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太子:古代的佛系太子

昭明太子:古代的佛系太子

老叫兽:众望所归。

小石君:如有神助。

昭明太子可谓史籍中最无可挑剔的太子。

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人们给他的都是五星好评。

昭明太子的一生,都笼罩在烟云缭绕的传奇之中。

他的父亲梁武帝因为受不了南齐皇帝的暴虐,想要造反。

梁武帝起兵的那年三十八岁,但到那时为止,他一直没有子嗣。

对于想当帝王的人而言,东宫空虚,往往是乱国之因。

梁武帝为此很忧心。

然而就在他和齐军的战争进入生死关头,两军对峙于长江中下游时,昭明太子萧统忽然出生。

而儿子一出生,南齐皇帝就突然暴亡,梁朝不战而胜。

更神奇的是,此后的短时间内,梁武帝连得八子,可以说家国天下安定,事业后继有人。

梁国的兵马顺利攻入了南齐都城建康。

不久,萧衍逼迫齐和帝“禅位”给自己,建立了大梁。

南梁建立后,朝野上下都认为萧统不仅仅是萧衍的幸运星,更是“天命所集”。

于是,激动的萧衍建国方半年,就下诏立一岁的萧统为太子。

这位太子萧统,也没有辜负梁武帝和臣民们的厚望。

在当时,天下人一致认为他是尧舜再世,我华夏终于将要大同。

昭明太子萧统,德行兼备,至孝至仁,恭谦好学,才华横溢。

他三岁受《孝经》,五岁遍“五经”,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十几岁就尽通经义,善作诗文,成为一代才人。

除了天资聪颖,后来的史书还不吝言辞的对萧统的美貌进行了赞颂:

萧统玉树临风,儒雅高洁,“美姿貌,善举止”,犹如天人降世,福相圆满。

神童少成大器。

然而昭明太子并不这样。

作为一名长于奢靡的六朝宫廷之中,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王子。

他性格淡泊,不好欲乐,“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他最常做的消遣之事,也不过是泛舟湖上,玩赏山水。

史载他当年泛舟之时,侍从建议让女伎宫乐前来助兴。

萧统微微一笑,咏出左思的《招隐诗》: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确实。

萧梁有清音。

这清音超然于聚敛奢侈、阴谋伪善的世风之中。

犹如风雨如晦的血色南朝里,飘荡的一抹清风白月。

老叫兽:南朝四百八十寺。

小石君:多少楼台烟雨中。

长大后的昭明太子,在政治上也宽仁爱民。

被任为刺史的他推崇仁政,排斥重刑,赏罚分明,公正驭臣。

对于六朝几百年动乱的中原子民,这无疑是天将恩惠。

梁武帝崇信佛教,而太子萧统也不例外。

但和梁武帝不一样的是,昭明太子建寺庙,并非为了积攒“功德”。

太子建寺,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研学读书、修身明志之处。

因此他从不滥建,也不会毫无节制的豢养僧侣。

梁初,因为国家常年同北齐作战,民生凋敝,京畿乏粮。

加上普通年间,南梁忽然遭遇天灾,很多难民都流窜到京都。

萧统看到后,就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

每逢雨雪天寒,萧统就亲自带人把省下的衣食拿去救济。

到了冬季,萧统还吩咐做出三千套衣服,分给难民。

京城中的平民纷纷被萧统感动,也自发尽力赈灾。

昭明太子还曾代父巡察各地。

当时的义乌正值大旱。

瘟疫流行,饿殍遍野,村落就此衰败萧条。

太子立即前去赈灾,沿途劝说逃难百姓返乡。

到达义乌后,他开仓放粮,又亲自进山寻找草药,为村民熬药送药。

疫情得到控制后,昭明太子又筑坛求雨。

法事做了七天七夜,天气开始转阴,但雨就是不落下来。

太子觉得自己不够诚心,于是攀上高峰。

在覆釜岩的陡峭崖石、壁立千尺之处诵经求雨。

终于天降大雨,旱情得解。

后来大家就在覆釜岩筑庙供奉,并把此岩改名为萧皇岩。

安民之外,太子更重诗文教化。

昭明太子聚书三万多卷,《南史》称其“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同时,东宫当时聚集了全国最杰出的文人学士。

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

然后选出上自周代,下迄梁朝,各种文体的精华代表,集成诗文辞赋三十卷。

此部文集就是后世有名的《昭明太子文选》。

萧统也因《昭明文选》而被誉为“总集之祖”。

《文选》成书以后,风行一时。

到了唐代,应进仕举者,必须熟读《文选》。

杜甫就曾要求儿子“熟读文选理”。

宋代陆游也提出 “《文选》烂,秀才半”之语。

著名学者李善,还专门为《文选》作注,遂称《选学》,一直持续到清代不衰。

六朝骈赋诗文,至此蔚为大观。

老叫兽:职场惊心。

小石君:做人不易。

萧统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

十六岁时,母亲病重。

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侍奉左右。

后来母亲去世,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

梁武帝几次下旨劝逼,派人为太子送食物。

萧统这才勉强进食,但只肯吃水果、蔬食。

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

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然而,如此一位几乎完美的大梁太子,却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水波澜”。

当时梁人很看重安坟葬人,尤其重视坟地选择。

萧统自然想为母亲找个好墓地。

他以高价买了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却被人告发说此处王气压过了梁武帝为自己所选的陵墓。

梁武帝晚年多疑,便另给了太子一块地,让他安葬母亲。

丧礼之后,昭明太子又请道士到母亲的坟上再次观看“风水”。

道士:此地安坟,不利长子。

萧统:跪求大师指点!

“砖家”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在坟墓旁埋几只蜡鹅,用来“厌伏”。

萧统大概当时精神很颓废,脑子很混乱,竟然就听信了。

而太子身边的太监立即使坏,密奏武帝:太子用巫术禳改风水,诅咒皇帝早死。

梁武帝派人一查,果然挖出一堆死鹅。

盛怒之下,武帝追究此事。

幸亏他形象好,大臣力劝,最后只把倒霉的道士斩杀以警告他。

萧统不敢再有任何政治表现,于是蹲在紫云殿藏书楼里开始修《文选》。

结果此太监又去添油加醋的打小报告:太子招集文人名士,聚会谋反。

梁武帝闻言,不辨真伪,直奔紫云殿,一通辱骂恐吓。

萧统不知所措,跪地不起,因恐惧和长期以来的身体虚弱竟晕厥在地。

而后武帝下诏,诛杀所有道士,将紫云殿的聚会文人全都收监。

公元531年,三十一岁的太子萧统,在玄武湖中划船解闷。

他见一朵莲花开的十分美丽,伸手去摘。

结果不慎落水,大腿被划伤。

此后不久,便含冤而逝。

梁朝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太子薨逝的悲痛之中。

朝野扼腕,满城素缟。

命运诡特,南朝的天空也风云突变。

不久发生了侯景之乱,萧梁迅速灭亡。

据说,昭明太子死后。

梁武帝悲伤不已,将太子葬于钟山脚下的湖畔之旁。

他命人将太子生前喜爱的两件宝器紫玉杯和琉璃碗,随之陪葬。

有太监为得到此稀世珍宝,不惜铤而走险前去盗墓。

掘墓盗宝之后,他搭船沿青溪遁去。

航至护城河朱雀航,突然有数万只燕雀飞来扑击。

这种奇怪现象,被巡城官发现。

巡官搜查太监,从其身上搜出盗掘的珍宝。

燕雀护陵的消息传到宫里,梁武帝惊奇不已。

他将珍宝赐给太孙,并重新整修萧统墓。

封墓时,又有万只燕雀口衔泥土从四周飞来,投土聚积于坟上。

此后人便称此湖为“燕雀湖”。

北宋杨修之曾作诗悼念:

平湖岸侧见高坟,万土衔来燕雀群。

鉴面无波天一色,此中文藻似储君。

他如遗世美玉,清冷温润,纵处乱世凋年,亦有高洁风骨。

他以惊鸿之姿,傲立乱世,留下一座薄冢,淡忘沧桑兴亡。

他的离去,仓促的像一缕烟,又似一场放弃的残局。

中原百姓再次陷入离乱,南朝的半壁河山又迎来金戈铁马。

而中国也失去了整理和保留两汉魏晋文化的机会。

风雨萧梁,悲情太子。

千载余悲,弦犹在耳。

荒凉故景,枯骨凄清。

功名利禄、皇室贵胄,当一切都变成了文字。

后人只能在感叹中搜寻那些没有亡佚的故事。

这一袭落魄,温情早已化为尘埃。

风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

小贴士: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兰陵(祖籍江苏武进)人。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丁贵嫔。英年早逝,谥号昭明,葬安宁陵,世称昭明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