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未婚美女被羞辱为“郊区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时是尽头?

1

34岁未婚美女被羞辱为“郊区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时是尽头?

34岁未婚美女被羞辱为“郊区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时是尽头?

广告后面藏着摄像机,记录相亲角家长们的真实反应。

34岁的郭盈光故意没写年龄,可很多家长的第一句话问的就是这个。

甚至有一位阿姨在听完年龄之后甩下一句,“哦,勇气可嘉”,然后扭头就走。

出现在相亲角的男生广告里,通常都要写收入和住房汽车,而女生首要的则是年龄,再进一步就是皮肤白、长相佳、身材好、性格强、会做饭等等。

在一些家长口中,古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仍是一句无比正确的话。

郭盈光还记录了家长对她的评价和讨论。

比如来自一位大叔对我年龄的叹息:

“这就来晚了。早3年,都排好长的队。”

一位老阿叔对我高学历的捉急:

“你看她读到硕士,没什么用。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读个大专、本科就蛮好的。嫁出去,嫁完生个小孩,也挺稳定的,多好。读了好多书,把自己都耽误了,现在很难配,相当难配!”

还有个爷叔把我形容为:

“在这里,男的就是银行卡,你有钱,你就可以买房子,所以女的就是房产。你看她,长得还行,又没结过婚,这个房型还可以。但是她年纪大了,所以她这个房子在郊区。”

朋友因此给我起了个外号:“最美郊区房”。

有时候我写反对物化女性的文章,很多男性,也包括不少女性,会跳出来嗤之以鼻:“你们这些作者老写这些有的没的,嘴碎得要死,烦不烦。”

可是,看到“男的就是银行卡,女的就是房产”这种论调在全国闻名的相亲角里真实地传播,并经由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继续输出,我觉得,这对渴望独立思想自由的男性和女性,都是莫大的损害和轻蔑。

只要这样的论调存在,每一句反对的话,都应该坚持说到底。这是我们写作者的责任。

2

郭盈光的相亲广告上写了很多动人的特质:英国毕业的艺术硕士,性格独立风趣幽默,知识分子家庭。

无分男女,这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优点。可在相亲市场上,这些却无足轻重,甚至还成为了“拖累”。

在很多家长眼中,随着女性的颜值身材和生育可能随着年龄不断下行,你越优秀,越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对象。

34岁未婚美女被羞辱为“郊区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时是尽头?

至于那些独立女性为之自豪的职业和梦想,在此过程中收获的优点和成长,培育多年的兴趣和爱好,在“好嫁”和“好生养”面前,压根一文不值。

在这些腐朽又固执的家长眼里,男性就是赚钱机器,女生就是生育工具。适龄男女配成一对,就是为了消灭单身和传宗接代而共同努力。你不肯将就?活该剩下。你喜欢同性?有病要治。婚恋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条件,为了我家儿女的幸福,我都愿意他/她假装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我不能说这种对未婚子女的焦虑和紧张不是出于爱。可即便是爱,这也是病态扭曲的观念下结出的畸形之爱。

3

在恋爱与婚姻上,我向来信奉自由主义,每个人坚持独立的自我,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真要如此,导向的结果必然是多元的价值观。

可“恋爱——结婚——生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到什么程度呢?你崇尚个体自由都会被强烈反驳。

比如我说,催子女结婚生子,表达期望可以,但强制要求就有点僭越。的确有子女向长辈表达过类似意思,可长辈的第一反应却是:“你们不肯生孩子,是不是生理有问题生不出来?”

比如我说,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可以考虑长辈的意见,但根本还是夫妻两人共同决策。

愿意生的,各自抚养,不愿生的,也应尊重。很多杠精质问我:“都像你这么想这么说,真的都不生了,国家怎么延续,民族怎么发展?”我只好微微一笑回复说:“像您这样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名种,一人生十个,替丁克们把指标背了不是更好?”

最绝的是一些男生和他们的家长,看到有人说女性应该保持独立,与其为了婚配委曲求全,不如体会独身的幸福快乐,就像给踩到尾巴似的:“你们怎么可以这么说?优秀女性都不结婚了,男性怎么办,社会怎么办?”

你们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吧,张口社会闭口社会的,男性不够优秀,反过来怪女性不肯迁就?不说自己挫,反过来怪别人挑?走遍天下还有这样的理了?真是社会,社会!

4

不是不给蠢蛋说话的自由,可看到那么多蠢蛋竟然理直气壮,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现一句歌词:确认过眼神,我遇见怼的人。

在相亲网站把单身男女称为“库存”,相亲角里所有人都追求适配而非优秀,家庭聚会开口闭口都是不结婚算什么男人不生孩子算什么女人的大环境里,对女性和男性的物化,恐怕只是开始。

34岁未婚美女被羞辱为“郊区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时是尽头?

想想就又好气,又好笑。

我的主业是聊音乐,关于这个话题,想到一首李宗盛写在1980年代的歌,名字叫《给所有单身女子》。

那个时代的男人,对单身女子是这样说话的:

曾经有人问你你是否感觉寂寞

有话在心里不肯说

你自己曾听过爱情的烦恼太多

谁都没有把握

聪明如你是非何必明说

单身女子的生活还算不错

你何必让爱情迷惑

曾经有人问你你是否感觉寂寞

不要管别人怎么说

好多事情要做好多的日子要过

你有你的寄托

平凡如你是非何必明说

单身女子的生活还算不错

你现在不想让爱情拥有你

你对自己说你要独立生活

说了再爱爱了再说

你期待些什么

除了爱情还有许多

能填满你的寂寞

不要让自己在爱的漩涡

终日悲伤却不知所措

爱的习题你自己会做

你不必别人在旁边啰嗦

等你高兴了再说

说句诚恳的话,这首歌并不高级,无非只是常识:有缘彼此相爱,无缘独自生活。

遗憾的是,过了30年,常识换了一块土壤,仍然是异见。

物化女性,当然也包括物化男性,什么时候是尽头,我不知道。

但我能说的是,看到类似的论调,见一次,怼一次,而对自由观念和个体独立的重申,说一万次,也不嫌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