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保護領域歷史變革:重構自然保護地新體系

中國自然保護領域歷史變革:重構自然保護地新體系

相關專家學者認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彌補我國自然保護短板的重要行動,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

去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5月3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專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決定從6月起,利用半年時間,在全國集中開展自然保護地大檢查。

中國自然保護領域歷史變革:重構自然保護地新體系

未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該如何建設?

以國家公園為代表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是自然生態空間最重要、最精華的組成部分,是國家軟實力和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於核心地位。中央決定新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統一行使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職責,改變了多年來自然保護領域“九龍治水”多頭管理的局面,在我國自然保護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建議,必須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從功能定位、空間佈局、體系建設等不同角度系統研究。要加強頂層設計,以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為基礎,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為目標,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中國自然保護領域歷史變革:重構自然保護地新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說“要創新體制機制,學習借鑑國外國家公園建設的先進經驗,系統總結我國自然保護的成功做法,既不能簡單相加,也不能推倒重來,構建統一、規範、科學、高效的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也建議,要協調好各部門的關係,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管理必須要有章法;同時,做好自然遺產工作應該處理好保護跟開發的關係。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葛劍平認為,建立該體系是大戰略、大格局、大任務,必須儘快完成頂層設計、規劃和佈局,按照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來管理的原則,應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實施、統一管理。對於正在開展的國家公園試點,應儘快建立有效的監控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對自然資源資產的監測評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說,本次機構改革將由相關部門負責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海洋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等管理職責劃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一管理,這是國家加快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加快實現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不斷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與管理邁上新的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