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一論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晨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這句1000多年以前心繫蒼生的錐心之問,也是今天很多老百姓最牽腸掛肚的事,理應成為一個地方念茲在茲的執政追求。

住有所居是安居樂業的起點,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快速持續發展,改善了千萬家庭的住房條件,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也開始顯現,尤其伴隨房地產的高歌猛進,一些一線城市和沿海城市的房價飆升不止,工薪階層只能“望房興嘆”。高房價的出現,“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的盛行,在導致大量資金“脫實向虛”加劇泡沫的同時,助長了浮躁的社會心態。

多年來,長沙的房地產市場一直保持穩定發展,房價總體理性可控,提升了長沙的幸福指數。但近來,長沙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不正常的現象:房價特別是二手房價格上漲過快,炒房客來勢洶洶,出現了開發商捂盤惜售、中介投機違規等市場亂象,真正的剛需者排隊難、中籤難、買房難……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習近平總書記用這樣一句再通俗不過的話,道出了住房的根本屬性,道出了廣大老百姓的心聲,也為我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指明瞭方向。住房既具有商品屬性和經濟功能,更具有民生屬性和社會功能。如果過分強調前者,房地產正常的供需關係就會被扭曲,進而偏離解決人民居住需求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方向。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牢牢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個定位,防止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房地產業,讓住房真正迴歸居住本性。

山水洲城,宜居宜業。長沙作為中部城市,既不沿邊,又不靠海,近年來為何各類青年才俊競相湧入、新興產業相繼落戶、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一位企業家給出的答案簡單直白:因為在長沙“買得起房子、娶得到妻子、養得好孩子”。

城市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目前,國內人才爭奪戰狼煙四起,很多地方紛紛推出優先落戶、提供創業資金支持、放寬職稱評定條件等“人才新政”。一個地方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必須保持房地產的健康發展,實現房價的基本穩定。一座被房價綁架的城市,四處“搶人”又有何用?萬千優秀人才,如果居不易、望房愁,又怎能把心留住?

通過房價窪地,打造人才高地。“人才新政”問題,我們不去趕熱鬧,也不去圖花哨,很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定力,紮紮實實做好穩房價、優安居的工作,讓人才真正觸摸到長沙這座城市的溫度、感受到來長沙發展的溫暖。在這個問題上,有些黨員幹部還存在模糊認識,或認為高房價是剛需過旺的正常表現,或認為房價應完全由市場調節,或認為房價不高與城市的綜合實力不相匹配,等等。真正實現城市的健康發展,就要解開這些思想認識上的“結”。長沙的房價穩住了,社會和諧、城市宜居,就會產生吸引人才的“磁場”。

長沙要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不能成為投機者的樂園;要成為創業者的樂土,不能成為投機者的福地。我們一定要從關心百姓福祉、關乎長遠發展的高度,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對故意捂盤惜售、妄圖渾水摸魚混淆視聽、製造恐慌情緒的,要採取法律的、經濟的、行政的手段予以堅決整治,確保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確保房價穩定在合理區間。只有這樣,長沙市民才會有持久的、穩穩的幸福感,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才會如約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