瘆人!多脏器衰竭、突然瘫痪 只因被它咬了一口……

导读:夏天一来,或许最让人烦恼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虫子出现。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被蜱虫咬伤后,高烧10日不治身亡!”、“在草地上被蚂蚁一咬,结果脑瘫!”等新闻,听起来很吓人,但不少人仍旧会认为这只是“小问题”。而事实上,这些虫蚁的叮咬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危害呢?

瘆人!多脏器衰竭、突然瘫痪 只因被它咬了一口……

女童瘫痪原因成谜 直到头发里发现这个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6月6日,密西西比州一名5岁小女孩突然出现无法站立、行走的症状,甚至说话也很困难。在几天前晚上看完棒球赛后,第二天早上女孩就很难醒来,小家伙的腿一直站不起来,像麻痹睡着了一样。起初妈妈以为女儿只是太累的缘故,但直到她在女儿头发里发现了一只小蜱虫,真相才大白。

瘆人!多脏器衰竭、突然瘫痪 只因被它咬了一口……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席卷全国多省的蜱虫伤人致死事件,而屡屡发生的致死新闻使人们几乎是“谈蜱色变”,这种虫子是一夜之间出现的魔鬼。所以,蜱虫到底是什么呢?

蜱虫

蜱不是昆虫,而是属于蛛形纲,这一类节肢动物还包括螨、蜘蛛和蝎子。

瘆人!多脏器衰竭、突然瘫痪 只因被它咬了一口……

蜱虫一般情况下像芝麻粒或米粒大小,但当它吸饱血后就会变大胀大,像黄豆般大小。蜱是寄生虫,通过附着于动物宿主,将它们的口器刺入宿主的皮肤吸血。这种吸食方法使蜱成为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完美载体(即携带和传播疾病的生物体)。蜱虫与很多已知的人类疾病有关,包括莱姆病、落基山斑疹热、巴贝斯虫病、无形体病和埃里希体病。

蜱麻痹

蜱麻痹是由毒素引起的一种四肢肌肉对称性松弛麻痹症,其特征为无热,麻痹呈上行性发展,同时伴有四肢和腹壁浅层和深层肌腱反射机能障碍。到后期阶段,患者的脸或舌头都不能动。如果不采取行动,毒素最终会使人无法呼吸,导致呼吸衰竭。不过,只要除去蜱后,蜱麻痹可迅速逆转。

全球有超过40种蜱虫可引起蜱麻痹,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有蜱虫出没的地区。这种病经常发生在牛羊中,可导致动物死亡。人类病例相对少见,通常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

预防和控制

与所有其他蜱传疾病一样,预防蜱麻痹的最有效预防措施是避免从植物丛中穿过或从边上擦过,即使在秋季和冬季也是如此。如果住在蜱麻痹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并且有很多时间在户外,那么穿着长裤、长袖衬衫、袜子和封闭的鞋子可能会减少蜱虫接触皮肤的机会。

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应及时清除蜱虫,最好在它们有机会饱餐之前,这对于预防蜱麻痹和其他蜱传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除去蜱虫,下面要说到的这个虫子也让不少儿童丧命。

草地戏耍 男童被叮后高烧险丧命

5月19日凌晨,5岁的邵武男童小武被送到福州时,肚子剧疼。妈妈说,几天前,小武突然高烧39℃,偶尔咳几声,还有点肚子疼,家人以为是感冒,到诊所拿了点药。

瘆人!多脏器衰竭、突然瘫痪 只因被它咬了一口……

医生一再追问,“有没被虫咬过?”家人才想起,家附近有片草地,小武常穿着短裤,在草地上打滚,前些天,小武被叮了一些包,他们涂了些花露水,几天后留下这个焦痂。

入院不久,小武休克了,戴上了呼吸机。王主任推断,很可能是恙虫病。果然,检查报告显示,他同时得了噬血细胞综合征、胰腺炎、脓毒血症、肝功能衰竭、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脑水肿、心肌损害等,都是重症恙虫病引起的。

所幸,抢救15天,小武逐渐好转,才转到普通病房。那么,上文中提到的让小武休克的恙虫到底是什么呢?

瘆人!多脏器衰竭、突然瘫痪 只因被它咬了一口……

恙虫——个头极小 却可能致命

恙虫个头极小,个头仅0.2~0.5毫米,被咬却可能丧命。王主任说,每年夏天,该院都会接诊多例被恙虫咬伤的患儿。2015年9月,5个月的南平女婴被恙虫叮咬后,高烧不退,脏器衰竭身亡。

恙虫病

高发期:在南方地区,恙虫病在6-10月份发病率最高,因天气闷热,又接连降雨,引起了恙螨扩散,一些人在草丛戏耍时,衣着较单薄,易被恙虫袭击。

活跃区域:恙螨叮咬多发生在野外丛林、田间草垛等地带,在城区、郊区都可能分布,还可能寄生在家猫、家兔身上,但一般不会爬入居民家。

常叮咬部位:以腋窝、腹股沟、腰背等隐蔽、潮湿且有汗味的部位多见,焦痂(或溃疡)难以发现。

被咬后症状:一定会有伤口,明显的黑色结痂。脱落后往里凹,像火山口一样。

初期症状像感冒易被误诊

恙虫病的发病率很低,临床上较少见,而且恙虫极小,肉眼很难看到,被咬后不痛不痒,往往被忽视,潜伏期又长达4~21天。恙虫病容易误诊,但病情发展迅速,很快就可能引发心肌炎、胸膜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该病与感冒最大的不同是有焦痂、溃疡,但部位比较隐蔽。受感染的恙螨,喜好叮咬人体湿润、气味较浓以及被压迫的部位,比如腋窝、外生殖器、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腰背等处,病人一般不会想到这些焦痂和发烧有关,有的不愿让医生看到私处,隐瞒不说。为此,一旦发现身上的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继而成为水泡、黑褐色焦痂,应尽快就诊。

野外作业需做好防护措施

天气潮热时,应铲除居家周边的杂草、灭鼠、消灭恙螨孳生地;外出时,避免在草地坐卧,不要在草地晾晒衣被。在野外作业时,穿上长袖、长裤等,裸露的皮肤要涂抹驱虫水或花露水。回家后尽快沐浴,换洗全部衣物。

如果曾到草地、水边游玩,出现感冒症状,持续高热,应仔细观察:周围淋巴是否肿大,腋下、腹股沟、腰部等隐蔽、潮湿、柔软的地方是否有黑色焦痂,发现上述情况要尽快就诊。

瘆人!多脏器衰竭、突然瘫痪 只因被它咬了一口……

这些“毒物”如何应对

夏天是个冲凉纳凉的好季节,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个季节进行户外活动。可是我们也要注意,这更是一个虫类出没频繁的季节,除了上文说到的蜱虫、恙虫之外,还有毒虫、毒蚁、毒蛇等“毒物”因此在户外时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万一不幸被叮咬,一定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毒隐翅虫

本身不咬人,但是体内有毒液,被打死后毒液会流出来。

罪行:皮肤沾染其体液后出现红斑、水疱、脓疮甚至糜烂,而且拍死它的手摸到哪毒液就带到哪,有的还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防治策略:

1. 一旦皮肤与隐翅虫虫体接触后应立即清洗或涂以碱性溶液,如氨水等。

2. 皮损处涂薄荷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油等。

3. 切忌在皮肤上拍打压碎虫体,可用嘴吹掉或甩掉,以防其酸性毒液沾染皮肤。

穴居型蜘蛛

被其咬处可看到两个针眼口,严重时局部红肿并逐渐扩大。

罪行:个别人被咬伤后大汗淋漓,并引发全身症状如头昏嗜睡、困倦无力、眼睑下垂或呕吐腹痛,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脉搏转慢、心律不齐、视力模糊。

防治策略:

1. 万一被蜘蛛咬伤,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是用火柴或烟头烧灼伤口,以高温破坏其毒素。但这个方法必须抢在毒素为扩散之前,被咬伤后1-2分钟内进行。

2. 应急火柴爆燃法:火柴头朝向伤口,围成一圈,再用点燃的火柴去引爆这些火柴,一次火柴的爆燃,足以破坏局部毒素。火烧不必把伤口烧焦,只需伤口皮肤起水泡就可以了。

毛虫

不用口咬人,其体表长有毒毛。

罪行:

1. 毒毛蛰入人体皮肤后,往往随即断落,放出毒素。

2. 被毛毛虫蛰伤后,皮肤会出现系统烧灼感,皮肤表面变红肿,甚至化脓溃烂,严重者还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

防治策略:

1. 可现在放大镜下观察,一定要先使用胶带把红肿部位的“毛毛”粘掉。

3.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瘙痒用手去抓。

黄蜂

其毒液为酸性,能损害心肌,引起过敏反应。

罪行:

1. 导致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皮肤坏死,并引起头晕、呕吐、腹泻、血压升高等。

2. 严重者全身水肿、昏迷,引起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

防治策略:

1. 轻度蛰伤:用碱性水冲洗。

2. 中度蛰伤:用手挤出毒液,或用碱性液体洗。

3. 切记不可用红药水或碘酒搽抹,会加重肿胀。

4. 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5. 被蛰伤者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要立即送医救治。

蜈蚣

被咬伤后伤口是一对小孔,局部表现为剧烈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若被大蜈蚣咬伤,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应对方法:

如无法立即就医,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蚂蟥

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应对方法:

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或用食醋、盐水涂搽叮咬处,蚂蟥就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蜜蜂

被蜜蜂蛰伤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和瘙痒,还会伴有红肿热等过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应。如果身体被蜂群蛰伤多处,常引起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状。

应对方法:

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挤出蜂毒,用肥皂水、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毒搽剂或外用糖皮质激素。伤口肿胀时可冷敷,如果引发局部或全身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瘆人!多脏器衰竭、突然瘫痪 只因被它咬了一口……

虽然这些野外的虫以类可以引发较为严重的疾病,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害怕,最关键的还是从遏制源头开始,在进行户外作业和运动时,注意做好防叮咬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将这些可能的毒害防御在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