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死”离中国还有多远

日本的垃圾清理工,经常会从垃圾堆里清理出码放的整整齐齐的现金,多的有几千万日元。原来附近有老人去世,当邻居和相关部门发觉老人已经不在了,去给老人收尸时没有仔细检查,连同老人遗物一并当垃圾处理。老人有后代的,通知儿女领取,没有后代就归国家。

这些老人在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有的是儿女顾不上,有的是一生没有婚娶,经常死后好长时间才被发现,有的尸体已经腐烂生蛆。他们一个人生活,也不和人来往,也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他们都不缺钱,经常跑银行嫌麻烦,就把现金取回来放在身边,用着方便。

他们是最孤独的一群人,在一个以工作和成功为导向的社会里,有的人在年轻时把青春贡献给了事业,最后落得孑然一身;有的老人子女在职场拼杀无暇顾及;有的儿女为了精彩的人生,亲情就成了必须要割舍的累赘。据统计每年日本的孤独死在3万人左右。

日本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是世界上最完备的,但这是指的物质充裕的一方面,在老年人所需要的亲情方面,又是极度匮乏的。总的感觉是资本主义社会不提供亲情,一个人从年幼到年老所获得的亲情是逐渐减少的,以至于到老年的时候,死在孤独之中。

中国的情况也类似,养老院无人探望的老人,精神上每天所经受的煎熬可能到死那天才能解脱。我经常开车路过一家养老院,这家养老院有5层楼高,临街的窗户全部用钢棍封死,这就说明老人有自杀的倾向。

我们社区有个退休老干部,老伴死后独居,有三个女儿,但是都不愿意把他接过去一起生活,也很少探望。老人经常在家里痛哭流涕,独居的孤独感每天侵扰着他。最后他和本社区一个年龄相仿的独居老太生活在一起,但所得到的亲情关怀和他以前的家庭远远不能比,有一天他拄着拐杖去领工资,死在了银行门口。

因为社会的价值导向就是事业、成功、钱!有了钱以后就有了所谓的生活质量、奢侈品、名车、豪宅、出国旅游或是定居。

名贵的商品消费等同于幸福!

事业、成功、钱,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把精力用于亲情和孝道是没有出息的事情,也是没有回报的事情。成年人为了事业的成功而牺牲亲情,则被看做可贵的品质,是完全应该的。

马云说过一句话“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都是没有出息的孩子”,就是这种价值观的最好解释。有责任心的父母甚至会鞭策孩子,要努力奋斗,我们年老不会拖累你们!

在这种畸形价值观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被抛到了亲情荒岛上,最终的结果是为社会生产了更多的商品和物质财富。

亲情缺失在社会底层和中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在真正的富人阶层,他们有资源有能力把自家人的生活安排的很好,亲情是富裕而又满足的。也就是说:社会上真正有生活质量的是富豪阶层,他们什么都不缺,拥有很多钱而又没有付出亲情代价。

还有很多人经商实际挣的是熟人圈的钱,生人不买他的帐,营销对象首先是自家亲戚,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拿亲情换现金。这都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和亲情的缺失。

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权利和资本的条件,又没有特殊的技能,要想获得钱财,往往要付出亲情代价,这点几乎是肯定的。

只要社会不转型,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有更多的人最后孤独死,亲情成为昂贵的奢侈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