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让发行固收后,我们怎么办?

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经有一段时间,各家银行的理财都在转型中,我们以后的银行理财,该怎么买呢?

保本型理财淡出,净值化理财来了

银行不让发行固收后,我们怎么办?

先回顾一下,《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俗称"资管新规")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也是对银行影响最大的内容,就是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所以我们过去看到的那些声称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后都会慢慢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新规提倡了一种新型的理财产品——净值化产品。什么是净值化产品呢?我们可以联想下公募基金,基金都是有净值的,对吧?净值化产品也一样,有净值变化,投资者的收益从净值的涨跌上面体现。与预期收益型产品不同,净值化产品不会有预期收益,更不承诺固定收益,没有投资期限,在开放期内,可以随时申购赎回——所以客户获得的收益是有亏损的可能的,而且盈亏都是自理。

为什么要提倡这种产品?其实是为了保护市场的安全。净值型产品的优势在于,一旦被基金化运作,银行就可以摆脱预期收益型产品的潜在约束,客户也可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申购和赎回,自主决定投资期限,降低了了之前的刚性兑付的产品给市场带来的潜在风险。

结构性存款受宠

银行不让发行固收后,我们怎么办?

有人可能会好奇,那想要保本的客户怎么理财呢?现在,提到保本,多数银行人员会推荐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替代产品了。

提到结构性存款,很多人会好奇,那是不是结构性理财的一种?

结构性存款其实是一种保本的理财,但标注的预期收益率并不保证。其实所谓结构性存款,并不是单纯的存款,而是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了一些金融衍生工具,通过这种组合可以达到保障本金、追求较高收益等效果。比如说你有100万的本金放入,存款带来的利息有3.5%,那么银行就会用这3.5%的利息来投资一些较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但你的本金还是安全的。不过收益就不是能够保证的了。

大额存单利率上浮

银行不让发行固收后,我们怎么办?

除了结构性存款外,另一个对保本理财有替代作用的,就是大额存单了。从4月份开始,各家银行为了争抢市场,纷纷上调了大额存单的利率。我们可以发现,在几家国有银行的官网上,投资大额存单的广告都很明显。

大额存单也是一种存款,但不同于普通定存的是,它的门槛更高,收益也更好一点。

作为一般性存款,多数时候大额存单比同期银行普通定存有着更高的利率,普通定存大多数在基准利率上浮30%,而大额存单大多在基准利率上浮40%-45%,部分城商行10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涨幅甚至达到55%。

利率高,也是因为它的门槛很高——目前各银行对大额存单要求的门槛都是个人20万元或者30万元起,非金融机构认购起点为1000万元,比较适合有大额资金的保守型投资者。

资管新规之后,投资者心态如何调整

说了这么多新规后的变化,其实最应该改变的,是投资者的心态。

一方面,投资者应该明白,现在的金融市场是一个 "买者自负"的市场,刚兑迟早会完全被打破,市场不会为一个人错误的投资决定而负责,后果不管是盈还是亏,都要自负。所以一定要学会更多金融市场的常识和规则,毕竟,取消刚性兑付是一个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应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作出适合自己的投资选择,千万不要觉得只要收益高,就是适合的,背后的风险一定也要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