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抱犢崮

昨天上午,接表弟之邀約,一行四人驅車直奔抱犢崮景區遊玩.

抱犢崮位於棗莊, 臨沂兩市交界處,又名抱犢山.相傳東晉時道家葛洪(字牙川,號抱朴子)曾在山下投簪棄官,抱一牛犢上山隱居,墾荒種地,修身養性,"浩氣精淳,名聞帝闕"皇帝敇封葛洪為抱朴真人,又因山頭四周陡峭,山頂平整,故名抱犢崮.

距離景區還有數里,抱犢崮特有的輪廓就映入眼簾.沿著綠樹掩映的通道,車很快駛進景區停車場.
進入檢票口右轉便是"孔雀園".未進其園先聞其聲,繞過迴廊,尋著"啊啊"的鳴叫聲眼前豁然出現一片洞天,彷彿一下子走進森林裡.高大茂密的樹木遮天蔽日,涼風習習,身上熱汗頓覺無蹤.拾級而上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孔雀悠然自在,或散步或打盹或展開那美麗的羽毛向我們炫耀.就在讚歎之餘不時有聲音掠過,抬頭望去,有被驚擾到的孔雀早已穩穩的落在不遠處的樹杈上,警覺地望著你..

隨著深入你會發現,孔雀園不僅僅只有孔雀,,鴕鳥,鹿等珍禽異獸,還有貴妃雞,元寶雞,鵝等等,在鴕鳥棲息處還看見一隻白孔雀正舒展著潔白的羽毛,我欣喜的伸手撫摸它快速收攏並立刻躲開.

因兩位表弟還在外面等著,我倆不敢耽誤太久,大略看看匆匆返回。回到入園處,被迫放下撿到的一根羽毛,在難捨最後一眼的回望中依依不捨的離開。

出了孔雀園順道前行,山勢越來越陡峭,樹木也越發茂盛稠密,風氣如秋,陽光如縷。抬頭望去,這些大樹像是橫斜在半空中,一道道一根根,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直或彎,那景象甚是壯觀。山體所見之處皆被茂盛的植被覆蓋,有些植被還爬到樹幹上,形成特別有趣的景象。

走過道觀,迂迴幾處陡崖,光線逐漸明亮起來,之前看到的樹木種類不見了,周圍全是松柏,松柏不算粗壯倒也蒼勁挺拔,鬱鬱蔥蔥.

通往崮頂的石階依山勢而砌,或陡或緩,或直或彎.彎道處修有石凳供遊人小憩.修建石階的工匠們把那些擋在路中間的松柏都保留了下來,這些樹的樹幹特別光滑,是經常摩擦所致.它們的存在讓精疲力盡的遊客有個外力作用,既能緩解遊客的疲勞又保持了原貌,可見他們考慮之周到用心之良苦.

爬了不多久,肥胖的表弟敗陣而回,我和老公,姨弟三人繼續前行.途中遇見一對坐在石凳上休息的夫妻,女士問我爬沒爬過這山,前面還有多遠?當被告知還有三分之二的路程時,女士臉上露出退卻的表情.姨弟在前方大聲叫喊"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能返回,快爬!".我幾次回頭張望,再也沒看到兩個人的身影,可能真的也返回去了.


就在我們猜測前方還有多遠的時候,那個出售茶水小吃的平臺忽然出現在眼裡,小平臺的出現意味著已經接近崮頂.在此喝完水,短暫休息一下作最後衝刺.爬在最陡峭最危險的陡梯上要格外小心,手緊抓護欄一階一階小心翼翼,不能分心或四下張望,否則有滑倒跌落下來的可能.在稍寬闊的轉彎處,一巨石柱突然出現在眼前,它巍然屹立,直入雲霄,為險峻的頂峰增添幾分奇觀.

爬上中天門,真的體會到杜甫的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極目遠眺,群山起伏,連綿不斷,千山萬壑皆在腳掌之下.近處的村落,紅瓦白牆,整齊有序,樹木參差,青翠欲流,不規則的麥田微青泛黃,大大小小,深深淺淺,自然形成一幅幅丹青妙手也難以繪畫的絕美景色.

聽松濤陣陣,像在嗚咽像是訴說.踏著英雄的鮮血與忠骨,思緒萬千,心裡久久不能平靜,耳邊彷彿又傳來那場戰役的廝殺與炮鳴.

返回的途中我沉默了許多,之前的歡愉被緬懷先烈的思緒所代替,下山的路似乎一下子長了。。。。。

閒暇邀約遊抱犢,目撫蒼松難平緒.

陣陣撕殺耳邊餘,多少英烈血染土。

願做此山一叢綠,根扎崖隙迎風舞。

白日滴翠醉遊人,夜景無人伴忠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