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壶口瀑布

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西部的黄河,黄河自青海源头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河口受吕梁山脉阻挡,转南入晋陕峡谷,到龙王辿处,敛水成束,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河水至此,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挤进窄小的石槽,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是我国第一黄色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这里是一幅壮美的画卷,春夏时节激浪滔天,排山倒海,而到了严冬,那滔天巨澜竟然会被坚冰封盖。在隆起的坚冰上行走,会抵达彼岸,真是奇景呀!由于长时间水流的冲刷,给美丽的壶口形成了多处迷人的自然奇观。

宁武悬棺

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宁武悬棺位于山西省宁武城西70公里处小石门村西极为幽僻的山谷内,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古建专家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考古专家认为石门悬棺是长江以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

石门悬棺景区,环顾石门内的石壁,并非危岩高耸,仅10至20多米,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顶覆盖着绿树灌丛,石壁上悬挂的木棺,有嵌在岩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桩支撑,也有用铁链吊捆的,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看得非常清晰,数数竟有11具之多。除此外,在石门周围一带的山壁上,还有零星的悬棺分布。悬棺多在石崖石洞等避水阴凉干燥处,距地面高度高低不一,有近百米,数十米,十数米高的不等。

据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石门悬棺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石门悬棺的悬葬方式大致可分为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洞穴式是在悬崖高处的天然石洞或人工石洞里放置棺材;悬吊式是在悬崖高处用铁链将棺材吊挂起来;悬桩式是在悬崖上凿洞,平插上木桩,将棺材搁到木桩上;栈道式是在悬崖中间凿孔插桩,铺成一个微型栈道,将棺材搁在栈道上。

太行龙洞

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太行龙洞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石泉村,是一个大型溶洞,洞内大厅宏伟,温度宜人,空气新鲜,各种造型奇特的钙华景观攀沿四壁,流光溢彩。

洞内溶石错落有序,洞中套洞,晶莹透明,千姿百态,景观奇特。石花、石柱、石钟乳、石瀑布、石笋丛、石蘑菇群、石帘、石塔、石钟、石葡萄、石慢、石狮、鹅管等各种造型奇特的钙化景观攀沿四壁,流光溢彩,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洞外群山环绕,森林茂密,鸟语花香,景色优美。

宁武万年冰洞

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万年冰洞在山西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畦乡境内,海拔2300米。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2005年,宁武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11年3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专家们称,该冰洞位列全国一万多个洞穴中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洞内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现开发近百米。分成上下五层,通过钻冰洞,下冰楼梯,过冰栈,可到各层观光。每层可容纳数十人。洞内最宽处直径有20 多米,最窄10多米。洞内四周全是冰。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钟、冰人、冰菩萨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洞内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婀娜多姿,或雄伟壮丽,无不令人惊叹。堪称一个冰的世界。

更使人们奇叹不已的是:与冰洞相距不到二百米处,有一处千年不熄的地火,当地人称千年火山。这一冰一火,本是相克,却奇妙地共存于同一山上,可谓举世奇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向中外游人开放以来,万年冰洞迅速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探究的对象。

大同火山群

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大同火山群是我国第四纪火山群之一。目前已知的有30多座,主要分布于大同盆地东部,可以划分为东西南北4个区。东区在许堡、神泉寺一带,西区指爪园与西坪以北地区,南区是桑干河以南,北区系大同市以北的孤山周围。根据火山外部形态特征,可分为4类:一是穹窿状的,由玄武岩流组成,没有火山口,如孤山和峨毛疙瘩等;二是壳状的,由玄武岩组成,如肖家窑头火山和大庄火山等;三是半圆形的,系火山喷发物沿山前裂隙喷出,依山坡流动而成;四是马蹄状的, 由玄武岩流、火山碎屑互层组成。火山形成后,流水切穿火山口,形如马蹄状,如东坪山、金山等。上述除马蹄形火山已被冲刷切穿外,其余的仅在锥体四周有窄而浅的沟谷,说明火山地貌还处于侵蚀初期。由火山喷发物与上覆下伏地层接触判断,大同火山群是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之初多次活动的产物,最早活动的是北区、东区,南区次之,西区最新。

禹王洞

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禹王洞位于忻州市城南16公里的系舟山腰, 相传禹王治水时在此居住故名, 旧志称仙人洞。洞外山势雄伟, 林茂气爽, 风景秀丽;洞内九曲回环, 奇笋怪石, 景象万千。洞内宽处可容六七百人, 窄处仅一人能够通过, 到处可见石花、石瀑、石笋、石佛、石塔、石柱等,是一处天然旅游胜地。据明万历《忻州志》 载, 洞可通往河北平山县, 但目前只探明2000多米。1992年, 忻州市政府和当地驻军联合开发这一旅游资源, 修筑盘山公路、索道, 整修山洞700余米, 设禹王宫及3厅10洞50多个景点, 其中“群狮迎宾”、“金龟出洞”、“二仙对弈”、“瑶池仙境”、“蓬莱仙岛”、“镇海宝塔”、“禹王观瀑” 等造形奇特, 形象逼真。

运城盐湖

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运城盐湖,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以南,中条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此地古代为解县和解州之地,故又名解池,也称“河东盐池”。运城盐湖自古以产盐著名,所产之盐称“解盐”、“潞盐”或“河东盐”。运城盐湖是个古老而又典型的内陆咸水湖,地质研究表明,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距今约0.5亿年,它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千米,宽3千米~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 运城盐湖[1]形成于新生纪第四代,由于山出海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天然的盐湖。封建社会,运城盐湖的盐税曾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做出过重大贡献。运城盐湖可同闻名于世的以色列死海相媲美,湖中的黑泥蕴含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肤,所以运城盐湖被誉为——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是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面积为132平方公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开发历史。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北靠峨嵋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湖内银泊万顷,浩淼广阔,芦苇湿地环绕,水禽候鸟族聚。运城盐湖曾以其4000年的产盐史闻名全国。它形成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新生纪初期,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同著称于世的以色列死海一样,同属内陆咸水湖。以色列死海黑泥以氯化物为主,运城盐湖黑泥以硫酸盐为主,两者都富含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元素,对人 体的健康作用“异湖同功”。

恒山悬空寺

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山西值得一去的自然奇观(人文景观)

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再说,悬空寺飞梁所用的木料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的,据说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悬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迹,乃是人们的智慧的结晶。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