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象嗎?每人每天產生140GB數據,存儲還是放棄?

更多全球網絡安全資訊盡在E安全官網www.easyaq.com

E安全6月19日訊 根據科技公司 Domo 預測,到2020年,地球上每人每天將產生超過

140GB的數據,而隨著物聯網的不斷擴張,這個數字將會繼續增長。

隨著科技的進步,物聯網技術以及智慧城市的發展,各類“有用”或者多餘的數據將“堆積成山”。

美國情報界關於DNA存儲海量數據的探索

美情報界正在探索聚合物(如DNA)是否可能成為數據存儲的未來。美國情報機構希望“解鎖”更有效的方法來存儲人類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並認為 DNA 或將成為“解鎖”關鍵。

能想象吗?每人每天产生140GB数据,存储还是放弃?

MIST 項目

2018年5月,隸屬於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的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IARPA)發佈修改後的廣泛機構公告(BAA)稱,要為 IARPA 的分子信息存儲(MIST)項目尋找研究團隊。

MIST 項目旨在創建一套系統,能夠在序列控制的聚合物(如DNA)上存儲大量數據。MIST項目想要採用序列控制的聚合物作為部署存儲技術的基礎。這種存儲技術最終可擴展到艾字節級,與傳統的存儲技術相比,能夠減少物理足跡及降低電力和成本要求。

被選定的團隊將承擔兩項主要任務:

一、構建一個將數據寫入的聚合物的桌面設備,

二、構建一個在存儲信息後讀取信息的桌面設備。

此外,該團隊還需要開發一個操作系統,用來索引、訪問和搜索網絡中的數據。

採用聚合物存儲數據的優勢

根據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IARPA) 的說法,該項目完成後,系統每天將能夠寫入 1TB數據和讀取10TB數據,並且在10年內為艾字節(EB)級的部署呈現一個清晰的、商業上可行的路徑。可以做一個比較,1 EB大約比頂配 iPhone X (256G)的存儲容量要大400萬倍。

存儲數據還是放棄?

IARPA 還表示,當前資源密集型的模型不能提供一個可調整的路徑將數據存儲擴展到未來的艾字節範圍或艾字節範圍之外。而面對指數級的數據增長,大型數據消費者可能很快就會面臨一個抉擇:是將指數級的資源投入到存儲中還是放棄呈指數級增長的數據。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IARPA)認為,當前的基礎設備及存儲方案在未來幾年內將不再可行。

顯著節約成本

在2018年2月份 IARPA 在 MIST 項目的首次發佈廣泛機構公告(BAA)中概述了艾字節級存儲單元的願景。

據稱,將艾字節級存儲單元安置在一個單人房內,每年的花費將不到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40萬元)。相比之下,目前艾字節(EB)規模的數據中心佔據了大片土地,每年的運營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

IARPA 表示,雖然科學家們尚未建立與該規模接近的系統,但多項研究顯示,序列控制的聚合物能夠實現無誤差的數據存儲。

聚合物能夠保存數據數百年

研究人員表示,與傳統的數據存儲技術相比,DNA 和類似聚合物存儲技術的效率要高出10萬倍以上,而聚合物穩定的分子結構能夠使存儲在內的數據持續數百年,且不會丟失或損壞數據信息。此外,更有效的數據存儲技術還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從當今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中獲得更多的見解。

此外,根據 IARPA 最新發布的 BAA 顯示,MIST 計劃預計於2018年底開始,而想要加入該計劃的團體必須在7月16日前提交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