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飄零23載 而立之年才回家

走失飘零23载 而立之年才回家

走失飘零23载 而立之年才回家

6月18日,端午節。上午9:21,大雨紛紛,一輛從東莞開來的大客車,停在了臨泉汽運西站,一批志願者和公安幹警迎來了一名7歲時走失,離家23年的小夥子王彪。

王彪的老家在臨泉縣陳集鎮東王營村。少小離家老大回,但回來時,由於沒有身份證,乘不了火車,他只得乘坐大巴車,遠途顛簸返鄉。

結束了多年乞討、流浪、漂泊的生活,王彪終於見到了親人,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幼年走失,顛簸流離23年

王彪的經歷非常不幸。由於爸爸嗜賭、母親精神失常,幼年的王彪和姐姐被寄養在姑姑家。之後,姐弟倆被先後送走,隨人乞討度日。

姐姐王玲回憶,她9歲在四川瀘州乞討時,遇見過乞討的弟弟,那時王彪7歲。

看到弟弟身上有瘡、皮癬,她立即跑到藥店用乞討的錢買了藥,但是回到原處時已不見了弟弟。這是姐弟倆最後一次相見。

由於上了幾年學,有點文化,王玲後來還是自己回到了老家,而弟弟的命運更糟。

王彪回憶,他後來被送到東莞,住在山上的窩棚裡,整天出來乞討,乞討少了就要捱打。至今,他身上還留有被菸頭燒傷的烙印、鞭子抽打的傷痕。

一次,他隻身外出乞討,回去的途中迷了路。從此,他獨自一人,顛簸流離度日。

慢慢長大的王彪,靠討飯、撿垃圾生活多年。到了十七、八歲,他開始去給人打工。但是,由於沒有身份證,他經常被人拒絕,只能到不正規的小廠做短期工,工資很低。

由於沒有固定工作,常年漂泊,生活難以保障,30歲的王彪還沒有女朋友。

思鄉之情從未停止,求助志願者尋家

儘管身居異地,從小到大隻身生活,但是王彪仍然操著濃濃的鄉音。

這些年來,王彪一直想家,曾找人給家裡寫過信,但因為記不清家庭地址,寄信後杳無迴音。

曾有東莞當地人要收留他,但是他不幹,一心想著找根、回家。

他曾電話諮詢過倪萍主持的央視尋親節目組,但是因為記憶模糊而無果。

今年初,有人建議王彪通過“寶寶回家”網站尋親。王彪便請朋友代勞,登記了尋親信息。

1月16日,“寶寶回家”網站的志願者淡雅寧靜聯繫了他。一點一滴的交談中,王彪想起了家鄉是臨泉縣石家莊mayin(g)大隊,說爸爸叫金德,姐姐叫小冷,自己的小名叫彪彪。

志願者牽線,王彪與家人團聚

1月22日,王彪的疑似家人出現了。

原來,他是王彪住在宋集鎮瑤池村的姑父李玉民。他將王玲的照片發給了志願者,經過比對發現,王玲與尋家的王彪的面相極為相似。

在後來的DNA比對中,由於父親已於2014年去世,王玲只能採集母親的血樣與王彪的比對。5月11日,好消息傳來,王彪的DNA與疑似母親的比對成功。

6月18日,身穿紅衫的志願者和冒雨而來的警察來到臨泉汽運西站,等候回鄉的王彪。

“家鄉變化太大啦!”坐在回家的車上,王彪一路讚歎。熟悉的景物勾起了他兒時的記憶:這個學校還在,這個池塘我釣過魚,這條小溝我下去捉過青蛙……

一家人團聚,王彪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他先後到了姑姑家、舅舅家,見到了姑姑、姑父、姐姐、媽媽、姥姥、叔叔等親人。“無論如何,我都不會離開家了。”王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