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样貌

夜读|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样貌

夜读|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样貌
夜读|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样貌

郑渊洁在一次大使茶叙会上做过主题为《如何让孩子成为学霸》的演讲,演讲中他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的女儿没上过幼儿园,没学过算数。入学报名的时候,老师问小姑娘二加二等于几,她摇了摇头。

老师诧异,郑渊洁更诧异,“你们学校不教二加二等于几吗?”郑渊洁的女儿在小学二年级之前,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游。到初二时,来到了中游。

初二开始发力,到高三毕业时,成绩已经是全校第一了。

郑渊洁的女儿高中毕业时的IB考试成绩全校第一,被美国六所顶级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并获得了40万元的奖学金。

郑渊洁有个比喻说得特别好,他认为如果家长把孩子的寿命预估比较短,那孩子的人生就是一场短程竞赛,自然要早点发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比较长,那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起跑时是否领先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想大多数人的一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起点在哪里,我们个人无法选择,而当我们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认知前行,选择是否要在前行中不断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写道: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的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

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物资、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改变和成长。

成长型思维者并不认为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卓越非凡,他们只是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

夜读|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样貌

前一段时间,易烊千玺在微博上以#18岁读的书#为话题,晒了自己的一些读书感受。

余华得知易烊千玺喜欢自己的作品之后,给千玺和年轻一代写了一封信。

致千玺同学和年轻一代的朋友们:你们是得天独厚的一代人,你们身处这样的时期:未来已经来到,过去还没过去。

你们要有野心,野心能让你们情绪饱满思想活跃,能让你们即使过了这个村仍然会有这个店。

这里的野心,就是让年轻人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能,突破自身的上限,创造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

这正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所认可的生活法则,他们不怕面对难以避免的失败,不怕前进路上的挫折。

他们愿意去尝试,他们喜欢迎接挑战,也敢于去承担一切未知的结果。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因为万分之一的希望而充满斗志;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却会在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中忧心忡忡。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教授是个“科学顽童”。

有一年他去巴西讲学,结识了当地的一只桑巴乐队。

费曼觉得这很有趣,他以前学过打鼓,懂点皮毛,便想跟他们学习打鼓。乐队的人看他这么真诚,就收下了这个徒弟。

费曼练得很刻苦,但开始的成效并不怎么好,由于技术不过关,怎么都打不出巴西本土的味道。

乐队成员说他总喜欢天马行空地自由发挥,所以表现得不及格。

如果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开始怀疑自己,感到灰心丧气,并带着沉重的心情循规蹈矩地进行训练。

而费曼却拥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依旧坚持自己的风格,并在日夜的练习中将这种风格展现到了极致。

准备参加游行演出的前几天,他再次给乐队的“师傅们”进行了表演。

不断挖掘潜能,不断尝试,才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惊喜常常出现。

而如果将他人的评价当做衡量自己才华和价值的标准,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使你无法继续前行。

当代智力研究领域的权威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人类的某项专长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决定的,而是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获得的。”

成长型思维者对此坚信不疑,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点,这给他们带来了坚定的信念和学习的激情。

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能够提升自己的事情上,而并不那么热衷于证明本身。

夜读|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样貌

有一期《了不起的匠人》介绍了漆雕艺术家文乾刚老师,短篇开头写道:

接受系统的西方美术和雕塑教育后,文乾刚却开始接触发展了千年的剔红。

保持着爱玩儿的性格,不断尝试为剔红引入时代审美和新的技术,让这项古老的技艺走得更远。

文乾刚15岁开始学习漆雕,他的作品受邀在北京APEC会场展出,打造了属于中国的专属奢侈品。

77岁的文乾刚,热爱户外骑行,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photoshop、CAD用得比年轻人还溜到。

保持年轻的心态,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向上,才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丧失生命力。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是能够一眼看到底的。

你不去挖掘潜能,就是在尚未老去前,向命运举手投降,直接葬送掉了一生的幸福。

《破产姐妹》里有句话说得好:“DNA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但不能决定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是什么不能改变,但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则在一直变化着。”

这种变化就是人生最有魅力的地方,你不能确定它会变成什么样,但如果你坚信它会越变越好,那便会越来越好。

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比奈认为,一开始聪明的人不一定到最后还是最聪明的。

也就是说,那些一开始资质不高的人,在充分挖掘了潜能之后,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卓越的人。

就像郑渊洁老师所说,人生是场漫长的马拉松,分配好体力,稳步前行才是正确的选择。

多去培养一下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即使你做不到百分百的完美,至少还可以争取到一个美好的生活。

有人问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思维模式是天性中固定不变的一部分吗?”

她回答道:思维模式是个性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你是可以改变它的。在知道存在两种思维模式后,你就可以开始考虑用一种新的方式应对问题。

人们告诉我,一旦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痛苦中,他们会在各种消极时刻埋怨自己:错过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被失败贴上了标签,或者因为事情仍需努力而感到泄气。

然后他们切换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确保自己会抓住挑战之机,从失败中学习,并继续努力。

既然已经知道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人生的积极意义,那就在你感到失意消极时,及时切换到成长型思维模式吧,你会发现没什么可绝望的。

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谁知道一年后,三年后,十年后的你会收获怎样的精彩呢。

为了不让那时的自己感到失望,现在就开始努力谱写你梦想中的人生篇章吧。

夜读|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样貌

本期主播:拉巴卓玛

夜读|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样貌

推荐倾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