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京交通大学仅让“优秀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

汪宗凯

上周学校刚举行了毕业典礼,去送学长学姐。

先是各种致辞,之后由校领导一个一个的发毕业证,一批上去领了也就是十五个人,所以我们光发毕业证要发两个小时,对于我们的学校领导是一个艰巨的考验,要一直站着。

发完毕业证之后又要全体唱校歌,最后唱校歌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有归属感。

如果学校连送别都不愿意看你一眼的话,你对这个学校还有多少留恋。

如果以场地不足为由的话,我在想他们的军训时,进行开学典礼需要怎么弄?难道他们的场地只能容纳开学典礼,容纳不了毕业典礼吗?

只有学校把学生当家人,学生才会把学校当家。

不要让行政化毁了大学。


李子木沆

毕业典礼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仪式,必须全体学生都参加,如果因场地限制,不能所有学生一起参加,那应该组织多场,包括由学院组织,由校长参加,为每一名毕业生拨穗。这是学生重要的人生仪式,不能被代表,也不能被省略。一所学校是否重视毕业典礼,尽可能做到给每个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折射出学校对待人才培养的基本态度。\r

\r

事实上,近年来,媒体已经报道过大学校长坚持给每个毕业生拨穗的感人故事,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每年毕业典礼,都坚持为每一名毕业生拨穗,7000多名学生,整整两天他一丝不苟地做一个合影“背景板”。那么,既然已有学校校长做到,且传为美谈,可为何有学校还采取省事的方式,只让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呢?难道学校校长忙到抽不出这几天时间吗?\r

\r

在越来越多大学重视毕业典礼,且重视每个毕业生的个体感受时,有大学采取这么不顾毕业生感受的做法,令人不可理解。试问,这么对待毕业生,怎么指望他们毕业后,还记住母校,今后事业有成后,怎么捐赠母校?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无不高度重视毕业典礼,除了让所有师长、亲朋见证毕业生的毕业时刻外,更是给所有毕业生留下美好的毕业记忆,这一美好记忆,是校友和母校的重要情感纽带,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校友捐赠率很高,与重视每一位校友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校友是很多一流大学办学的最重要资源。\r


熊丙奇看教育

这种校长,真的是心胸狭隘;这种学校,毕业了也难以怀念,毕竟心凉了。

我想起了我当年毕业期间,朋友圈里刷屏的是:“校长辛苦了”。因为全校的7000名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陈坚校长连续两天为每一位毕业生授予学位,并一一合影留念

同学们是一个一个上台的,校长说:我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拥有一张毕业合影,我会为每一位同学颁发证书,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记住:自己是母校的骄傲。

体育馆坐不下所有的同学,就分为好几批,校长连续站了3天,大家看着都心疼,但是内心是暖的。

北京交通大学倒好,为了环境舒适,为了自己舒服,把90%的毕业生都晾着,只和部分“他们认为为校争光”的毕业生办典礼,这种行为,令所有毕业生愤慨、寒心!

无论成绩好坏,无论事业大小,毕业前都是学校的一份子,毕业了都是校友,只追求自己的舒服和利益,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配当校长。

大家都别参加,就让领导们对着空气颁奖吧。


傅一声

北京交通大学仅让“优秀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这是北京交通大学的悲哀吗?非也,这是中国教育的耻辱!


  • 何为大学?

著名教育家、教育改革家、原北大校长蔡元培教授曾有过论断,大学应该开出一种大气,酿成一种潮流。是社会之模范、文化之中心, 能力培养,更在于人格培养。

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是绝对北京交通大学虽然算不上名校,但是作为一所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这样做法显然有失偏颇,试问:这样的学校培养学生到底是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呢?

  • 正反方各执一词

当然反对者认为,这是一种明显的歧视行为!

确实,之后优秀的学生可以参加毕业典礼,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歧视行为,况且还有学生家长参与,很多学生可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见证子女的学习成果。


然而这样的行为本质上就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优秀学生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学习好?为人处事好?还是其他原因?学习成绩不好的也不能说明他不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啊。

而支持者认为,这对于任何学生来说,终归将要踏入社会的,而社会往往是残酷的。在工作中,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不公平存在,而且没人给你讲理由,没有告诉你为什么。

任何一个学生都要面对真正的人生考验,而这时候往往就是没有理由,除非你足够优秀,否则你就没有话语权。想要自己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所有的你都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 每一个努力的毕业生都应该得到尊重,不仅是优秀的学生,尤其是中国的学生

但是我认为,每一个单一的个体都应该值得尊重,每一个努力的灵魂都应该得到公平的待遇,而且应该无关于优秀与否。中国的学生太不容易了,我觉得更应该得到尊重。

大学是人生从学生时代进入社会大熔炉的一道门槛,如果你得到不公平的待遇你应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同时也应该考虑,我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EmacserVimer

厚此薄彼,这个成语用在北京交大的毕业生典礼上是满恰当的。堂堂一所大学,竟然能干出这种荒唐事,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常言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仅让10%的优秀毕业生参加典礼,这明显是对不能参加毕业典礼的其他毕业生一种侮辱。

一所大学其名气怎样,不是靠耍点小伎俩就能炫出来的,而是靠浓厚的人文理念和完善的教学与管理培育出全面优秀型的人才。就拿北京交大来讲,他们所制定的优秀人才标准,恐怕只是拿成绩来说事吧?难道就没有考虑过这些入选的“优秀生”,其他方面的素养如何?如此一说,真是既伤了大部分无法参加毕业庆典毕业生的心,又让学校的名誉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何苦呢?或许北京交大校长的脑袋让驴踢了,让门给挤坏了吧。

最让人感到可笑的是,那些无法参加毕业庆典的毕业生,当他们前脚还没有踏出校门时,就感觉自己像被后娘不待见的弃儿一样,他们今后如何评价母亲的“伟大”之举?如果每年都这样做,一批批毕业后离开学校后,带到社会上的口碑会是什么?要知道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可是靠学子们口口相传出去的。而绝不是靠校方所谓的自我包装和宣传所言的那样。

这种只让部分所谓优秀毕业生参加的毕业典礼活动,还不止北京交大一家有如此丑陋的现象,如题主提到的山大亦是如此,恐怕还有更多大学也会这么做。这种风气其实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邪气,相信当大众都把目光聚焦在这方面时,可能会让使情形有所改变吧。


韩国成老师

真是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莫非是学校面积太小,无法组织全校的毕业典礼?

不可能吧。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官网的数据,北京交通大学占地面积637528.55平方米,学校的操场、草坪等区域,应该完全有足够的面积组织全校的毕业典礼。

数据来源:http://www.njtu.edu.cn/xxgk/jbsj/index.htm

既然和学校面积大小无关,那就只能是校领导不用心了。

或许在北交领导的心中,只有优秀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仪式,而普通毕业生则没有参加仪式的资格。

而对于北交的毕业生来说,这种仪式的缺席是多么让人心寒:

一方面,在毕业之际,这种区别对待让学生感受到校方的无情和冷漠。

如果举办的是优秀毕业生表彰大会,只有优秀毕业生才可以参加,这也无可厚非。

然而学校举办的是毕业典礼,是针对全体毕业生举办的仪式,这种区别对待只能让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

只有优秀毕业生才是学校认可的毕业生,而普通毕业生对于学校而言是无足挂齿的。

对于那么多没有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的学生来说,面对这种区别对待,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另一方面,大学毕业没能参加毕业典礼,本身就是一件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

人是需要仪式感的。

毕业典礼的缺失,会让毕业生感到大学生涯最终未能圆满,而这种不圆满,几乎永远不可能予以弥补。

而这种不圆满,并非学生导致,而是校方不允许这种圆满的发生。

这实在是太糟糕了。

我记得我大学毕业那年的毕业典礼是在学校内正对图书馆的大草坪上举行的,所有毕业生都能参加,学校还为我们贴心地准备了一次性雨披,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降雨;那天大草坪上坐满了毕业生,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更让毕业生感到温馨的是,毕业那年,我们的校长开放了一段合影时间,毕业生都能与他合影留念。

60多岁的校长,一张一张照片拍过来,笑容灿烂,没有丝毫怨言。

我觉得一所学校的人文情怀,往往就体现在这样的地方。


最新消息:

北京交通大学已允许所有毕业生参与毕业典礼。

北交大回应仅优秀生能现场参加毕业典礼:已调整方案http://edu.sina.com.cn/l/2018-06-19/doc-iheauxvz7363752.shtml

吴清缘老师

这个做法学校确实过分了,尤其还是一个帝都并不差的学校。即使场地不够,也可以分批次来进行,或者来一个露天的也并不过分。

学生在一个学校学习,不管他学得好坏,对这个学校都是有感情的。

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人生中的青春年少,度过他们人生中最肆意潇洒的人生阶段,他们会对母校有着无尽的牵挂和感激。虽然平时在生活中会极尽吐槽之能事,但是在外面时,他们却还是尽力去维护母校的形象。

这就像是自己家的孩子我随便打随便骂都没关系,但是在外面别人都说不得。

但是学校的这种做法会严重伤害他们对学校的感情,当然如果那10%是实打实,完全公开透明选拔出来的,那大家都很服气没得话说。但是目前的这种做法,任谁都不会相信其中没有任何猫腻。

即使要奖励那些优秀的同学,也可以是在统一的毕业典礼上进行更庄严的嘉奖,而不是这样去取消别人参加毕业典礼的资格。

学校原本的目的是想奖励那些大学期间认真努力的优秀学生,也想对在校的大学生敲个警钟,可惜他们忽略了大部分学生们的反应,也没有在他们刚入学时明确地作出说明。只是这其中的操作有多少空间大家都不得而知。

话说大现在的大学生,也确实太懒了。连我的学生,现在就总是问我,是不是上大学了就是彻底地解放了,可以天天逃课打游戏,到处玩,考试时有重点,挂科也没事?这叫我怎么回答呢?

我很想说不是,在大学里面最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学习,但是我却没办法去跟他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整天逃课,整天整天不见人影,有那么多人考试挂科?

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其实从我内心来讲,这种事情并没有什么。因为我本身就不觉得毕业典礼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事实上很多人毕业答辩结束后就离校了,连毕业证都没拿,还是其它同学帮忙领了之后寄过去的。

也许是我这种人太淡泊名利了吧,我没有跟我们院长去合影,即使他是一位我比较敬重的老师,没有跟很多带过我的老师去合影,只除了个别的几个,而那些合影我也已经丢得不见了。所以如果是我,我可能真的不在意,因为那些对我真的没影响,如果真的觉得遗憾,只会是遗憾当初自己为什么不努力。


神经错乱的喵二少

官本位下的办学,竟然连连仪式感都不能保证了。

我毕业于某野鸡大学,我毕业的时候,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没有场地让好几千人一起举行毕业典礼。然后,学校决定分为两天四批,上午一批下午一批,连办两天,然后校长同样的致辞重复了四次。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学校当时做的还是比北京交通大学要好一点。

但是,同样也会有对不同学生的分别对待。

按理来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穿着学士服,由校长来拔穗的,然而,只有所谓的优秀毕业生享受了这个待遇,其他人都只能干看着,连张带背景的照片都没蹭到。学位证是毕业走人的当天,由辅导员在楼道里给我们一个个发的,发完一个走一个,一点仪式感都没有。

而那些享受了超国民待遇的所谓“优秀毕业生”是怎么选出来的呢?

一个班两个名额,我们班两个优秀毕业生,一个是化工院院长的女儿,还有一个是她通过在北美的母亲的关系,申请了一所不知名的外国学校,两个人都没拿过二等以上的奖学金,也是非常之呵呵了。

毕业之后,我有次考研,报名点选在了母校,报名结束后,现场确认之前,学校官网上发了个非本地人不得在此考点考试。也就是,母校以我不是本地人为由,拒绝我在母校考试,我报名费都交了,当然也不会退给我。我从研招网了解到可以在考点领取验证码用来在研招网上修改报名信息,更改考点,于是打电话给学校招生就业处要一个验证码,招生就业处的老师说验证码也是有限的,是不会给你这样的人用的。我说我是本校的毕业生,招生就业处的老师说本校每年毕业那么多人,照顾不过来,然后就把电话给挂了。

从此母校一生黑,我只说我是从野鸡大学毕业的。


无良HR

只有10%“优秀毕业生”才能参加毕业典礼,其他90%的毕业生及其家长只能坐在教室里看直播,这种奇葩的做法说明,有的大学其实不“大”,即便它的空间够大,格局也失之于“小”。

北京交大校方回应称,原定方案主要考虑到时间、天气、场地等因素的制约。真是这样吗?我以为不然。因为在2017年之前,该校是全体毕业生都可以出席毕业典礼的,难道之前几十年都从来没考虑过时间、天气、场地的问题?为什么之前都可以不受制约地顺利举行,而从2017年开始就不行了?既然这两年气候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只剩一个理由,就是学生人数剧增,场地严重不足。

这显然又解释不通。因为2017年9月该校举办开学典礼的时候,全校9104名新生全部参加,那又怎么可能一年不到就无法容纳人数应该更少的毕业生了呢?而且,在该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校方又改口说可以安排全体毕业生和家长参加了。可见,原先制定只许少数“优秀学生”参加毕业典礼的方案,根本不是因为“时间、天气、场地”等条件的制约,而主要是由于校方在其他方面“考虑不周”,比如在尊重学生、践行校训方面。

现在看来,在践行“知行”校训方面,交大校方做得并不“优秀”,至少在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不足。因为90%的毕业生被剥夺了参加毕业典礼的权利,实际上等于被贴上了“非优秀学生”的标签。上述交大毕业生写道:“我开始担心当我的父母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时,问我为什么要在教室里看直播,我该怎么说出‘因为我不是优秀毕业生’这句话。”对绝大多数期待与家人分享成长快乐的毕业生来说,连同前来庆祝的家人一起被剥夺出席毕业典礼的权利,实在是不小的打击。

“我认为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除了拥有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外,还有它应该具备的广阔的包容性。”那位敢于说“不”的毕业生这样写道。是的,作为大学,即便没有大师,也要有大格局,大胸怀,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讲正气、敢担当、知行合一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正能量。


李蓬国一针见血评论

北京交通大学仅有10%的“优秀学生”可以参加毕业典礼,其他学生只能在教室里看直播,至于父母,更是只能在另一间教室观看直播。这事儿在网上刷屏后,校方危机公关,回应将调整毕业典礼仪式,全体毕业生和家长均可参加。

这事儿在国内并不罕见,山东大学也规定只有少部分学生可参加毕业典礼,名额由学院分配。当然,事件在网上发酵后,山东大学也危机公关,表示将调整方案,让所有毕业生参加。

我对这事儿的第一感受是现在学校的危机公关都挺快,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有人说学校也不容易,毕竟现在扩招了,地方不够用。其实扩招算不上理由,毕竟事件在网上一发酵,地方马上就变得够用了。

说到底还是一种机关思维作祟。如今,高校机关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说法,一个后勤人员比教授还拽也不稀奇。正因为这种思维,对毕业典礼的考量就不是以学生的愿望为本,而是以组织难度、安全性等行政因素为准。这样一来,学生对毕业典礼有多在乎,一点不重要,家长是不是千里迢迢赶来看孩子的人生重要日子,也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功顺利完成毕业典礼,领导别请漏了,领导名字别念错了。

同样,机关的政绩思维跟学生成绩挂钩,也再正常不过。在他们看来,既然名额有限,全部给成绩好的优秀学生,那不是天经地义吗?在他们眼里,学生的权利是不一样的,成绩差一点,权利就可以被剥夺。何止大学,中小学不也是这样吗?不过有资格参加毕业典礼的“优秀学生”也别高兴太早,因为如果名额继续削减,他们也有被涮下来的危机。你以为第一就可以了?这么说吧,如果一间礼堂都被“重要人士”坐满了,那么校方完全可以搞一个没有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你信不信?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是希望学生能在这件事上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丛林社会,遵循丛林法则,必然漠视人的权利。许多人一路打拼,算是丛林法则的受益者,因此也信奉丛林法则,但他们并不明白,在丛林法则之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如果你要靠不断地赢,不断踩着别人去获取机会,那并不能证明你的成功,只能证明你身处的社会十分危险。你不会永远赢,而且即使是赢家,丛林法则的规则也会随时调整。

说实话,毕业典礼在人生中算是个纪念日,但远远算不上什么大日子。期许一个允许所有毕业生参加的毕业典礼,只是个小心愿。相比之下,有个大心愿更重要:期许一个尊重每个人的权利的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