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死”離中國還有多遠

日本的垃圾清理工,經常會從垃圾堆裡清理出碼放的整整齊齊的現金,多的有幾千萬日元。原來附近有老人去世,當鄰居和相關部門發覺老人已經不在了,去給老人收屍時沒有仔細檢查,連同老人遺物一併當垃圾處理。老人有後代的,通知兒女領取,沒有後代就歸國家。

這些老人在去世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有的是兒女顧不上,有的是一生沒有婚娶,經常死後好長時間才被發現,有的屍體已經腐爛生蛆。他們一個人生活,也不和人來往,也很少受到別人的關注。他們都不缺錢,經常跑銀行嫌麻煩,就把現金取回來放在身邊,用著方便。

他們是最孤獨的一群人,在一個以工作和成功為導向的社會里,有的人在年輕時把青春貢獻給了事業,最後落得孑然一身;有的老人子女在職場拼殺無暇顧及;有的兒女為了精彩的人生,親情就成了必須要割捨的累贅。據統計每年日本的孤獨死在3萬人左右。

日本的社會保障和養老體系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但這是指的物質充裕的一方面,在老年人所需要的親情方面,又是極度匱乏的。總的感覺是資本主義社會不提供親情,一個人從年幼到年老所獲得的親情是逐漸減少的,以至於到老年的時候,死在孤獨之中。

中國的情況也類似,養老院無人探望的老人,精神上每天所經受的煎熬可能到死那天才能解脫。我經常開車路過一家養老院,這家養老院有5層樓高,臨街的窗戶全部用鋼棍封死,這就說明老人有自殺的傾向。

我們社區有個退休老幹部,老伴死後獨居,有三個女兒,但是都不願意把他接過去一起生活,也很少探望。老人經常在家裡痛哭流涕,獨居的孤獨感每天侵擾著他。最後他和本社區一個年齡相仿的獨居老太生活在一起,但所得到的親情關懷和他以前的家庭遠遠不能比,有一天他拄著柺杖去領工資,死在了銀行門口。

因為社會的價值導向就是事業、成功、錢!有了錢以後就有了所謂的生活質量、奢侈品、名車、豪宅、出國旅遊或是定居。

名貴的商品消費等同於幸福!

事業、成功、錢,是社會主流價值觀。把精力用於親情和孝道是沒有出息的事情,也是沒有回報的事情。成年人為了事業的成功而犧牲親情,則被看做可貴的品質,是完全應該的。

馬雲說過一句話“在父母身邊的孩子,都是沒有出息的孩子”,就是這種價值觀的最好解釋。有責任心的父母甚至會鞭策孩子,要努力奮鬥,我們年老不會拖累你們!

在這種畸形價值觀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被拋到了親情荒島上,最終的結果是為社會生產了更多的商品和物質財富。

親情缺失在社會底層和中產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在真正的富人階層,他們有資源有能力把自家人的生活安排的很好,親情是富裕而又滿足的。也就是說:社會上真正有生活質量的是富豪階層,他們什麼都不缺,擁有很多錢而又沒有付出親情代價。

還有很多人經商實際掙的是熟人圈的錢,生人不買他的帳,營銷對象首先是自家親戚,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拿親情換現金。這都導致了人際關係的疏遠和親情的缺失。

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權利和資本的條件,又沒有特殊的技能,要想獲得錢財,往往要付出親情代價,這點幾乎是肯定的。

只要社會不轉型,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有更多的人最後孤獨死,親情成為昂貴的奢侈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