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未婚美女被羞辱為“郊區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時是盡頭?

1

34歲未婚美女被羞辱為“郊區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時是盡頭?

34歲未婚美女被羞辱為“郊區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時是盡頭?

廣告後面藏著攝像機,記錄相親角家長們的真實反應。

34歲的郭盈光故意沒寫年齡,可很多家長的第一句話問的就是這個。

甚至有一位阿姨在聽完年齡之後甩下一句,“哦,勇氣可嘉”,然後扭頭就走。

出現在相親角的男生廣告裡,通常都要寫收入和住房汽車,而女生首要的則是年齡,再進一步就是皮膚白、長相佳、身材好、性格強、會做飯等等。

在一些家長口中,古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仍是一句無比正確的話。

郭盈光還記錄了家長對她的評價和討論。

比如來自一位大叔對我年齡的嘆息:

“這就來晚了。早3年,都排好長的隊。”

一位老阿叔對我高學歷的捉急:

“你看她讀到碩士,沒什麼用。女孩子不要讀太多書,讀個大專、本科就蠻好的。嫁出去,嫁完生個小孩,也挺穩定的,多好。讀了好多書,把自己都耽誤了,現在很難配,相當難配!”

還有個爺叔把我形容為:

“在這裡,男的就是銀行卡,你有錢,你就可以買房子,所以女的就是房產。你看她,長得還行,又沒結過婚,這個房型還可以。但是她年紀大了,所以她這個房子在郊區。”

朋友因此給我起了個外號:“最美郊區房”。

有時候我寫反對物化女性的文章,很多男性,也包括不少女性,會跳出來嗤之以鼻:“你們這些作者老寫這些有的沒的,嘴碎得要死,煩不煩。”

可是,看到“男的就是銀行卡,女的就是房產”這種論調在全國聞名的相親角里真實地傳播,並經由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繼續輸出,我覺得,這對渴望獨立思想自由的男性和女性,都是莫大的損害和輕蔑。

只要這樣的論調存在,每一句反對的話,都應該堅持說到底。這是我們寫作者的責任。

2

郭盈光的相親廣告上寫了很多動人的特質:英國畢業的藝術碩士,性格獨立風趣幽默,知識分子家庭。

無分男女,這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優點。可在相親市場上,這些卻無足輕重,甚至還成為了“拖累”。

在很多家長眼中,隨著女性的顏值身材和生育可能隨著年齡不斷下行,你越優秀,越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對象。

34歲未婚美女被羞辱為“郊區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時是盡頭?

至於那些獨立女性為之自豪的職業和夢想,在此過程中收穫的優點和成長,培育多年的興趣和愛好,在“好嫁”和“好生養”面前,壓根一文不值。

在這些腐朽又固執的家長眼裡,男性就是賺錢機器,女生就是生育工具。適齡男女配成一對,就是為了消滅單身和傳宗接代而共同努力。你不肯將就?活該剩下。你喜歡同性?有病要治。婚戀不相信眼淚,只相信條件,為了我家兒女的幸福,我都願意他/她假裝有車有房,父母雙亡。

我不能說這種對未婚子女的焦慮和緊張不是出於愛。可即便是愛,這也是病態扭曲的觀念下結出的畸形之愛。

3

在戀愛與婚姻上,我向來信奉自由主義,每個人堅持獨立的自我,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真要如此,導向的結果必然是多元的價值觀。

可“戀愛——結婚——生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到什麼程度呢?你崇尚個體自由都會被強烈反駁。

比如我說,催子女結婚生子,表達期望可以,但強制要求就有點僭越。的確有子女向長輩表達過類似意思,可長輩的第一反應卻是:“你們不肯生孩子,是不是生理有問題生不出來?”

比如我說,生不生孩子,生幾個孩子,可以考慮長輩的意見,但根本還是夫妻兩人共同決策。

願意生的,各自撫養,不願生的,也應尊重。很多槓精質問我:“都像你這麼想這麼說,真的都不生了,國家怎麼延續,民族怎麼發展?”我只好微微一笑回覆說:“像您這樣充滿社會責任感的名種,一人生十個,替丁克們把指標背了不是更好?”

最絕的是一些男生和他們的家長,看到有人說女性應該保持獨立,與其為了婚配委曲求全,不如體會獨身的幸福快樂,就像給踩到尾巴似的:“你們怎麼可以這麼說?優秀女性都不結婚了,男性怎麼辦,社會怎麼辦?”

你們都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吧,張口社會閉口社會的,男性不夠優秀,反過來怪女性不肯遷就?不說自己挫,反過來怪別人挑?走遍天下還有這樣的理了?真是社會,社會!

4

不是不給蠢蛋說話的自由,可看到那麼多蠢蛋竟然理直氣壯,我的腦海裡總是閃現一句歌詞:確認過眼神,我遇見懟的人。

在相親網站把單身男女稱為“庫存”,相親角里所有人都追求適配而非優秀,家庭聚會開口閉口都是不結婚算什麼男人不生孩子算什麼女人的大環境裡,對女性和男性的物化,恐怕只是開始。

34歲未婚美女被羞辱為“郊區房”,物化“剩女”到底何時是盡頭?

想想就又好氣,又好笑。

我的主業是聊音樂,關於這個話題,想到一首李宗盛寫在1980年代的歌,名字叫《給所有單身女子》。

那個時代的男人,對單身女子是這樣說話的:

曾經有人問你你是否感覺寂寞

有話在心裡不肯說

你自己曾聽過愛情的煩惱太多

誰都沒有把握

聰明如你是非何必明說

單身女子的生活還算不錯

你何必讓愛情迷惑

曾經有人問你你是否感覺寂寞

不要管別人怎麼說

好多事情要做好多的日子要過

你有你的寄託

平凡如你是非何必明說

單身女子的生活還算不錯

你現在不想讓愛情擁有你

你對自己說你要獨立生活

說了再愛愛了再說

你期待些什麼

除了愛情還有許多

能填滿你的寂寞

不要讓自己在愛的漩渦

終日悲傷卻不知所措

愛的習題你自己會做

你不必別人在旁邊囉嗦

等你高興了再說

說句誠懇的話,這首歌並不高級,無非只是常識:有緣彼此相愛,無緣獨自生活。

遺憾的是,過了30年,常識換了一塊土壤,仍然是異見。

物化女性,當然也包括物化男性,什麼時候是盡頭,我不知道。

但我能說的是,看到類似的論調,見一次,懟一次,而對自由觀念和個體獨立的重申,說一萬次,也不嫌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