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裡森的人被隆科多調換,圖裡森為什麼沒及時報告雍正?

手機用戶78493355291

“八爺逼宮”是《雍正王朝》最驚心動魄的一幕,也是八爺胤禩對皇權發起的最後一次反擊。而這個過程八爺想法不可謂不大膽,佈置的不可謂不細緻,謀略不可謂不深遠。是生是死在此一舉,生死存亡在於一線,八爺豁出去了。而關鍵時刻是病重的十三爺胤祥救駕,臨終前最後一次擊敗苦心積慮的八爺,挽救了雍正皇帝。

“八爺逼宮”算是他全部智慧的體現。

首先,策反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上位的最重要的臣子,他是“九門提督”,做了“宣召大臣”,雍正登基之後,又升為上書房大臣,故而隆科多對雍正登基是功不可沒,得到無數恩寵,風頭一時無幾。隨著他權勢越來越高,隆科多就膨脹了,就開始結黨營私,無法無天,逐漸成了年羹堯第二,這讓雍正對其逐步疏遠,也有另外的想法。這也讓隆科多有所警覺,故而他就有了換一個主子的大膽想法。而隆科多的心思被九爺抓住,最終隆科多投靠八爺黨。

第二,關外鐵帽子王進京。

關外鐵帽子王在雍正不知覺的情況下進京,然後趁著十三爺病重,竟然掌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然後在朝堂配合八爺對雍正提出“八王議政”的舊案,在朝堂夾擊雍正皇帝。

第三,弘時的擁護。

作為雍正的長子,弘時對皇位也有一些打算,而他的“科考洩題”的把柄被八爺掌握在手,他也必須和八爺在同一條船上。

第四,御林軍被隆科多撤換。

圖裡琛的御林軍提前被隆科多撤換,導致雍正完全沒有底氣,而這一切也是隆科多提前的佈置。

當然,八爺的計劃相當縝密,他們更看準十三爺的病重,利用這個契機畢其功於一役,而沒想到弘晝把豐臺大營變動告知十三爺,十三爺才有機會解除外部軍事壓力。最終十三爺出現在朝堂,給了雍正極大的信心和底氣,隨後一舉挫敗八爺陰謀。



當雍正皇帝看到隆科多不聽指揮時,第一時間就讓圖裡琛去調御林軍。但是圖裡琛說隆科多把軍隊都調換了,這一來讓雍正的心一下子沉到谷底。

圖裡琛沒有上報的原因:

一是沒有意識到隆科多的反意。

圖裡琛也是沒有意識到隆科多會去逼宮,畢竟人士變動對圖裡琛而言,應該也是司空見慣,他不肯定說什麼事情都給皇帝彙報。他也不能去打聽隆科多人事變動的意圖,故而他也沒當回事。

二是被隆科多看管著。

當然,隆科多如此大膽的行徑,他不可能不關注每個細節,故而,圖裡琛極有可能是被隆科多監視者,他也不能脫離隆科多的視線,故而不可能去向雍正提前彙報情況。

三是直接被架空。

換了人以後,肯定禁衛軍不一定聽圖裡琛的,直接聽隆科多的,故而圖裡琛就會被架空,所以圖裡琛也會有些意外,還沒想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兒,就出問題了。

圖裡琛作為御前侍衛,可以說,有很大失職的地方,他的警惕性還是有所欠缺,最終導致事態的嚴重,這一點他肯定是有責任的。但圖裡琛算是忠心耿耿的人物,經過此役,他的警惕性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後面也有上佳的表現。



其實圖裡琛為人也算是精細,如果不夠細緻,也不會做到這個位置,但是在八爺和隆科多面前,還是有些料敵不足,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嚴重事情。

畢竟圖裡琛作為御前侍衛,更多的是忠心護主,但是圖裡琛的政治頭腦並不夠,在隆科多和八爺這樣的陰謀家面前,圖裡琛就是太過簡單,所以,無論是瞞天過海,還是略施小計,圖裡琛絕對是招架不了的。

但是圖裡琛有一點比較好就是他忠心護主,當看到八爺陰謀被挫敗時,他第一時間派人盯住隆科多,也算是活學活用吧。而後,當弘時有不法企圖,對弘曆有更大威脅時,圖裡琛也算盡心竭力去化解危機。

圖裡琛算不上大智大勇之人,也沒有太深的心思,但是能夠在雍正皇帝身邊得到信任,這也是他的過人之處,有時候,人也不能太聰明,特別是在聰明人面前,一定要適當的笨拙。




忠肝義膽嶽老三

正史上沒有“八王逼宮”事件。這段是因為電視劇《雍正王朝》為了合理解決“八王集團”而設置出來的劇情。當然也是《雍正王朝》後半部情節滌盪起伏的精彩片段。但畢竟是杜纂出來的情節,就難免的出現違背歷史常識的地方。


(看把老八胤禩能的)

這裡面八王胤禩之所以敢逼宮,在於他認為自己控制了京外兩營“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以及隆科多的“九門步軍巡捕五營”,這三支京防主要武裝力量。

那麼除了這三支武裝力量外,雍正是否還有武裝力量了呢?有,只不過在這三支武裝力量的包圍之下,也發揮不出作用。

雍正還用有“侍衛處”和“粘杆處”這兩支精銳中的精銳。


(雍正這才知道事態嚴重)

侍衛處裡的軍隊是親軍營,這才是真正的內戍部隊。

但是人數是額定死的,總計1440人。而領侍衛內大臣此刻是十三爺胤祥,應該說沒有他的命令,內城防務不是隆科多想接管就接管的。相對而言,隆科多的“九門提督”的巡捕五營只紫禁城的外城武警部隊。隆科多的人馬是沒有資格進得了內城的。


(圖裡琛真的失職了)

而圖裡琛在《雍正王朝》裡被設置為粘杆處的執事人(正史上圖裡琛真沒幹過這差事)。

但粘杆處的職責並不是護衛,而是秘密的特務工作。雖然粘杆處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是幾乎大部分都是”外勤”人員。他們的工作目標是“情報”的收集。

所以瞭解了以上武裝力量的歸屬和性質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圖裡琛沒及時報告雍正。

按照最符合歷史原型的方式來複盤這個事情,發生瞭如此重大的事件之後,最為粘杆處,工作失誤,就像當年戴笠沒有發覺“王亞樵要刺殺蔣介石”一樣,工作嚴重失誤。


(御林軍只能到戲裡面調了,現實不存在)

而雍正面臨被逼宮的時候,讓圖裡琛調”兩棚御林軍”,這完全是唱戲的說辭。有清一朝沒有御林軍之說 ,那雍正的正確說法應該是“讓侍衛處調朕的親軍來!”而此刻領侍衛內大臣不在,則可傳旨“親軍的6個內大臣”共同領旨。圖裡琛沒有上諭,是沒有權利去調“親軍營”的。

而此刻隆科多所能做的,只能以加強防務的名義,調部分巡捕五營的人馬共同協防內城,如果讓自己的人和侍衛處親軍營開戰,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而無非仗著人多,看著親軍營的人馬,不放任何一兵一卒,一人一馬進入紫禁城內城。


(真正牛逼的人回來了,問題也就都解決了)

那麼胤祥只有返回城外,取得城外兩營軍權,回頭脅迫隆科多放下巡捕五營的兵權,然後進得內城調動“侍衛處親軍營”,直接將胤禩一夥給控制住。

重新捋了一遍,發現圖裡琛是真失職了哈!怪不得“粘杆處”後來被裁撤掉了。

文/炒米視角


炒米視角

圖理琛,歷史上卻有此人,但是和電視劇卻完全不一樣。

既然是電視劇中的情節,那麼就用電視劇的角度來思考,我們先來看一下當時的情況。

八王逼宮,咄咄逼人,雍正想用武力震懾一下,命令圖理琛“去調兩棚御林軍來”卻被圖理琛告知,御林軍的防禦工作已經被步軍衙門的人接管了。

雖然清朝沒有“御林軍”,但是既然是影視劇,不用糾結細節,知道大概意思就行了。

下一步咱們說說圖理琛為什麼沒有及時彙報,我的想法可能有點兒聳人聽聞。

圖理琛或許在觀望,等待最後勝出的一方

在劇中,圖理琛被塑造成皇帝的心腹,負責侍衛工作。

他明明已經知道防務被接管,雍正眼看要成為“待宰的羔羊”,卻並沒有將此事提前秘密彙報,而是等雍正問起來,在朝堂之上公佈出來,讓滿朝文武都知道此事。

圖理琛此舉等於將雍正被“控制”的情況告訴了滿朝大臣,原本雍正的形勢就不利,圖理琛無異於火上澆油。

而圖理琛此話說完後,原本跪著的八爺站起來了,逼宮的人底氣更足了觀望的人很可能轉向八爺一方,可以想想如果真的逼宮成功,圖理琛是不是會受到八爺嘉獎呢?

結合圖理琛以往的表現來看,此人絕對是深藏不露

圖理琛看似粗枝大葉,實際上卻有勇有謀,在山西拘禁諾敏時表現的軟硬兼施,就可以看出此人絕對不簡單。還有兩件事能更好的說明圖理琛的深藏不露。

1、康熙捉姦時,圖理琛巧妙躲開了訓斥。

康熙晚上無意間發現了太子和鄭春華的姦情,一時間大怒,此時本應在康熙身邊的圖理琛卻躲在一旁方便,在粗魯的外表下,其實非常有心思。

2、押送肖國興去寧古塔後,回來彙報,親手斷送了八爺的皇位。

圖理琛將肖國興送往寧古塔後回來覆命,將八阿哥誘審肖國興的事彙報給康熙,康熙連說其心可誅,誰都能聽出來這句話說的是八阿哥,可是圖理琛卻作勢要去殺肖國興

圖理琛此舉一是向康熙表明自己的耿直,並非存心挑撥父子關係,另一方面也間接證明了自己所說的都是實話,一句毀了八爺的前程。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圖理琛在此時已經開始作壁上觀,並且倒向了八爺這方,直到十三爺回來後,圖理琛才又堅定的站在了雍正這邊,這時候皇帝沒有批准他就知道控制住隆科多,說明圖理琛心思縝密,對於局勢分析的恰到好處。

所以說在“御林軍”被調防的時候,圖理琛之所以不彙報,是為了在大庭廣眾下公佈出來,暗中支持來八爺,因為在圖理琛看來當時的形勢對八爺非常有利。


一點點歷史

御前侍衛被換防,圖裡琛沒有及時向雍正報告,電視劇中並沒有給出直接答案。既然沒有唯一的答案,那麼我覺得,只要理由能說的通,怎麼理解都是可以的。甚至說這一段是劇情硬傷,劇情Bug,也是可以的。

原著中的八王逼宮,沒有沒有電視劇裡面演的那麼複雜。四位旗主沒有帶兵入關,隆科多也沒有跟老八他們混在一起。只不過是老八和弘時串通,騙了十六阿哥胤祿,讓他錯傳了雍正的旨意(電視劇中被騙的人改成了弘晝)。

雍正召見關外四位旗主王爺的目的,是為了整頓旗務,但是被胤祿錯誤理解為商量八王議政的事。結果導致老八一夥人和四位旗主當庭發難,讓雍正很難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前面也說了,旗主王爺沒有帶兵。老八也沒有串通隆科多掌控兵權。所以,八爺黨和旗主王爺實際上就是弱雞班的存在。

原著中的十三爺發現苗頭不對,直接就讓圖裡琛帶著兵,隨時準備抓人。八爺黨和四位旗主王爺用四個字形容,就是一群弱雞。



電視劇如果按照小說中的劇情來拍,那就會顯得張力不夠,矛盾也不夠突出。畢竟老八什麼準備也沒有,就靠幾張嘴就敢去雍正面前談什麼八王議政的事,這不是腦子有病嗎?

所以,電視劇的劇本就做了修改,讓旗主王爺的參將進駐豐臺大營,老八又串通了隆科多控制御林軍。這樣一來,雍正就不得不跟老八和旗主王爺打嘴仗了。而這通嘴炮,也是電視劇裡面的最高潮部分。



至於為什麼圖裡琛沒有及時報告,如果按照電視劇裡面的劇情節奏。我的理解是:隆科多帶兵換防,和八爺黨大殿逼宮是同時發生的,圖裡琛沒有機會報告。

並且,電視劇裡面八王逼宮的場地,並不是在紫禁城,而是在京郊的暢春園。(原著中是在紫禁城)



隆科多身為領侍衛內大臣,暢春園的警衛工作歸他負責,圖裡琛名義上也歸他管。如果隆科多以各種理由攔著圖裡琛,不讓他進去打小報告,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再或者說,圖裡琛眼見情況不對,他也學隆科多鼠首兩端。先不急於跟隆科多翻臉,躲在外面看情況。雍正叫他,再進去說自己失職。把鍋全推給隆科多,貌似也說的通。

總之,圖裡琛沒有及時向雍正報告,是為劇情而服務。電視劇裡面並沒有說清楚,估計編劇在改編這一段時,也沒有想那麼多。就是單純的為了製造緊張氣氛來編的。畢竟,雍正和八爺黨的理論戰才是重點。

如果不把前戲鋪足了,不讓八爺黨把雍正逼到了絕境,後面的澹寧宮嘴炮戰,會讓人覺得不信服。

很多人都說,歷史上沒有八王逼宮,覺得電視劇太不嚴謹了。

拜託了,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如果完全按照歷史來拍,電視劇簡直沒法看了。

就拿電視劇裡面提到的御林軍來說,清朝根本就沒有御林軍這個編制。只有內外兩隻護軍和御前侍衛。其中,皇宮內的護衛都是從上三旗選拔出來的御前侍衛,編制幾百人而已。至於護軍的編制,也不到兩千人。名義上的任務是配合御前侍衛保衛皇帝、護衛皇宮。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卵用……



清朝的侍衛和護軍是可以世襲的,這些人地位高、級別高,忠誠沒得說。但要說穿黃馬褂的有多能打,真的要劃一個問號!

如果真像電視劇裡面演的那樣,軍機大臣能把步軍統領衙門的兵調去暢春園,這絕對就是謀朝篡位。單靠幾百個御前侍衛和護軍能有什麼用?這些人打得過旗營兵?

所以,電視劇就別太在意這些東西了……


Mer86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應該說,這是因為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劇情要求而故意安排的一個橋段,如果按照歷史還原的話,這樣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我們只要稍微瞭解下清朝的軍事制度便可窺見一斑。


按照電視劇中描述,九門提督隆科多被八爺收買,調動了步軍統領衙門的軍隊換防了宮城內的禁軍,致使雍正要求調動“御林軍”來維持秩序的時候,圖裡琛只得無奈說:臣失職。

實際上這一場景不可能出現。隆科多的九門提督衙門在當時的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衙門,包括禁旅八旗和綠營中的步軍共三萬餘人,這部分軍隊是管京城防務的,無皇帝的聖旨和調令即便是隆科多本人也開不進皇宮,他怎麼可能換防了皇宮中的禁軍。



當然也有人說隆科多還兼著另一項官差即領侍衛內大臣,就可以調動了。實際上我告訴你,即便他兼著領侍衛內大臣也無法調動!皇宮裡的侍衛主要由上三旗(正黃,鑲黃和正白)構成,還包括宗室侍衛和俗稱的大內高手等組成,總人數只有一千多人,但就是這一千多人也分了六個領侍衛內大臣節制,每旗兩個,此外還有六個內大臣和無定員的散秩大臣分別統領,單靠隆科多一個人想要調動所有侍衛,控制朝會會場是不可能的,任何一個皇帝也不可能讓一個大臣來節制所有皇宮侍衛。



再說圖裡琛,他作為侍衛頭領,其實也歸隆科多這種領侍衛內大臣管轄,如果隆科多做手腳,他只能奉命,但是如果九門提督的兵進了皇宮,這種滅九族的大場景下,圖裡琛肯定是要拼死對抗的,不可能對隆科多達成妥協。所以不會出現雍正問他調兵,他委屈對答的場景。


如果真的發生這種調動,圖裡琛早就和九門提督的人幹上了,那還用說?電視劇只是烘托一種氛圍,造成雍正失去兵權的假象,為朝會的廷爭高潮做鋪墊,當十三爺拿下豐臺大營(全國八旗軍二十餘萬人的一半兵馬駐紮地,)後,九門提督那點人馬自然罩不住,隆科多也就完了,但電視劇只是紙上談兵,要是真的發生這麼大動靜,那肯定是要幹仗的,不會只抓幾個領頭的了事,畢竟,這種調動和共管屬於謀反了,誰都清楚這裡面的厲害,可不是跟皇帝聊幾句就能沒事的。這就是電視劇看個心情,真不能較真。



史書上冬眠的蛇

題主說的是《雍正王朝》,那麼我們就撇開歷史說說電視劇:不是圖理琛沒報到,是圖理琛來不及啊。圖理琛在朝會的時候守在朝會門外。隆科多作為九門提督和領侍內臣,調換的時間是在朝會進行中,不是朝會前一天,圖理琛不可能在雍正上朝的時候,推門而入,說“皇上不好了,我的人都被換了。”


雍正把圖理琛叫到殿上說“調兩棚御林軍來”的時候,圖理琛只能說“奴才失職”。這時候調用完成的隆科多才進入朝會說“奴才是有一顆忠心的事主之心才這樣做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也在前天晚上被當時四位旗主王爺的將軍共管。

其實這裡有一些錯誤,御林軍是民間對皇宮禁衛軍的稱呼。皇家不稱呼自己的軍隊為御林軍。隆科多調換的也不是圖理琛的人,隆科多作為九門提督加領侍內步軍統領,皇宮的禁軍本來就是是由隆科多統領的,圖理琛在一定程度也是隆科多管理的。



在歷史上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因為領侍內大臣一般為6個人,上三旗各兩人,負責皇帝禁衛調度和皇宮防務。鰲拜,十三阿哥胤祥,和珅都曾擔任這樣的職位,一個人分管皇宮一門或者兩門。電視劇中隆科多一人就守住了朝會的四門。歷史上隆科多為步軍統領,負責的是京師警衛,皇宮守衛權在十三阿哥手裡,不在隆科多手裡。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圖裡堔的人不是被隆科多調防的,而是被看管起來。根據雍正王朝的劇情發展,隆科多調防了三千人,而把御林軍給架了下去。甚至圖裡堔本人也被架下去。要不是雍正喊他,可能人家也不會放他出來搭話,這使得他根本沒機會報告雍正。所以,有人把所有功勞都歸咎於弘晝。

隆科多當時的領侍衛內大臣,清朝第一權臣。圖裡堔只是一個御林軍首領,職權在隆科多以下,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那麼多級,他沒法跟隆科多翻臉。而且隆科多做得也很漂亮,他只是把御林軍看管起來,並沒有更大的動作。這使得圖裡堔也左右為難!打起來的話由於沒有得到皇帝的命令,如果自己下令打的話那先動手的就是圖裡堔的御林軍了,隆科多完全可以誣告圖裡堔謀反,再以壓倒性優勢殺了這些御林軍,然後同樣挾持皇帝逼迫雍正承認是圖裡堔謀反。而皇帝在那種情況下也只能默認,結果不會比不知道更好。因此,識時務者為俊傑。

而弘晝則不一樣,他是皇子,隆科多也不敢拿他怎麼樣,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宮。所以,他有機會告訴十三爺,也有機會告訴雍正。也正是他提前告發才使得事情有驚無險的得到解決。


優己

這是八爺黨繼“九王奪嫡”失敗後發動的一場逼宮戲,不管歷史是否記載有這一事件,這是八爺黨最後一次的催死掙扎,這次逼宮大戲把雍正帝與八爺黨的鬥爭公開化,並推向了高潮!

圖裡深何許人也?我的分析;圖裡深即是歷史記載的雍正皇帝的“貼身侍衛”,所謂的“粘杆處”,如果說隆科多把雍正帝的“貼身侍衛”給換了,這不可能,也辦不到!

如果隆科多不是上書房大臣,即使是兼管著理藩院,也沒有這個能力撤換雍正帝的御林軍,何況隆科多還只是九門提督管著步軍統領衙門五營。


圖裡深是貼身侍衛首領!

對外稱為“粘杆處”的御林軍是由皇帝親自掌控,不受任何人的調動,是雍正皇帝的親兵,獨立性非常強。

整個京畿重地的外圍衛戍就是豐臺大營及西山銳健營,如同現在的衛戍區一樣統歸十三爺調遣,他們管不到隆科多的九門,隆科多也沒有權力指揮調遣這兩隻軍隊。

隆科多這個九門提督兼領五營大約在兩萬人左右,把守著京城九門。權力很大,但是要想帶兵進入紫禁城,隆科多是進不去的。

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九門提督、互不干涉,與御林軍更是不搭邊,除了皇帝御林軍,十三爺全管,所以;說隆科多掉換了“圖裡深”的人,不可能!

為了誇大劇情及宮鬥需要

從劇情看;八爺黨的這次逼宮十分驚險,也是徹底粉碎八爺黨的最好時機,當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爺被八爺黨利用並共同管理豐臺大營及西山銳健營的時候,危機出現了!

此時的雍正帝還不知道隆科多也倒向了八爺黨,可是雍正帝看到八爺黨如此囂張氣焰,皇帝似乎明白了將要發生的事。

圖裡深說奴才該死,隆科多大人把圖裡深的人撤換了,此時的雍正帝冒汗了!

擎天保駕的十三弟出現了!

雍正帝不禁一驚,問自己的老兒子弘晝;看見你十三叔了嗎?

這是一種渴望,因為只有怡親王胤祥能處理這一場災難,或者說是一場宮廷政變外加軍事政變。

那麼:圖裡深為什麼沒有及時不報告雍正帝自己的貼身侍衛被撤換一事,看來圖裡深的責任不小,最大的可能就是相信了隆科多,因為隆科多一直以自己是雍正皇帝的舅舅自居,又是九門提督權傾朝野。

另一種可能:圖裡深沒想到一個整頓旗務的朝會能發生如此大的變故使雍正皇帝出於危險當中!單獨說圖裡深的話,估計圖裡深也危險了,他的這個失職不但會丟掉官職,還可能坐牢,甚至丟掉性命。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日堯居k古史

如果按正史回答,這個命題不復存在,因為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根本管不了大內侍衛,更別提調換。

如果按雍正王朝的劇情,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分析一下圖裡琛的處境。



隆科多是九門提督,管理著除大內以外的京城防務,從兵力來說,這是圖裡琛的大內侍衛無法比擬的,如果隆科多造反,以大內的防禦能力根本抵擋不住。

大內可以倚重的,無非就是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然而,這兩營的兵權,已經被入京的王爺接管了。



在此情況之下,圖裡琛才會說奴才失職之類的話。不過,圖裡琛此時並沒有反叛雍正,也沒有腳踏兩隻船,所以雍正和張廷玉還有機會跟八爺黨玩嘴皮子。

真要是圖裡琛也和隆科多沆瀣一氣,即使老十三重新接管兩大營,恐怕為時已晚。



當然,圖裡琛也未必不想反,他只是再等待最後的機會,所以,皇帝和王爺們鬥嘴時,他沒有立馬衝上去當忠臣。

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老圖是真的明白人。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首先糾正一下,是圖裡琛,不是圖裡森。

題主的這個情節出自電視劇《雍正王朝》,當時雍正召集朝會,與來自關外的四個旗主王爺一起商議整頓旗務的事情。但沒想到,老八胤禩突然發難,提出“八王議政”,企圖架空雍正的權力。情急之下,雍正叫圖裡琛進來,調兩棚御林軍守在殿外。



圖裡琛卻說:“奴才失職,奴才有罪!”

雍正大驚失色:“怎麼了?”

圖裡琛這才報告:“御林軍被隆科多大人派來的步軍統領衙門的人換防了!”

雍正這才知道,自己被老八算計了。

基本情節就是這樣,現在我們來說說為何圖裡琛不及時向雍正報告換防的事。



首先,雍正宣隆科多進殿後,隆科多說朝會出入的人多,自己兼著領侍衛內大臣的差使,不能出差錯,所以才增派了兵力。可見,即便是圖裡琛,都要歸隆科多管轄,自己的上司說今天人多,要增派兵力,這似乎沒啥問題吧,作為下屬,圖裡琛也沒必要去違背上司的意思行事。

第二,朝會是既重要又機密的會議,一般沒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隨便闖入的。作為圖裡琛,總不能直接干擾朝會,闖進來跟雍正彙報吧。後頭圖裡琛倒是自己進來一次,但那次是有與朝會相關的重要事宜彙報,因為本來應該參加朝會卻未參加的十三爺到了,而且還抓了幾個參與共管兵權的將軍,這個是必須要彙報的。



第三,當然也不排除圖裡琛首鼠兩端,靜觀事態發展的可能性。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只要保證自己不站隊,然後按兵不動,無論最後是誰取勝,他都可以確保自己性命無憂。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圖裡琛雖然對隆科多的換防毫無還手之力,也未及時稟報,但也並沒有遭到雍正的清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