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走的经济学人》的访谈

关于《行走的经济学人》的访谈

《行走的经济学人》,张明著,东方出版社,2017年8月版。文中配图摄于米兰大教堂。

1、这本书的题目为何叫做《行走的经济学人》?

这已经是我的第四本财经随笔集了。我的前三本随笔集的题目分别为《觉今是而昨非——张明财经随笔集》、《全球危机下的中国变局》、《危机、挑战与变革: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风险》。前三本随笔集主要收录我每个阶段(差不多每三年)的财经评论文章,相对而言专业性比较强。而这本随笔则不一样,上篇主要收录我在全球一些城市参加会议或调研的心得体会,下篇主要收录我阅读一些财经著作的所思所得。与前三本书相比,这本书的内容更加活泼,可读性更强一些。之所以命名为《行走的经济学人》,是因为写作本书的过程就是在世界各地行走以及不同书籍中“行走”的心路历程以及感悟体会。

2、你为什么会参加这么多国际会议?

从2007年至今,我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这是一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库。作为一名在智库工作的学者,研究的内容又是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我们自然会有机会参与很多的国际会议。事实上,研究国际问题,坐在书斋内阅读经济数据与财经新闻是一回事,走出去与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学者与企业家交流又是另一回事。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过去10年左右时间里,我大概去过30个左右的国家与地区,参加过多边研讨会、双边交流、调研等各类活动。例如,我曾经作为中国财政部国际司的高级顾问,参加过2015年二十国集团增长与稳定框架的工作组会议。又如,我多次因为撰写了相应的英文论文,而获邀参加由不同机构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再如,我们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重大调研课题的支持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进行过专题调研。参加这些国际会议虽然行程紧凑、旅程辛苦,但有助于开阔我的眼界、促进与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对增进自己的研究很有帮助。

3、你怎么会写这么多书评?

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者,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经济学文献,我们会撰写文献综述。而本书中的这些书评,都是我阅读财经畅销书的产物。我大概每年会精选30-40本左右的书来做从头到尾的精读。这些书既包括财经类畅销书,也有很多是历史、政治、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如果看过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籍,为了害怕自己未来忘得一干二净。我通常会选择写一篇书评,一是总结这本书的要点与精华,二是梳理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与评价。这样未来只要浏览一下这篇书评,我就能回忆起当初阅读这本书的情形与感受。换言之,这些书评原本是为我自己写作,以供备忘的。但大家如果有空看一看,也许也会有一些启发与体会。

4、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多,诱惑越来越多,如何找到足够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呢?

5、你这本书下篇的副标题叫“我看金融风险”,你认为当前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在什么地方?

过去10年来,金融危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一直是我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我认为,当前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一是房地产市场一旦显著下行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我们的估算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40%以上,与住房和土地存在着密切联系,这意味着一旦中国房价与地价显著下行,银行业将会遭遇很大的压力;二是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负债过高的风险。一旦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在各种冲击下被迫去杠杆,那么银行体系也将遭遇显著负面冲击;三是影子银行体系与银行同业交易内部隐藏的风险。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主要与金融机构规避金融监管的努力相关,关联交易负责且相当不透明,而且刚性兑付的格局尚未被根本性打破,故而隐藏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当然,去年年底以来中国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的行为,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6、普通老百姓应该如何理财,来规避金融风险上升造成的负面冲击呢?

我的主要建议包括:第一,多元化配置资产仍是抵御风险的不二良方。例如,在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上升与加速显性化的背景下,居民应该努力配置一些外币资产,尤其是与人民币汇率走势正相关性较弱的外币资产,美元、欧元、日元等资产均值得考虑;又如,中国家庭大部分资产都集中在房地产之上,而在未来房地产走势存在较强不确定性的形势下,继续重仓购房的必要性就值得仔细斟酌了;第二,要做好安全性与收益性之间的平衡。不要对所有的资产都要求高收益,必须认识到高收益资产背后必然隐藏着高风险。未来中国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肯定会被打破,因此应该对此做好准备;第三,要善于选择优秀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来开展自己的投资。散户通常是很难战胜市场的。

7、如果年轻人未来依然要买房的话,你的建议是什么?

中国房地产市场最黄金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而且永远就不会再回来。分化将成为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题。相比于人口流出、老龄化加剧的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入、老龄化速度较慢的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在未来的表现自然会更好。不过,考虑到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不低,且未来房价的波动性可能会显著增强,我建议年轻人买房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因为这样会给自己背上很大的债务负担与金融风险。年轻人才开始买房时,可以考虑较小户型、交通便利的较远区位的商品房。此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购买知名大型开发商开发的楼盘,这样的楼盘通常规划更好、服务更好,未来具有更强的保值能力。

8、你的研究领域是国际金融,那么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将会如何呢?

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改至2016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百分之十几的贬值。而从2017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降反升。不过,导致201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因素中,经济基本面因素仅仅扮演着部分角色,此外还有十九大召开、央行收紧资本外流控制、中美博弈等其他因素。从短期的利差变动、中期的通胀变动、长期的竞争力变动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依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贬值压力。当然,如果十九大之后中国国内结构性改革能够显著提速的话,改革预期造成的竞争力上升也可能是的人民币开启新一轮升值周期。目前我对2018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是6.7-6.9左右。

9、最近中国政府收紧了对虚拟货币的监管。你如何评价比特币?

一方面,比特币的确是一种引人注目的金融创新。与传统货币不同,比特币的发行背后没有一家央行或者国家征税能力的支撑,且比特币的规模有上限,这与传统货币存在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作为比特币背后支撑的区块链技术,其自身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比特币很难作为真正的货币来使用。其一,正如我前面指出的,比特币背后没有国家信用或国家财政的背书;其二,由于上限的存在,比特币的规模没法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增长,因此必然会面临与金本位制相似的内生性通缩问题;其三,目前比特币的拥有者都试图长期持有等待升值,而非用于流通。但流通才是货币的真正职能所在。

10、我看到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博士给你这本书写了一篇才华横溢的书评。能谈谈你们之间的关系吗?

我和程实博士其实是网友。除了我们倆之外,还有两个好朋友是管清友与傅勇。我与管清友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同学,程实与傅勇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同学。凑巧的是,我们四个人都在2007年博士毕业。我们四人都是搜狐博客最早一批博主,从2006年起就在搜狐博客上辛勤耕耘,写些财经类的豆腐块文章,就这样惺惺相惜地认识了。四个网友真正见面,要到几年之后了。我们四个人在2012年曾经合作写了一本书,题目很炫,叫《刀锋上起舞:直面危机的中国经济》。四个人都有在体制内工作的经历,而管清友与程实目前都已经下海,成为知名的投行经济学家。我们四个人从网友已经变成好朋友与研究团队,除了讨论经济学问题之外,也经常喝点小酒、聊点八卦。正所谓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