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龙门阵之划龙船:重庆划龙船意义深远,但在重庆主城已看不到

又又是一年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船,挂菖蒲…已成为过端午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了。今天,我们要摆的龙门阵是划龙船,小子生在的重庆城,长江、嘉陵江环绕,这为划龙船提供了独天得厚的条件。所以重庆城划龙船历史相当悠久,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划龙船代表着重庆城不屈的精神。

这么悠久的传统,这么有深远意义的事,当然值得我们去摆一摆(讲一讲)了。好了朋友们安静下,坐好了,左手拿盐蛋,右手拿粽子,腰间挂香囊,听小子慢慢道来。

重庆龙门阵之划龙船:重庆划龙船意义深远,但在重庆主城已看不到

2018重庆合川划龙船

解放前重庆城划龙船

重庆两江环绕,故水运十分发达,解放前有野猫溪,千厮门,刘家台,大溪沟,牛角沱,,黄桷渡,太平门,江北嘴,镇江寺,海棠溪,五桂石,玄坛庙,东水门,梁沱等大大小小几十个码头,这些码头均有传统分工,泊位只向专门船只开放,如“粪码头”有两个,分别在洪崖洞附近和南纪门附近,纸码头在洪崖洞下镇江寺河边,储奇门码头为“药码头”,柴码头位于南纪门观音堂街河边,限柴火船卸货。这些码头由袍哥把持,因此每年的龙舟会,也是由这些码头的袍哥去向本码头所从事行业的商会拉赞助。

龙船取名按各自的所从事的业务取名,菜码头为青龙,米帮为黄龙,酒帮叫白龙,龙头、帮旗、服装也做成这种颜色。临江门的龙船是青龙,因其有个菜码头,为他们的加油声为:嗨,嗨,菜湾佬青龙,追上去,划上去,菜湾佬青龙……。

最有钱的是太平门码头,太平门码头历来水运繁忙,号称重庆第一门,因重庆府和巴县的各种衙门均设在这一带,附近商业也发达。要参加龙舟赛按照规矩要在码头竖旗表明参赛身份,小点的码头因为钱的关系不能年年竖旗,太平门码头帮会为显示本帮实力,年年都竖旗,因此其他帮会送了一个“顿旗会首”绰号给他。

重庆龙门阵之划龙船:重庆划龙船意义深远,但在重庆主城已看不到

太平门

各码头的袍哥人家面子观念重,对竞赛胜负极为重视,认为输龙船就是输码头。胜了,有鞭炮迎接,有好酒好菜伺候。输了,要在龙棚跪龙头请罪,吃的只有咸菜稀饭,待遇可谓天差地别。所以为了争胜负,彼此斗狠,打群架的事情常有发生。

当时赛龙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夺标,就是在比赛的终点插一红旗为标,谁夺得谁胜。另一种是抢鸭子,就是在放一阵鞭炮后,从彩船上抛下几十只鸭子,各龙船上的人齐心合力冲上去争抢鸭子,抢的多的为胜。这和今日龙舟赛差不多。端午节作为龙的水上节日在重庆有过丰富的龙船文化。造龙船,偷龙筋,借龙头,挂龙旗,龙下水,赛龙船,龙归位,龙船秀,各有讲究。

抗战时期重庆城划龙船

重庆城市座英雄的城市,日本侵略军从1938年起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多的轰炸,但重庆没有屈服,龙舟赛依旧举行,没有因战火就停办。作家董镜桂忠实地记录了1943年6月7日端午节的重庆街景:“翠绿的艾叶,挂在家家门首,鲜红的慰劳标语,飘扬空中,穿黄黑制服或蓝布大褂的队伍,不时出现在街头,他们都是分头到郊外慰劳将士的……这是在为民族作生死搏斗的第六个年头,捧着盘盘雄黄朱砂的小孩们在街头尖声叫道:雄黄,朱砂,吃了避毒驱邪”。而据《抗战时期陪都体育史料》记载,在重庆住了3个月、遭受了40多次轰炸的林无双在《重庆观感》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奇怪的是,战争在拖下去,中国的士气却越来越高……端午节,照样有成千的人观看龙船比赛,市民依然举行庆祝,照样生活着。”

重庆龙门阵之划龙船:重庆划龙船意义深远,但在重庆主城已看不到

越炸越强

1940年6月9日重庆城的首届水上运动会就在宽阔的嘉陵江面上拉开了帷幕。地点就在如今渝中区牛角沱生生花园附近的江面上。数十支龙舟比赛队伍在宽阔的江面上卖力地划着龙舟,河岸旁挤满了观赏比赛的群众,丝毫看不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苦难。这次水上运动会的时间只有半天,当天下午,人群刚刚散去,日本飞机就空袭了重庆,炸毁房屋100多栋。残酷的轰炸并没有摧垮这座城市,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重庆人民依旧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表现出重庆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重庆龙门阵之划龙船:重庆划龙船意义深远,但在重庆主城已看不到

1940年6月9日重庆城的首届水上运动会

1941年春夏,正是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日军企图用狂轰乱炸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但就是这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陪都重庆发出号召,要在端午节这天举行“诗人之会”。1941年5月30日端午节这天举行的大会上,老舍、冰心等众多诗人、作家,一致决定将屈原沉江的端午定为诗人节,老舍与冰心、胡风、臧克家等53人,联名签署了《诗人节宣言》,并以《诗人节缘起》为题登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我们决定诗人节是要效法屈原精神……诅咒侵略,讴歌创造,赞扬真理。”当时请柬发出100多份,到会却是400多位诗人、作家。

1943年6月,第三届嘉陵江水上运动会开幕,当时报纸刊载了这样的文字——“参加水上竞赛的龙舟将近四十艘,人数达一千余人。3时许,两岸观众蔓延将达数里,浅滩斜坡,黑压压一片人头几乎无隙。据计观众达十万人以上。”

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端午节,为了庆祝抗战胜利,重庆城大大小小总共48个码头帮全部参加,全部在各自码头竖旗,是参赛规模最大的一次划龙船儿比赛。

重庆龙门阵之划龙船:重庆划龙船意义深远,但在重庆主城已看不到

抗战时期划龙船

解放初期重庆城划龙船

1951年在朝天门举行的重庆第一届端午节水上运动会。每条龙船都挂上了五星红旗,十几支龙舟队分别从两江向两江汇合处朝天门进发,为迎接龙船朝天门一带锣鼓喧天,彩旗飞舞,两岸挤满了欢呼的市民。《重庆体育志》记载,自1951年举行第一届端午节水上运动会以来,山城的划龙船活动革除了过去由水运码头、商业行帮操办,以及蹬旗、敬神、拜码头、放火炮请龙头(踩船头的人)等封建程式,增加了规定距离竞速比赛、表演项目,并按比赛规程、规则进行评比、奖励。每次比赛前还要进行培训、宣传,大大扩大参加活动的群众面,划船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

重庆龙门阵之划龙船:重庆划龙船意义深远,但在重庆主城已看不到

1951朝天门重庆第一届端午节水上运动会

1959年端午节除了10多只龙舟参加竞速项目比赛外,还增加了水上救护、航空航海模型、摩托艇、着装泅渡等体育表演,还有水上游行、彩船比美、川江船型展览等,场面壮观,让市民大饱眼福。

1966年起,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传统节日习俗几乎荡然无存,没有因战火而停办过的划龙船也戛然而止。在改革开放后划龙船有所复苏,再后来因航道问题,在重庆主城已经看不到划龙船了,要看划龙船,只有去合川,綦江,万州,黔江等地了。

坐在窗台,吃着粽子,望着远处空荡荡的江面,心里总觉得少了一点东西,是缺了江面上飞奔的龙船,是缺了两岸欢呼的声音。端午节不看划龙船是种缺失,真想回到1946年端午节那场重庆主城48条龙船齐头并进的巅峰盛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