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情去愛吧,像個女文青那樣

盡情去愛吧,像個女文青那樣

1

上週刷屏最多的,恐怕就是“小二姐”和張楊導演的“故事”。

擅長自我營銷的人,做什麼都能成為爆款:一篇告白,有流量人物背書,有香豔情節點燃,有道德爭議輔助,還埋了太多潛力流行梗:108顆佛珠,三毛轉世,量子糾纏。

一段疑似偶像與果兒之間的遭遇戰,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新解釋。難怪有網友要說:好看的皮囊3000一晚,有趣的靈魂把你寫成爆款。

當然,這是說笑。不過關於這件事的諸多調侃裡,有一件事讓我不太滿意:文藝(女)青年的汙名化。

興許是看到了三毛與荷西、佛珠與輪迴這類關鍵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女)文青就是矯情。拜託,見過真正的女文青嗎,連女文青和女神經都分不清,就別先扣帽子貼標籤了。

看到“小二姐”就這件事引網段說:“佛說:前世的一千次回眸,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相信我,正常文青的反應一定和你們一樣:擦什麼擦,我擦!

別拿文青不當人。尤其是戀愛這件事裡。

2

新世相以前寫過一句話:世道變壞是從取笑文藝青年開始的。

文藝青年被群嘲,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在那些拘謹乏味平庸的普通人眼裡,文藝青年就是矯情的代名詞:有話不會好好說,管旅行叫“淨化心靈”,管閒著沒事叫“歲月靜好”;寫信落款不能寫“此致敬禮”,要寫“法喜自在”;談戀愛吵個架,不能說“媽的你這人怎麼這樣”,要說“你冷酷你無情你無理取鬧”。

當文藝淪為一具空殼,一種腔調,的確容易叫人嫌棄。但問題本身,並不出在文藝或者文藝青年,只是分寸的錯亂和情境的違和。就像普通青年裡混雜著大量2B青年一樣,文藝青年又何嘗沒有低階高端冒牌原版之分。

因為見到一些流俗的“文藝病”,就對文藝青年整體嗤之以鼻,除了暴露自己沒見過世面,充斥著武斷,也並沒有什麼高明之處。

3

真正的文藝青年非但不低級,還很可愛。

比如被迫轉世的“正版”三毛,在很多人眼裡是盲目的文藝青年的偶像,膚淺的流行文化的標誌。

可三毛的筆觸,有瀟灑的自由,也有柔軟的天真。這是很多“高級”作者都沒有做到的。

比如三毛有本書叫《夢裡花落知多少》,講述荷西死後,她如何度過陰鬱和憂愁的人生。裡邊引了盧前填詞的一首老歌:

記得當時年紀小

我愛談天你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

風在林梢鳥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裡花落知多少

畫面很簡單,意象很簡樸,還有古詩的化用,但仔細體會,有一種單純的美妙。

後來郭敬明的粉絲因為和莊羽的筆墨官司,在網上大肆洗地,順便還說三毛抄襲了郭敬明的書名。於是有了一個叫“三毛抄四”的新成語,有興趣的同學瞭解一下。

不知道為什麼,貿然抨擊文藝青年的人,總讓我想到“三毛抄四”的粉絲們。

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太有名,我再說幾個不那麼有名的。

三毛寫過不少歌詞。

有一首叫《說時依舊》,給林慧萍演唱。

荷西離世後,加納利海邊的家,從幸福的天堂變成了悲傷的源頭。三毛隻身回到臺北,在情感荒蕪的季節,意外在街頭遇見了當年的初戀舒凡。

愛嗎?肯定不是百分之百。不愛嗎?當年愛過,現在對愛又如此敏感。

普通人遇見這種事會怎麼說?我不知道。但文藝青年三毛是這樣寫的:

重逢無意中,相對心如麻

對面問安好,不提回頭路

提起當年事,淚眼笑荒唐

我是真的真的真的愛過你

說時依舊淚如傾

星星白髮猶少年

這句話請你放在心底

放在心底的話,就不用說出來了吧。我懂了,你也懂了,就好了。

還有一首寫給潘越雲,講臨別的心聲,歌名叫《飛》,李宗盛譜的曲。

我不怕,等待你始終不說的答案

但是行裝埋了,箱子扣了

要走了,要走了,要走了

這是最後一夜了

面對面的坐著沒有終站的火車

明天要飛去,飛去沒有你的地方

不捨裡的勇敢,決定後的遺憾,幾句話就出來了。日常的誰都有過的經歷和情緒,放真正的文藝青年這裡,寥寥幾筆而已。

我想不出這樣的人,有什麼值得輕蔑嘲笑。

4

很多人的癥結,在於分不清個體與整體、表象與本質,就盲目地站隊,還覺得自己站的隊特高級特彰顯身份。

文藝的核心是對浪漫和幸福的憧憬與展示,這壓根無關身份,也不分男女。

之前我旦有舉辦過三行情詩大賽:

[

陌生,愛

我將對你的愛寫進每一個微分裡

然後積起來

直到無法收斂

我是sin,你是cos

不求平方和,

只求tan

雖然學的是理科,可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文藝青年。

說白了,文藝就是一顆玲瓏心。不文藝的戀愛,是寡淡到乏味的。

當你真心地愛慕一個人,怎麼會不希望把能夠窮盡的所有美好想象和他/她關聯起來?當你由衷地去享受愛情,又怎麼藏得住對詩情畫意的期盼?生日不知道送花,節日不知道寫卡片,不清楚他/她的願望清單,覺得愛情嘛,婚姻嘛,“湊合著過唄還能離咋的”,還有臉嘲笑文藝青年?

一些文青的矯揉造作,當然不足取。但理解不足取之後,正確的方向不是“做什麼別做文藝青年”,而應該是“如何做一個得體的文藝青年”。

每個人心裡都有文藝的種子。就像小時候看星空會想我們從哪裡來,長大了遇見一個人會想他/她此刻在做什麼。可風雨會瀰漫,土壤會貧瘠,不是每個人都能等到種子破土發芽的那一刻。

但願你都能守住自己文藝的那一面。生活瑣碎,現實磨人,文藝一點,有時也是對自己好一點。

至於愛情,盡情去愛吧,像個真正的女文青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