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嚇唬你,這些情況如果不注意紀委就會盯上你!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清河郡太守蘇瓊為官清明,廉潔自守,從未受贈。一次,有人摘了兩隻新鮮的瓜送給蘇瓊。蘇瓊礙於對方年長把瓜留下,但原封不動懸於郡府廳堂大梁上,以作警示。郡民聽說蘇瓊收瓜,便爭相進獻新果,但到郡府看見瓜懸於樑上,便相顧而去。

不是嚇唬你,這些情況如果不注意紀委就會盯上你!

蘇瓊說:“安有初樂為而復禁者?”意思是,世界上哪有開始樂意做而後來禁止的?只要吃到一點甜頭,各種誘惑便會源源不斷襲來;慾望的閘門一旦打開,再想關上就難上加難了。拒絕誘惑的最好辦法就是防微杜漸,從預防“微腐敗”做起。

心理學上有個觀點——淨絕易於節制。意思是堅決不做要比控制做的次數容易。賄道一開,輾轉滋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千萬不要小瞧“微腐敗”,許多腐敗分子就是從最初收點小紅包、接受小宴請、承辦小私事、謀取小利益開始,逐漸走上不歸路的。

近期,軍委紀委總結梳理了官兵身邊的“微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清單。看著清單羅列的這些“小事”,的確給人以警醒。

不是嚇唬你,這些情況如果不注意紀委就會盯上你!

相對於“遠在天邊”的“大老虎”,基層官兵對“近在眼前”的“小蒼蠅”感觸更深、更加深惡痛絕。許多“微腐敗”看似不是什麼“大事”,但損害的是基層官兵的切身利益,帶給官兵的往往是“切膚之痛”,嚴重消解軍心士氣。

現實生活中,有少部分人仍對此存在一些思想認識上的誤區。一種是單純以數量多少來衡量腐敗,認為少拿點、少收點、少吃點、打打擦邊球沒人在意,“小”不傷廉。

不是嚇唬你,這些情況如果不注意紀委就會盯上你!

這種認識其實是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大吃大喝,無不從小吃小喝開始;大奸大盜,無不自小偷小摸發端。一些貪腐落馬的“老虎”,也無不是從小貪發展為大蠹的。“腐敗”不是程度的問題,它體現著原則和態度。

另一種錯誤認識,是認為私人交往“微”不足道,禮尚往來人之常情。懲治腐敗沒必要盯著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上綱上線。

這種認識其實是公私混淆。在大多數貪腐案例中,當事人正是打著“感情”的幌子幹腐敗的事情,公私不分時間久了積“勞”成“疾”,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滑向深淵。

不是嚇唬你,這些情況如果不注意紀委就會盯上你!

前些天,《解放軍報》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某部八營三連四級軍士長和一些新戰士玩手遊,新戰士們為了拉上他闖關,給他贈送了一些遊戲裝備;後來這名四級軍士長聽說遊戲裝備是要花錢買的,有的一件就要幾百元,於是便不動聲色地將遊戲裝備送還給新戰士,總算放下心頭一塊石頭。

還有一種不正確認識,就是狹義理解“微腐敗”是基層的事。

這種認識實際上是一種“誤會”。軍委紀委總結梳理的問題清單中,前27條就專門點出了黨委、紀委和領導機關的傾向性問題。“微腐敗”不是級別問題,高級領導和機關幹部如不注意也會犯這樣的錯誤。

美軍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科林•鮑威爾在《我的美國之路》一書中,披露了這樣一件事。

不是嚇唬你,這些情況如果不注意紀委就會盯上你!

諾曼·施瓦茨科普夫是美軍著名將領,曾在海灣戰爭中組織實施“沙漠風暴”行動,表現出較高的軍事謀略和指揮才能,但他沒有得到提升,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飛機上的一次糟糕表現。

書中描述:在飛往沙特首都歷時15小時的航班上,乘客們排隊上洗手間,美國前國防部長切尼看見一位少校替施瓦茨科普夫排隊,快到時喊一聲:“將軍!”施瓦茨科普夫才大腹便便地站起來,插到隊伍裡面。不止如此,切尼在飛機上還注意到,一名上校雙膝跪在施瓦茨科普夫面前,幫他整理制服。

施瓦茨科普夫的這些行為與“微腐敗”有關。儘管他指揮的海灣戰爭打出了成績,打完卻很快退役,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不是嚇唬你,這些情況如果不注意紀委就會盯上你!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人的思想和行為,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正風反腐,涓流莫輕。只有高度重視“微腐敗”,防腐止貪從“小”抓起,才能避免出大問題、大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