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14歲之前一定要告訴他的7個祕密!

在孩子14歲之前一定要告訴他的7個秘密!

孩子到了14歲,

正處於青春期,

是個性形成的關鍵階段。

隨著孩子生理和心理的變化,

需要父母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而這7個秘密,

家長必須讓孩子明白!

①、“你學習,真不是為了我學”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這樣說到:“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力,而選擇的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努力學習的意義,大概就在於當你滿心歡喜的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時,不會因為知識或者能力的欠缺而抱憾放棄。

②、“把謝謝掛在嘴邊”

別人幫助你,對你好,那是別人的情分;別人不幫你,那是人家的本分。你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包括你的父母,誰都沒有義務去幫助你。

所以,一旦有人幫助你,一定要真誠的向人家表示感謝,當別人不幫助你時,也沒什麼好抱怨的,繼續做好自己就好。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才能發現生活的美,過的更快樂。

③、“你不會得到所有人的喜歡”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並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喜好。你可能因為一個人的成績不好而不願跟他做朋友,那別人也有可能因為你太高傲而不喜歡你。但是,那又怎樣呢?不喜歡你的人,就算你偽裝成親和的樣子,他也會認為你虛偽,何必呢?

有些人,你越是努力和他結交,努力給他幫忙,他越是不把你放在眼裡。反之,如果你認真學習工作,在學習上、工作中做出了成績,又不狂妄自大,自然能贏得別人的敬重。

不管你怎麼做,外界對你的評價都會是兩面性的,這就好像一個裝了半杯水的杯子,你看到有一半是空的,也應該看到有一半是滿的。

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因為這個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④、這輩子一定要上大學

即便你可能經常逃課,經常在課堂上睡覺,還可能多次掛科,但是實際上,你仍然比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人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你會認識一幫與你差不多優秀的、比你更優秀的或是不如你優秀的人,他們讓你更加了解你自己,並且成為你日後發展事業的一個寶貴財富。

我知道,學習高低不等於成就高低。但在初次就業的時候,你的學歷就是“敲門磚”,它決定了你大致能從事哪個範圍內和層次內的工作。

如果你問我,這輩子最美好的時光在哪一階段?那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大學!相信我,離開學校不久,你就會無比地懷念你的大學時光,還有那些哥們兒、姐們兒。

這輩子一定要上大學,通過大學這個平臺,去開闊眼界和視野。心胸開闊了,未來之路也就打開了。

⑤、健康比金錢更重要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沒錯,金錢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沒有錢,我們可能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更別提尊嚴和地位了……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以保證身體健康為前提,這樣賺來的錢,才會有意義。

⑥、生活本就是不公平的

咱家的車比鄰居家差,你不必為此感到羞愧,因為咱家的車也是父母自食其力買的,一點都不丟人;如果咱家的車比鄰居的好,你也沒有自豪的資本,因為這車跟你幾乎沒有什麼關係,你不曾為它付出什麼過。

如果你處於劣勢,整天抱怨社會的不公平會消磨你的意識,讓你沉淪,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處於優勢,整天的炫耀會矇蔽你的雙眼,就怕有一天,你會墮落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類人。

⑦、凡事都要靠自己

父母會老,陪不了你一輩子;兄弟姐妹會有自己的家,幫不了你一輩子;就算是伴侶,也可能半路離開;孩子大了,自然會離開你,去組建自己的家庭……所以,唯有靠自己,才不會感到孤獨和失落。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正確的教導

教育孩子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

需要父母不僅僅是關注孩子的成績

更要關注孩子品質的塑造

思想的教育和習慣的培養

魚樂貝貝

我們願和您一起關愛孩子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