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去爱吧,像个女文青那样

尽情去爱吧,像个女文青那样

1

上周刷屏最多的,恐怕就是“小二姐”和张杨导演的“故事”。

擅长自我营销的人,做什么都能成为爆款:一篇告白,有流量人物背书,有香艳情节点燃,有道德争议辅助,还埋了太多潜力流行梗:108颗佛珠,三毛转世,量子纠缠。

一段疑似偶像与果儿之间的遭遇战,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新解释。难怪有网友要说:好看的皮囊3000一晚,有趣的灵魂把你写成爆款。

当然,这是说笑。不过关于这件事的诸多调侃里,有一件事让我不太满意:文艺(女)青年的污名化。

兴许是看到了三毛与荷西、佛珠与轮回这类关键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女)文青就是矫情。拜托,见过真正的女文青吗,连女文青和女神经都分不清,就别先扣帽子贴标签了。

看到“小二姐”就这件事引网段说:“佛说:前世的一千次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相信我,正常文青的反应一定和你们一样:擦什么擦,我擦!

别拿文青不当人。尤其是恋爱这件事里。

2

新世相以前写过一句话:世道变坏是从取笑文艺青年开始的。

文艺青年被群嘲,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那些拘谨乏味平庸的普通人眼里,文艺青年就是矫情的代名词:有话不会好好说,管旅行叫“净化心灵”,管闲着没事叫“岁月静好”;写信落款不能写“此致敬礼”,要写“法喜自在”;谈恋爱吵个架,不能说“妈的你这人怎么这样”,要说“你冷酷你无情你无理取闹”。

当文艺沦为一具空壳,一种腔调,的确容易叫人嫌弃。但问题本身,并不出在文艺或者文艺青年,只是分寸的错乱和情境的违和。就像普通青年里混杂着大量2B青年一样,文艺青年又何尝没有低阶高端冒牌原版之分。

因为见到一些流俗的“文艺病”,就对文艺青年整体嗤之以鼻,除了暴露自己没见过世面,充斥着武断,也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

3

真正的文艺青年非但不低级,还很可爱。

比如被迫转世的“正版”三毛,在很多人眼里是盲目的文艺青年的偶像,肤浅的流行文化的标志。

可三毛的笔触,有潇洒的自由,也有柔软的天真。这是很多“高级”作者都没有做到的。

比如三毛有本书叫《梦里花落知多少》,讲述荷西死后,她如何度过阴郁和忧愁的人生。里边引了卢前填词的一首老歌:

记得当时年纪小

我爱谈天你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画面很简单,意象很简朴,还有古诗的化用,但仔细体会,有一种单纯的美妙。

后来郭敬明的粉丝因为和庄羽的笔墨官司,在网上大肆洗地,顺便还说三毛抄袭了郭敬明的书名。于是有了一个叫“三毛抄四”的新成语,有兴趣的同学了解一下。

不知道为什么,贸然抨击文艺青年的人,总让我想到“三毛抄四”的粉丝们。

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太有名,我再说几个不那么有名的。

三毛写过不少歌词。

有一首叫《说时依旧》,给林慧萍演唱。

荷西离世后,加纳利海边的家,从幸福的天堂变成了悲伤的源头。三毛只身回到台北,在情感荒芜的季节,意外在街头遇见了当年的初恋舒凡。

爱吗?肯定不是百分之百。不爱吗?当年爱过,现在对爱又如此敏感。

普通人遇见这种事会怎么说?我不知道。但文艺青年三毛是这样写的:

重逢无意中,相对心如麻

对面问安好,不提回头路

提起当年事,泪眼笑荒唐

我是真的真的真的爱过你

说时依旧泪如倾

星星白发犹少年

这句话请你放在心底

放在心底的话,就不用说出来了吧。我懂了,你也懂了,就好了。

还有一首写给潘越云,讲临别的心声,歌名叫《飞》,李宗盛谱的曲。

我不怕,等待你始终不说的答案

但是行装埋了,箱子扣了

要走了,要走了,要走了

这是最后一夜了

面对面的坐着没有终站的火车

明天要飞去,飞去没有你的地方

不舍里的勇敢,决定后的遗憾,几句话就出来了。日常的谁都有过的经历和情绪,放真正的文艺青年这里,寥寥几笔而已。

我想不出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轻蔑嘲笑。

4

很多人的症结,在于分不清个体与整体、表象与本质,就盲目地站队,还觉得自己站的队特高级特彰显身份。

文艺的核心是对浪漫和幸福的憧憬与展示,这压根无关身份,也不分男女。

之前我旦有举办过三行情诗大赛:

[

陌生,爱

我将对你的爱写进每一个微分里

然后积起来

直到无法收敛

我是sin,你是cos

不求平方和,

只求tan

虽然学的是理科,可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文艺青年。

说白了,文艺就是一颗玲珑心。不文艺的恋爱,是寡淡到乏味的。

当你真心地爱慕一个人,怎么会不希望把能够穷尽的所有美好想象和他/她关联起来?当你由衷地去享受爱情,又怎么藏得住对诗情画意的期盼?生日不知道送花,节日不知道写卡片,不清楚他/她的愿望清单,觉得爱情嘛,婚姻嘛,“凑合着过呗还能离咋的”,还有脸嘲笑文艺青年?

一些文青的矫揉造作,当然不足取。但理解不足取之后,正确的方向不是“做什么别做文艺青年”,而应该是“如何做一个得体的文艺青年”。

每个人心里都有文艺的种子。就像小时候看星空会想我们从哪里来,长大了遇见一个人会想他/她此刻在做什么。可风雨会弥漫,土壤会贫瘠,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种子破土发芽的那一刻。

但愿你都能守住自己文艺的那一面。生活琐碎,现实磨人,文艺一点,有时也是对自己好一点。

至于爱情,尽情去爱吧,像个真正的女文青那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