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货币为什么是银本位不是金本位?

圣界文化传播

说来也巧,确立了东西方“银本位”和“金本位”的这两人咱们都认识。确立了“金本位”的第一人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这是他晚年做的事情,确立了中国“银本位”的则是“世间已无张居正”中,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

最早,白银在我国并不是主流的货币——因为中国没啥银矿资源,没有那么多的银子用来作为通用货币。银子在早期都是赏赐给大臣的,民间喝个酒买个菜什么的,用的都是铜钱,很少掏出银子。后来唐朝的丝绸之路贸易里算是攒了点银子,结果到了宋朝战败的白银赔款又赔得差不多。

不过从十六世纪起,有了一个转折。十六世纪起,西方的新航线发掘了大量的白银,那时全世界85%的白银都出自美洲;几乎同一时期,日本银矿开采量也开始出现激增。这些新增的银子通过海上贸易,大部分都流入了中国这个需求巨大的市场。

银子有了,只差国家以法定形式把银本位确定下来。于是在万历九年,张居正改革的的“一条鞭法”拉开了银本位的序幕。

历史书上学过的“一条鞭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赋役折以银计算,意味着白银从贵重商品变成了货币形态。由此“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朝野率皆用银”,中国长达500年的白银时代就这样到来。


亚欧研究寮

银本位制度的确立,不是从晚清才开始的。从明代中期,中国就正式确立了银本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以前实行的是复本位制度。贵金属和铜同时承担货币职能。由于贵金属的数量较少,日常使用也不方便。所以以铜铸钱,作为小额货币承担流通职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是宋代纸币出现的重要原因。但是元代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影响了纸币的信誉。明代早期虽然也发行纸币,但政府拒绝民间纸币缴纳赋税。因此纸币逐渐被民间废弃。这就是为什么纸币虽然在中国最早出现,但却没有持续发展。明代中期恰逢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拉美。拉美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白银产区。拉美产出的白银通过贸易途径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并最终在中国沉淀下来。以这些白银为基础,中国最终确立了银本位。

至于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银作为基础货币,而不是黄金。主要的原因应当和黄金的储量有关。中国古代经济史有一个悬案,汉代黄金之谜。根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期皇帝把巨额的黄金赏赐给功臣。但这些黄金在两汉之后突然消失了。两汉以后历代的黄金储量都不高。这就意味着黄金非常昂贵,不能承担货币的流通职能。

另外必须要指出的是,西方国家在近代形成的金本位制度是和纸币联系在一起的。这意味着黄金仅仅是纸币发行的储备而已。简单的来说就是对于黄金的需求相比直接使用它作为货币要少得多。中国在明代中期形成的银本位制度是一种单纯的金属货币本位制度。与纸币无关。

近代以后,一直到民国政府法币改革以前,中国依然是银本位。法币改革之后,国民政府宣布法币挂靠英镑。形成了金汇兑本位制。这是金本位的一种。因此从整个近代来看,中国前大半段时间银本位,后一小段时间是金本位。

另外,稍微解释一下金本位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第一是金币本位制。指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持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到银行兑换等额的黄金。这是早期金本位的主要形式。第二是金块本位制。指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持一定金额的银行券到银行兑换指定分量的黄金。简单的理解就是只能按照一定单位兑换黄金。比如一次只能兑换一盎司,不能多也不能少。第三是金汇兑本位制。指的是某一种货币本身不以黄金作为储备发行,而是以另外一种以黄金作为储备的货币为储备。比如民国的法币,不能直接到银行兑换黄金。但可以按照政府牌价兑换英镑,然后以英镑兑换黄金。


zyb38537240

银子呀,想必大家看到银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古装剧中,猪脚们吃饭住店,随手扔一垫银子“小二,切两斤牛肉,上一坛酒来”...从影视剧中,我们能知道银子是硬通货,计量单位是“两”,什么哪个大官贪污了多少多少万两啦之类。即便是非实物金银,各大票号的银票,也是基于银本位的基础上,赋予银票的购买能力,拿着银票可以在票号兑换相应单位的银子。

但其实在明代中期之前,由于国内金银的产量小,中国金银矿藏相对贫乏,据明、清史籍所载银课收入数字计算,自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以来百余年间,中国白银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万两左右,清代前期约20万两左右,较之美洲、日本、 欧洲只不过是个零头而已,金银无法支撑足够的商品流通,比如宋代官员俸禄,以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为例,其为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即计量物为铜钱、绢布、粮食等。而到了明清,则以银为计量物,如清代的官员: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

上述现象表明,明代中期以后,银子才作为常见的流通货币使用,银子正式作为银本位货币。究其原因,明后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开始,银子作为贵金属,可实现国际支付功能,国内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导致大量的贸易顺差,国内的银存量大增。同时,由于银子的固有流通属性,其可自由铸造和自由熔炼,也包括银的自由进出口、自由兑换,无论是明代到清晚期以前的银两本位还是清末到民国初年的银币本位,铸币权都不是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的,各个地方政府,甚至一些商号都在大量铸造银两和银元,外国输入的银币例如“鹰洋”也完全直接流通,甚至成为交易结算的标准单位。

而金子和前面银子说的一样,量小,流动性少,无法满足商品的流通需求,故而金未能成为本位币。


窝下——赣南客家小村

中国历史上只有东汉之前有大量黄金,不管是记载还是考古,都证实当时黄金比较多,东汉之后就一直缺金银。这些黄金去哪了?众说纷纭,有说因为大一统的建立,商贸受到抑制,黄金作为通用货币流通去了商业更发达的地区了。也有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财富向富人集中,很多都埋到墓葬里了。还有说汉朝贸易逆差去了西域。

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结果是明确的,唐宋都缺金银,铜钱甚至铁钱才是常态。外国很多收藏家收藏的钱币,大量是金币银币,但收藏的中国钱币大多只有铜币,因为很少用金银铸币,大多论重量来的。

银重新走上一线,要到晚明,随着全球贸易发展,中国因为出产丝绸、茶叶、瓷器这三样热门货物,大量日本、美洲产的白银流入明国,中国迎来了“白银时代”。一直到满清结束,白银依然是大宗交易的货币。

为什么不选黄金?因为手头没有多少黄金,但有大量白银。这种情况下,强行金本位,那就不是发行货币而是发行空气。用银本位则可控的多。

这件事说明,满清还有起码的谨慎,不胡乱发行货币。不像现在的世界,哪怕是美帝,其货币也一直在超发状态。之前一些日欧国家甚至到了负利息状态。

失去金银的约束后,这些人真的是为所欲为了。


寻常味

中国古代白银产量不高,黄金产量夜不高,但价值还是有的,自从蒙古帝国建立后,大元就形成了银本位制度,白银进入货币流通领域,自此元明清三代都是采用这种白银通货,这个是民间自发的一种方式。

进入近代后,因为黄金很少而白银较多,还是选用了银本位制度。


帝国历史观察者

银本位元朝就开始的主要是因为银子稀有,当时政府还发行的有银票和其它货币,银票可以兑换银子,银票是为了携带方便而产生,到了明朝民间开始以实物银子作为货币流通的,据说是明朝每逢新皇帝登基就要废掉旧币,由于当时的交通和信息不像现代这么发达,国土面积又大,等到朝廷的诏令发布到全国各地老百姓得到消息已经过了一年半载,可是老百姓手里的旧货币已经不能使用,后来逼的民间就直接用实体银子进行交易代替货币,一直延续到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