不堪一击,朱元璋苦心设计的军队体制为何荒废

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九边军队还是保持了一部分精锐部队。

比如明朝末年的关宁军、大同、宣抚镇的骑兵等。

但是,这些军队在“万历三大征”中损失殆尽,比如关宁军先在抗倭援朝战争中损失过半,又在萨尔浒之战中被歼灭一部。大同、宣抚等镇的精锐骑兵也在萨尔浒之战中全灭。

九边精锐遭受沉重打击。

明朝末年,尤其是崇祯时代,后金崛起,明朝北方国防的重点全部放在了辽东方面,常年保持一二十万人的精兵,这都是明朝当时军队的精华。

然而,这批人在镇压关内起义军和对抗满清八旗的过程中,往来奔波,疲惫作战。

最终,在松锦战役中全军覆没,除了吴三桂率领的三万多残余关宁军,其余全灭。明朝九边精锐再次遭受重创,从此被打断了脊梁, 再也无法恢复。

明朝不久之后就被李自成轻松灭掉。

明朝末年,常备军除了辽东军团尚可一战,其余皆下滑严重,导致只有依靠募兵维持战斗力,这些军队本质上都是将领的私兵性质,如孙传庭秦军,卢象升天雄军,吴三桂夷丁突骑,秦良玉白杆兵等,

这些军队虽然战斗力可观,但是数量少,系统又不统一,因此根本无法扭转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