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莫斯科?

碎在扬花里的文字

坚守莫斯科是反纳粹的政治需要,只要守住了莫斯科,就能直插德国人的软肋。


先说斯大林为什么必须要死守莫斯科。

德国表面上摧枯拉朽,横扫欧洲。其实纳粹的动员能力不行,跟苏联比,完全就是幼儿园的水平。只要苏德战争一旦进入僵持,失败的一方必然是德国人。

比如说军事动员能力。苏联人为了战争,可以全方位的动员。只要在苏联境内的人,不管是斯拉夫人,还是中亚的突厥人,西伯利亚的鞑靼人,都可以参加苏联红军。这一点,苏联是一视同仁的。(苏联对于人的划分,按劳动力区别。没有劳动力的人,被定义为垃圾)

但是德国却因为种族主义,只有日耳曼人才能叫“人”。其它民族,只能称为“工具”。(德国对人的划分,按种族区别。)


希特勒之所以能上台执政,是因为纳粹给德国人画了一张大饼,让日耳曼人相信:通过战争手段,不断的对外扩张,掠夺欧洲的资源,能给德国人一个幸福的生活。

德国打下波兰、法国、巴尔干、北欧等国的过程太轻松。希特勒又接着忽悠德国人,让他们相信苏俄这座破烂房子只要一脚就能踹翻。到时候乌克兰的粮仓、顿巴斯的矿藏、高加索的石油,以及可以掳回家做奴仆的优质斯拉夫少女,都是德国人的。

德国人能为纳粹卖命,都是因为有这些赤裸裸的物质诱惑。并且不断的对外扩张,还能掩盖德国自身的阶级矛盾。

但是希特勒掩盖矛盾并不等于没有矛盾,从表面上看德国人“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拿下苏联的决心非常坚定。实际上,只要苏联人挡住德国人,挫败德国人的信心,日耳曼人很快就会抛弃希特勒。

这一点,欧洲政治家看的很清楚。就连远在中国的某位领导人都知道。

斯大林同志,当然也知道。

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
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解放日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

所以,莫斯科保卫战的战斗号召:『苏联虽大,但我们无路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

并不是单纯的鼓舞士气,这种一种正确的政治应对措施。



接着说为什么斯大林敢坚守莫斯科。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生产力排欧洲第一。德国才第二,虽然吞并了西欧和北欧,并且还占了苏联大片领土。

但是,还是上面提到的德国人的软肋。德国占领区,对被占领国的资源再生产利用程度太低了。一切的根源在于,种族主义。

虽然前期的作战,苏联吃了大亏。但是,苏联人的造血能力是真心的强悍。斯大林敢跟希特勒硬刚,归到底,取决于苏联自身的实力足够强。

用李云龙的话说,老子手上没有家伙式,敢跟小鬼子硬扛吗?

莫斯科市民只用了三天时间,就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并且发动60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占了四分之三。

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


同样程度的破坏,西欧国家早就崩溃了。即使政府不投降,老百姓也会把政府推翻,主动向纳粹投降。

苏联人,不会如此厚颜无耻。苏联政府,也不会有如此不堪一击。

斯大林对苏联人的忍耐力有信心;

而希特勒恰恰忽视了苏联人的忍耐力。

这一点,是斯大林敢留在莫斯科和德军死扛的根本原因。


Mer86

德军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突袭苏联,由于闪电战的成效显著,加之苏军没有防备,几个月内苏联丧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无数的武器装备。1941年秋天,200万德军1800辆坦克1.5万火炮迅速推进到莫斯科的郊外。苏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也节节抵抗,抓紧动用一切交通线向莫斯科运兵。事实证明希特勒严重低估了苏军的集结能力,源源不断的军队很快开到了莫斯科附近。100年前拿破仑倒在了莫斯科的冬天,100年后历史的天平再次倾向了俄国人。苏联极寒的冬天,让德军士兵叫苦不迭,由于推进过快,德军的补给跟不上。士兵们缺少御寒的棉衣,枪栓甚至被冻住拉不开。到1941年12月几乎所有德军步兵师的非战斗减员都达到了三分之一。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首都一旦沦陷,对于全国的军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领袖坚守在战斗的第一线会对士气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事实证明,这确实意义重大,莫斯科百姓团结起来组建预备队医疗队运输队,积极修筑战壕抵抗德军。而且斯大林没有后顾之忧,经过诺门坎战斗被打怕的日本人已经在1941年与苏联秘密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虽然条约不能完全依靠,但也暂时替苏联解除了来自东部的威胁,斯大林可将远东的军队抽调到西线防御德国。这更增加了斯大林的底气。


大国策

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1942年1月)是苏联卫国战争史上最为绚丽灿烂的篇章,特别是斯大林红场阅兵那一幕,直到今天,依然让无数人热血沸腾。斯大林作为苏联最高统帅,为什么会选择在最困难的时候留在莫斯科,难道他有先见之明,预测到了苏联红军一定会胜利吗?又或者他不怕做德人的俘虏吗?

当然不是,他之所以坚持留在莫斯科,是和当时的战争背景息息相关的。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莫斯科保卫战,主要是英雄的史诗篇章,无论是官员、士兵还是普通百姓,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保卫莫斯科的战役中,不怕流血牺牲,更无惧生死。但是在莫斯科战役开始的初期,城内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由于德军从夏季开始的“闪电战”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苏军出现了大溃败的情况。

当德军兵锋直指莫斯科城下的时候,成千上万名士兵出现了向德军投降的情况,军队的混乱,引发了莫斯科市民的混乱,随之而来,莫斯科城里出现了打砸抢的事情。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带着大量行李试图通过各种渠道离开莫斯科,站台上到处都是人,军警无力控制。情况很快被反映到了斯大林那里,斯大林心情沉重,这样下去,不用德军进攻,自己就会乱了阵脚。

思考再三,斯大林决定留在莫斯科,尽管准备带他离开的飞机和火车都已经准备好了,他还是决定留下。他无法想像,一旦自己离开,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会是什么样子,恐怕会在瞬间坍塌。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他不仅不能走,而且要出现在公开场合,让所有的莫斯科军民看到自己,这样可以击破所有的谎言。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1942年11月7日红场上那令人热血的一幕,当斯大林出现在观礼台上时,整个莫斯科都轰动了。最高统帅和我们在一起,城市的秩序瞬间好了起来,军民同仇敌忾投入了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斗中。可以说,正是斯大林关键时候的关键决定,稳住了莫斯科的局势,更稳住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局势,他不愧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


动如脱缰兔

有网友问,为什么苏军敢于坚守莫斯科,不怕万一被攻克就连斯大林都会危险吗?在那一年的12月,德军包克就已经告诉勃劳希契,前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以六十七个筋疲力尽、兵员不足的师,竟占领宽达六百英里的战线,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暴露的突出阵地。与往常一样,德军没有留预备队,而交通线只有四个保安师保护。

根据德军情报机构12月6日估计,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苏军兵力有十二个集团军,计八十八个步兵师、十五个骑兵师和二十四个坦克旅。中央集团军群已被步步紧逼,面临着如何摆脱敌人而又不致失去对部队控制的难题。

德军高级将领哈尔德更是在日志说到,我们在战争初期,要对付200个苏联师,但是他们现在已经达到了360个师。问题是,他们就摆在那里,他们打掉他们多少个师,他们就补上多少个师。

德军承认;俄军尽管一再失利,在人员、物资上蒙受了重大损失,其战斗力依然很强。特别是俄国的新式T—34型坦克,在战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确实使德国正在使用的反坦克武器难以对付。苏军修建了一种纵深配置的防御阵地网,重点摆在斯摩棱斯克一莫斯科公路沿线,大批居民还被征调来帮助构筑工事。

情况已十分明显,尽管有些师已调到南、北两翼,俄国的坚强核心部队仍然在挡住莫斯科的通路,苏军西部战线所有部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集中保卫莫斯科。

只要读读冯·包克与哈尔德的日记,看看从十月到十一月德军部队士气如何一落千丈,乐观主义如何消失殆尽,就会令人十分沮丧:参战的所有德军步兵师都减员三分之一。装甲部队的步兵力量减少了百分之五十左右,装甲团的战斗潜力下降了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

因此,平均起来,一个装甲师只有正常兵力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这般事态令人灰心丧气,但并不完全令人惊奇,因为在过去四个月中,所有德军部队都负担过重,消耗过大,而又不能给他们补充足够的人员或物资。

而斯大林光是在莫斯科就用4天时间,组建了11个新的战斗师。实际上,德军已经没有能力夺取莫斯科了,只是强弩之末,最终德军在莫斯科战役损失90万人以后,狼狈的撤退了。


深度军事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德苏互不侵犯》的协议命令纳粹德国军队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苏联从此陷入全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

随后,斯大林又对受阅士兵进行了战前演讲。


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工和女工,集体农庄的庄员们,脑力劳动者们,在敌人后方,暂时陷在强盗压迫下的兄弟姐妹们!我们那些破坏德寇后方的光荣的游击队男女队员们!我代表苏维埃政府和我们布尔什维克党向你们致敬并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

同志们!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德寇背信弃义的进攻,强迫我们进行的战争,造成了威胁我国的危险。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门前。敌人指望在笫一次打击之后,让我们屈膝投降,可是敌人大大的失算了。我们的陆军和海军虽然遭到暂时的失利,但还是在全部战线上英勇的击退着敌人的攻击,给敌人以严重损失,并且我们的国家,我们全国组成了统一的战斗阵营,以使我们的陆军和海军一起实行粉碎德国侵略者。

我们有过比現在处境更加危急的时日,请回忆1918年,我们庆祝十月革命周年记念时的情况吧。当时我国四分之三的领土都落在外国武装干涉者手中。我们暂时失去了乌克兰、高加索、中亚细亚、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区。当时我们没有联盟者,没有红军,我们才开始创建红军,当时粮食不足,武器不够,被服缺乏。那时有十四个国家围攻我国。可是我们不曾恢心,不曾丧气。当时我们在战争的火焰中组织了红军,并把我国变成军营。伟大的列宁精神鼓舞了我们去进行战争反对武装干涉者。结果我们击溃了武装干涉者,收回了一切失土,我们胜利了。




我国现时的状况要比二十三年前要好得多。无论就工业、粮食或原料方面来说,都要富足许多倍,我们现在有同盟国与我们结成反对德国侵略者的统一战线。我们还有被希特勒暴政压迫下的欧洲各国人民们同情和拥护。我们有精良的陆海军挺身保卫祖国的自由和独立,我们无论在粮食、武器或被服方面却不感到缺乏。我们全国,各族人民都一致支援我们的陆军和海军,帮助他们粉碎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匪军,我们后备们军力无穷无尽,现在列宁伟大的精神和胜利们旗帜也如二十三年前那样鼓舞我们去战争。

我们能够并且一定战胜侵略者,这毋庸置疑,别听信惊慌失措的知识分子所形容的那样厉害,鬼,没有人类描述得那么可怕。不可否认,红军曾屡次把轰动一时的德军击败得仑皇逃窜,假若不去听信德国夸张的宣传、不去按照德国所讲们状况来判断,现在不难可以了解到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已是处于大破产的境地。现在的德国笼罩着饥饿和贫困。在这四个月的战争中,法西斯已损失了450万士兵,他们流血殆尽,他们人员严重不足。愤恨的精神已经浸入到了整个欧洲,让受压迫的欧洲人民感到战争遥遥无期。而且德国侵略者正在紧张其最后的力量。毫无疑义,德国不能长久支支持这种紧张局面,再过几个月,或许半年,也可能是一年,而希特勒德国注定会在深重罪孽下破碎。......

最后斯大林列举了苏联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作为鼓励士兵和民众,其中有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亚立山大.苏沃洛夫、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哈伊尔.库兹马.米宁等等。下边是口号...,斯大林演讲结束,士兵们情绪激昂,军队立即开赴前线,最终在进入12月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获得了胜利。

作为一个领袖,作为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假若斯大林当时离开了,那么无疑首都失守,失去了首都,失去了领袖,国将不国,指挥也便失去了中心权利的力量。斯大林坚守首都,虽说是一着险棋,可斯大林的伟大精神,无疑是身先士卒的典范表率,不但稳定了莫斯科民众的坚毅心理,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着士兵的战斗士气,斯大林精彩的演讲,非但激励着战士们的斗志,也起到了凝聚人民的向心力,让民众团结在苏维埃党中央的周围,万众一心对抗邪恶的法西斯主义!


星空89831416

莫斯科史上曾经被火烧过两次,一次是被克里米亚鞑靼人攻陷后临走时一把火烧了,二次是沙俄名将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击退了拿破仑,成了沙俄“救星”。而这次德军的兵临城下,斯大林认为有朱可夫这个“救星”,莫斯科值得一战,但能否守得住,其实斯大林心里也没底。

莫斯科保卫战前夕

1941年6月22日,德军三个集团军兵分三路开始实行“巴巴罗萨计划”疯狂闪击苏联,剑指列宁格勒、高加索地区、莫斯科,以钳形推进方式一路势如破竹,苏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德军清除了苏军障碍、打开了通往莫斯科城的门户,于10月初,德国大军兵临城下、距离莫斯科郊区只有25公里,克姆林宫近在迟尺,莫斯科城岌岌可危。

此时的斯大林面对德军的兵临城下,面对苏军战场的节节败退,其实并没有信心打赢莫斯科保卫战,把命运全部寄托在了朱可夫身上,朱可夫也立下了军令状,誓死保卫莫斯科。斯大林选择信任朱可夫因为当时苏联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足以一战。

1、天时,严寒一直是苏联人对抗外敌最有力的武器,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就是败在了饥寒交迫之下。此时1941年,苏联的冬季比以往来得更早,可以说是天助苏联。而希特勒的狂妄自大并没有吸取拿破仑的教训,德军没及时备好严寒措施,天算不如人算,德军难免拿破仑重蹈覆辙。


2、地利,莫斯科城当时并未完全处于德军的包围状态,而斯大林在德军兵临城下前已经做好了一系列严密布防,就算德军突破防线,苏军可以运用地利的优势把德军拖入巷战,为西伯利亚和远东支援大军开往莫斯科赢得时间,以空间换取时间,斯大林认为朱可夫有能力可以做得到。


3、人和,德国闪击苏联后,英美法已经开始在物资上暗中支援苏联了,特别是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军全线参战,在武器、物资上并大力支援斯大林。虽然德军兵临城下前,苏联不少官员和百姓纷纷弃城逃离,但斯大林临危不乱,为了稳定军民,毅然选择红场阅兵,苏军志气大振,从红场阅兵直接赴往前线。斯大林的举动燃起了人们誓死奋战保卫国家的激情。

莫斯科保卫战关系到苏联国家的命运,因为首都丢了意味着国将不国,斯大林领导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必然会受到触动,所以,综合上述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斯大林敢于坚守莫斯科,也必须要守住莫斯科。


赛门军略

苏德实力差距悬殊、且德国对苏联信息了解不全。

德国二战进攻苏联,两会综合实力完全不对等。在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对苏联全境发动“闪电战”。

在战争初期,由于苏联高层对德国严重估计不足,再加上斯大林错误的军事指挥。军事历史学家后来总结,在战争一开始德国就先发制人摧毁了苏联上千架飞机。致使苏联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与德军展开坦克大战。

经过苏联坦克性能超过德国,数量超过2万辆,而德国只有7000辆。但依然失败,失去了大量国土。

苏联坦克主要都是被德国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消灭。另一个失败原因是斯大林瞎指挥,命令苏军进攻而不是防守。最终大量苏军被包围消灭。最终防线被撕裂,在乌克兰东部上百师来不及部署就被包围。

德国在站前由于对苏联的了解来自于西方报道,认为苏联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家。然而10月革命之后的苏联在德军占领之后、在地图上大量村庄全都变成工厂。

德国得到的情报是苏联陆军最多200个师。希特勒命令三个月占领苏联东部。然而苏联在本土作战战争动员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超出德国估计。

朱可夫上台之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采取了逐步拖延,梯次布防战略。严重消耗了德国有生力量和战争物资。

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国前线统帅部认为哪怕多给我一个团,哪怕一个连我们就能拿下莫斯科。岂不知,苏联在一夜之后红场阅兵开始反攻。莫斯科城中开出了百万大军。


核子猎潜艇

到了1941年12月,纳粹德国百万大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不足30公里,德军先头部队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了,莫斯科城内的国防工厂、科研单位、学校、政府各机构均已迁到了1000公里以外的萨马拉州,但是斯大林带领的统帅部就是敢于坚守莫斯科,哪里来的勇气?

图为德军正在使用潜望镜观察阵地。

莫斯科保卫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1941年9月到1941年12月,这是苏联防御阶段,德军集中了180万部队、1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1.5万门火炮将部队向苏联境内推进了1000多公里,直抵莫斯科城下;1941年12月到1942年4月是苏联反攻阶段,苏军借着入冬恶劣的天气,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兵员展开了反攻,将德军推到了原点,粉碎了纳粹德国的战略企图,苏联胜利。斯大林敢于坚守莫斯科主要有2个原因。

图为苏联重型榴弹炮。

一,在纳粹德国在欧洲酣战之际,1941年4月13日苏联已经同日本秘密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保持友好中立,如果有第三方侵略,双方应继续保持中立。这个条约意味着日本压根不会北上出兵苏联,而希特勒所想的东西夹击苏联的战略根本不会实现,日本出卖了盟友德国,所以斯大林心里明亮的不担心后院起火,不但在莫斯科地区集中了大批兵力,还把在远东防御日本的兵力源源不断的调往莫斯科战场。

图为苏德战场上的炮火与焦土。

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低估了苏军兵力的原因,因为在战时莫斯科的5条铁路运输线和空中运输线畅通无阻,兵力兵器物资从莫斯科后方运来。反观德军的情况十分严峻,入侵苏联时德军的预备部队只有40万,莫斯科战争绞肉机让德军伤亡严重,到12月5日伤亡人数已到80万,而已天气恶劣,补给中断,油料炮弹消耗殆尽,粮食只能就地取食,战斗力被严重剥削,正如此斯大林才立刻决定反攻。

图为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火箭车首次投入战场。

二,成功发起全苏联人民号召,苏联人民热烈响应保卫首都莫斯科的行动中来,全民总动员想尽一切办法把兵员、弹药、粮食等从全国各地运到莫斯科。首先斯大林没有离开莫斯科一步,一直坚持着领导战斗,极大的鼓舞了苏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其次在苏军战斗严重失利的情况下,在1941年11月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十月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11月7日红场大阅兵,斯大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在莫斯科生存存亡危急时刻,鼓舞了苏联人民民族热情,民众积极参与到会战中。

图为参加战斗的苏联游击队。

于是莫斯科迅速成立了民兵师,约20兵部队投入战斗;莫斯科周边市民组织了游击队担任后勤和保障任务;有超过50万百姓参与修筑防御工事的行动中,共设置了800公里防坦克战壕、1500公里铁丝网障碍物、500公里防坦克崖、构建了4万个防守火力点、各种地雷、陷进不计其数,军民协作,对莫斯科保卫战起了积极的作用。

图为冬季的苏德战争中,德军攻势受阻。

战争进行到5个月以后,斯大林也转变了思想战略,吸取了战争初期的教训,集中指挥、统一战斗,而德军这边却因为战略打击目标有了严重的分歧,在指挥上犹豫不决,延误了很多战机,从1941年12月起,纳粹德国国内各大报纸纷纷为拿下莫斯科留下版面时,传来的却是德军宣告破产的消息。


图文绘历史

当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也曾打算离开莫斯科,当时他在莫斯科火车站台上来回走了2个多小时,以考虑去留的问题,但最终斯大林还是选择留了下来。我个人认为,斯大林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当然明白如果自己被俘,对苏联意味着什么,但他更明白如果轻易地放弃莫斯科会给苏联带来什么后果。

莫斯科战略地位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它是指挥苏联军民作战的中心,如果德国占领莫斯科,那也就意味着德国再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另外,从苏德开战至今,苏军一直处于溃败的状态,如果首都再被德军攻占,苏军的士气、信心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国首都陷落,就已经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灭国。如果德国再扶持一个傀儡政府(苏联内不满斯大林的官员和民众大有人在),那么这将极大的分化、削弱苏联的势力。很有可能会如同中国的汪伪政府一样,一大批人会倒向傀儡政府。更有甚者,苏联会步法国的后尘。

斯大林清楚的明白,如果他留在莫斯科,那么他就是一杆旗帜,不仅可以起到稳定军心和民心的作用,还可以激励鼓舞士气

。对于斯大林而言,退却极大可能意味着一溃千里,所以他已经无路可退。

莫斯科是一座精心布防的城市

当然斯大林选择留下来也是有一定底气的,在德国进攻之前,莫斯科已经做好了精密的布防。苏军利用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停留2个多月的时间,在莫斯科以西宽达750 公里正面、300余公里的纵深内,构筑3道防线和9道防御地带,

形成了大纵深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另外,莫斯科城内也建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并组建了20支契卡战斗小组负责守卫克里姆林宫等重要目标。而且,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在这一地区集结了125万人,拥有坦克 990 辆,火炮 7600门,飞机677架可以说,苏军势力并不弱,完全有一战的实力。这些也是斯大林的底气所在。

莫斯科之战,可以说是希特勒与斯大林的决战,不管哪一方取胜,都将会对战争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坚守莫斯科才是最佳的选择,尽管这要冒很大的风险!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文斋

斯大林当时确实是在冒险,而当时已经有3架飞机就在等候,随时准备紧急起飞。

又看到这样的问题,英武谈谈个人看法:

1.兵临城下的斯大林,有过犹豫,但最终决定留下来。

按照英武之前看过的书籍记载和阐述:当时斯大林在车站站台来回走了两个小时,火车专车、私人飞机都在时刻准备撤离。而火车站站台和道路两旁的私家车上、公用车上,到处都是准备搬离的物品,很显然这些物品的主人已经坐上火车“逃生去了”!

但最终,斯大林还是选择留下来,并且在11月7日参加了红场大阅兵,提振了官兵士气。

2.当时攻城的德军很多都是雇佣兵,战斗力一般化,这或许是斯大林下定决心留下来的一个原因。

现在很多描述这方面的影视剧,将苏联面临的敌人——德军描述的非常具有战斗力,以便凸显莫斯科战役的惨烈。而事实上,驻守博罗季诺的德军是一帮乌合之众,基本上都是法籍雇佣兵,没几天就被打的四散而逃。据当时任职第4集团军参谋长的布鲁门特里特在专著中说道:......部队在雪地撒很的撤退将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我们的军队将重蹈拿破仑军队的覆辙......

3.莫斯科经过精心布防,有决一死战的底气

很多描述说当时德国闪电进攻莫斯科,导致苏联缺乏足够的准备时间,已经心理及备战的准备。换句话说:当时苏联没有做好准备对抗德国的进攻。

而事实上:当时斯大林预判到德国会攻入莫斯科,但依然在严密布防,企图拖住敌人,等待西伯利亚援兵的支援!

据公开资料显示:莫斯科全城设立59个秘密军火库,还在各个大楼包括莫斯科大剧院

地铁等埋设了大量地雷......

正是这些提前布防,让斯大林选择了赌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