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高考:六月又逢高考时,弹指一间三十年,那年高考我手抖

《六月又逢高考时,弹指一间三十年,那年高考我手抖》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进入倒记秒状态,学子的心除了沸腾还有几分担忧,恐十年寒窗一朝辜负,恐父母热望一时落空,作为80年代的高考生一枚很能理解学子那份忑忑不安的焦灼心情。

1988到2018年,整整过去了30年,可是高考的后遗症对于我来说至今未愈,偶尔的梦中还会再现高考的影像,不会答题、找不到考场、没接到录取通知书……一幕幕那么真切又是那么的真实,往往被梦惊醒。

话高考:六月又逢高考时,弹指一间三十年,那年高考我手抖

(图片来自网络)

那时的高考是在7月,那时的我们把七月定义为“黑色七月”,那时候录取比例很低,万人过独木桥的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甚至更甚,别说考本科了(一个班也没几个考上本科的),那时候考个中专都是令人羡慕的。

记得第一场考试展开卷子的时候,心脏突突的直跳,拧钢笔的手一直在颤抖,怎么都下不了笔写字,足足半分钟(这也是现在估的)后才稳定好情绪,要知道高考时别说半分钟了,一秒钟都是珍贵的。定下心答题的时候,听到满教室都是“咚咚”的写字声,像战鼓在敲,像号角在吹。现在回想一下,为什么会有那么大 “咚咚” 的写字声,当时肯定不止我一个人在紧张,所有人都是在紧张中下笔,或者说大家和我一样是手抖动着落笔的,写字的力度能不大吗?

现在的考生不知道会不会和我们那时候一样的紧张,毕竟扩招了,毕竟上大学没那么难了。

话高考:六月又逢高考时,弹指一间三十年,那年高考我手抖

(图片来自网络)

30年前,作为农村考生,那时的高考没有父母陪伴和指导,考试、填报志愿全部在学校由老师指导着完成。分数是估的,志愿是在估分的基础上报的,免不了的盲目和盲从,不过当时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跳出农门”,为此很多人跳了不止一次两次,所以复读是那时候的常态,学生包括家长都明白跳出农门者自此会改变生活轨迹,且不论轨迹的深浅。跳不出农门的就要重复父辈的足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寻生计。

三十年后看今朝,那时高考挤过独木桥的未必有没过桥的有成就,所以路有千条,走哪一条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对了就是成功。

2018年高考在即,河南仍是全国考生第一大省,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75万,河南就有98.38万人迎战高考。今年作为河南人,深知河南学子的不易,竞争的激烈、名校的份额无一不给学子们更大的压力,压力变动力是好事,但且不可为此而忽略生活美好这片大森林,顺其自然,万事皆OK。

又是六月,又逢高考,写下以上文字除了祝学子们心想事成之外,更想表达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日子很长,路很宽广,记得哪里都有艳阳天。

话高考:六月又逢高考时,弹指一间三十年,那年高考我手抖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