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数又做调整,为什么挣得少反而要多缴了?

近期,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公布了2018年的社保缴费基数。每年从7月1日起都是一个新的社会保险年度,而社保缴费基数的变化,无疑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平均工资的增长,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上调,那么,当其落实到我们个人时,我们的工资收入又会发生多大的变动呢?

社保基数又做调整,为什么挣得少反而要多缴了?

以首都北京为例,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之后不久公布的社保缴费基数也以8,467元领跑全国,较之去年增加了9.90%。而北京也是目前唯一达到8,000元的地区,紧随其后的就是上海和天津。

一般来说,工资越高,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高。但是社保基数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社保费都会增加。根据人社部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社保费的基数是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缴费的基数是自己的工资。当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60%时,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均工资的300%缴费。

社保基数又做调整,为什么挣得少反而要多缴了?

依然以北京为例,由于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为8,467元,假设小王的工资为5,000元,工资水平低于平均工资的60%,则小王要按照月平均工资的60%的基数缴纳社保。而如果他的工资为30,000元,工资水平超过平均工资的300%,那么小王就要按照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基数缴纳社保。

当然,大多数职工还是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缴纳社保的,如果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没有上涨,那么你的社保缴费就不会增加。而对于少数工资收入偏高和偏低的参保职工,则要按照人社部门每年公布的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作为自己的缴费基数,随着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提高,这部分人的社保费则会增加。

那么这样一来,如果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不断上涨,而个人工资却没有上涨的话,不就意味着到手的工资会白白减少吗?

社保基数又做调整,为什么挣得少反而要多缴了?

这主要是国家统筹考虑了参保者退休后的待遇所做出的决定。由于社会保险实行权利义务相对应,参保人员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特别是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与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或多或少都会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对于少数低工资且工资上涨慢的职工来说,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感觉低收入人员反而“多缴”,高收入人员反而“少缴”。不过,近年来,国家已将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范围扩大到灵活就业人员,以适当缓解困难群体的缴费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